忠县
生态赋能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10月25日下午,一场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忠县乌杨镇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重庆海螺水泥)举行。
重庆海螺水泥是忠县唯一一家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先后建起智能生产、智能运维、智慧管理三大平台。当天,观摩团成员参观学习了该企业智能取样、智能熟料生产、自动水泥装车等运行场景。
“生态赋能,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忠县相关负责人称,围绕数字化改造推进产业绿色转型、走实“两化路”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奏响“协奏曲”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忠县正扎实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忠县GDP同比增长6.6%。
降低生产排放,推进产业绿色转型
走进重庆海螺水泥厂区,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碧绿的树木展现在眼前,水泥厂已不再是过去灰蒙蒙的景象。
“我们利用降碳技术降低了生产排放。”重庆海螺水泥纪委书记孙成飞介绍,过去,企业电力损耗高、热力利用效率低,他们通过节能技改、余热发电、原料替代等方式,大幅降低了水泥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碳排放,“技术改造后,每年可节约用电279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542吨。”
“存量上扶优扶强、增量上选优选强,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忠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忠县一方面实施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行动,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级和市级绿色工厂,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另一方面强化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控,推行乡镇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力招引一批绿色低碳优质产业项目。
据统计,1—9月,忠县规上工业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6.8%,乌杨工业园区成为全市首个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园区的县级园区;成功引进京能天然气发电、年产4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等50亿级项目2个,全县1—8月招商引资考核综合排名居渝东北第二。
走深走实“两化路”,推进生态价值转化
前不久的第134届广交会上,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下称瑞竹公司)展台两天时间接待了140多名中外客户。
瑞竹公司深耕忠县10多年,在该县12个乡镇培植竹林10万余亩,研发出竹纤维环保可降解餐具等50多种产品,客户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既带来了生态价值,又创造了经济价值。”瑞竹公司董事长王建忠称,公司今年有望实现产值1.5亿元。
在发展柑橘产业过程中,忠县也探索出了更加“绿色”的做法。比如:在种植环节“以草治草”,通过种植5万亩“野豌豆”,为全县山地铺起一张生态防护网,不仅提高了柑橘含糖量,还省下施肥成本;在加工环节,利用柑橘果肉、果皮,加工果橙汁、果酒、精油、橘花茶、柑橘酒,还提炼出抗癌药物原料——橘皮甙等20余种产品。
“走深走实‘两化路’,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忠县相关负责人称,忠县扎实推动柑橘、笋竹、生猪“一主两辅”主导产业循环发展,柑橘和笋竹规模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6.5万亩、18.7万亩,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12个百分点,基本建成5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同时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林下养殖等产业,建成全国唯一以柑橘为主导产业的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据了解,今年,忠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统筹生态与人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9月27日,首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重点项目、长江三峡首个考古遗址公园——忠县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开园。
皇华岛位于长江之中,岛屿湿地特征显著、形态自然,兼具水、陆、消落带湿地三种生态系统特征,是我国水库消落带湿地和岛屿湿地的典型代表。这里同时也是宋元山城体系中唯一的岛城,有南宋军事及生产生活设施遗址等大量人文景观。
在对皇华岛的保护修复和利用过程中,忠县一方面开展消落带治理,构建起包含有沟、渠、堰、塘、井、泉、溪等的岛屿小微湿地群,建成皇华岛国家级湿地公园;一方面建设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基本厘清了城址的沿革变迁、布局结构与功能分区。如今的皇华岛,集考古发掘、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于一体,成为一座“人文魅力岛、生态示范岛、风景旅游岛”。
“统筹生态与人文,发展文旅经济。”忠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忠县因地制宜先后打造了石宝寨盆景特色小镇、中国柑橘城·三峡橘海、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独珠江村、㽏井沟风景名胜区、三峡港湾旅游度假区、三峡留城·忠州老街和白公祠文博景区等“忠州八景”,串点成线、连珠成景,形成旅游资源集群效应。据统计,1—9月,忠县接待游客增速22%,高于去年同期约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