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笔墨描绘丝路风采 丝路画语·于文江中国画展开展
华龙网讯(记者 徐云卿 实习生 周京凤)远眺壮丽奇崛的三峡之巅、身着藏族服饰的男女捧着金黄的青稞、大凉山中正在织布的彝族女性……10月28日下午,作为第二届重庆都市艺术节重要展览之一,由中国国家画院、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承办的全国名家系列展——丝路画语·于文江中国画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展,用中国画的形式生动呈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影响。
于文江,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院委、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专业二级)。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特聘研究员。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丝路画语·于文江中国画展是于文江基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推动,以其在中国多地写生和欧洲、非洲之旅中偶遇的各种自然、人文和生活场景为背景,进行写生创作,展示亚、欧、非三大文明之间的紧密关系和互融互通。
开幕式现场,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特发来视频致辞。同时,现场还举行了于文江作品《盛装的阿咪子》捐赠仪式,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书记、馆长(院长)王发荣向于文江颁发作品捐赠证书。开幕式由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江卫宁主持。
“在审美取向上,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的作品体现了国家的艺术审美要求,内容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专家认可;在艺术功底上,展览体现了于文江扎实的基本功,他刻苦用功,几十年如一日,让他创作出了大量接地气的优秀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翔表示,“在精神面貌上,于文江探索出了一整套独有的人物画创作手法,让我们感受到画面的精致、雅致、精细、唯美、以及细节的处理、色彩的运用等,无不打上了他自己的烙印,形成他独特的风格和精神面貌。”
“于文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物画大家,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上的成就卓著。于先生兼工带写的绘画语言,深度刻画人物个性的能力,创新求变的不懈探索和内涵丰富、充满形式美感的画面,给我们画界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庆画院名誉院长、重庆市中国画学会会长周顺恺认为,“丝路画语·于文江中国画展曾在贵州、山东巡展,这些极具研究价值的精品力作此次来到山城重庆展出,不仅对重庆美术界、重庆中国画界同仁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借鉴、交流、研究的极好机会,而且对广大山城市民来说,也是一次极具审美价值的、赏心悦目的、高品质的艺术享受。”
展览展出了167件(组)国画作品,均是于文江近十多年的写生和创作作品,作品涉及亚、欧、非三大洲不同国度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既有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迹,也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普通百姓的风采。
“十余年来,我先后在国内外多地进行采风写生,创作写生作品数百幅,沿途人文风情深深吸引并感染着我。‘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此次展出的作品均源自现实生活,但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复制和摹仿,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一种创造,作品突出‘一带一路’人文风情,涵盖人物、山水、花鸟多种类型,以期观众在我的描绘下,直观了解到亚、欧、非三大文明的独特魅力,感知到中国画笔墨语言刻画的东西方共有的审美情趣。”于文江表示,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是能够向大千世界尽情敞开并开放的系统,中西并蓄,接纳古今,这样的精神气质,是中国笔墨和中国文化的底蕴。
“走在展厅里欣赏这些画作,草原、牛羊、还有穿着各种服饰的人们……让我领略到了各地人文风情,心情也不由自主变得轻松愉悦起来。”观众沈茂萍之前学习过美术,对国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文江先生的作品让她流连忘返,“特别是《哈萨克迁徙——春的牧场》这幅画,有很多细节,让我感觉到春天牧场的蓬勃生机,令人心驰神往。”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26日,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重庆美术馆观展,一览丝路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