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监狱系统“忠诚践初心”系列报道④ 女子监狱张娟:用“茶经”在高墙内“树人”
华龙网讯(段婷 实习生 覃晶晶)十月气温渐寒,夜幕悄然降临,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监舍走廊传来,伴着白炽灯光,女子监狱三监区教导员张娟开始了夜晚的巡查。
为了保持清醒和警惕,每次深夜巡查前,她会习惯性给自己泡上一杯茶。对从小生长在漫山茶树中的她而言,茶,不仅是提神醒脑的一大“利器”,还象征着严于律己的追求和清廉淡泊的奉献。
张娟一直觉得,父亲是她人生中的灯塔。
36年前,8岁的她随父亲来到永川生活,那时的永川监狱是个山高路远的地方,条件异常艰苦,进城基本上要花一天时间。
张娟的父亲却在此坚守了二十多年,直至退休。记忆中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如同山外那片茶园里的茶树,沉默而坚韧。
“父亲是个老党员,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就给我讲朱德《扁担的故事》,嘱咐我要在岗位上认真工作,珍惜感恩幸福的来之不易。”老党员的觉悟让父亲在退休后依然选择发光发热,在老党员工作室做着力所能及的事,而父亲的选择也影响着张娟。
“我也要像父亲一样,将《扁担的故事》背后艰苦奋斗的精神传递给青年民警。”作为女子监狱三监区党支部副书记,张娟每季度给青年民警上党课都会分享党的光荣历程、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她还注重党建阵地建设,通过打造党建文化长廊、搭建党史大讲堂、规范党员活动室等途径,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并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开展“我是党员我当先”等主题活动,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共荣共促,真正做到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做在平常。
“就如茶水对人的滋润,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过程,党建工作对民警的滋养也是不断深入内心的过程。”今年,三监区党支部成功入选全市监狱系统党建示范点后,张娟如是说。张娟也被重庆市监狱管理局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从警以来,转眼间23年过去,那个青涩的小姑娘已成为了别人眼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老民警。
今年8月底,三监区新来了8名年轻民警,初来乍到的她们对监狱工作很不适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张娟为新民警们开起“小灶”,配备资深老师,让她们跟班学习,还准备了每周的考核任务和“随堂测试”题。
“你看你答的内容不完善,对罪犯的罪名、犯罪经过、服刑时长这几个要素的掌握都不太准确.......”张娟拿着试卷,私下找到几个新民警,一边用笔在试卷上写下“标准答案”,一边逐字逐句地讲解。
一份试卷,张娟细致讲解了一个多小时,而像这样手把手的教学场景,经常出现在她的办公室里。
“新民警就像茶树苗,一次浇水不是结束,还要持续观察、施肥,帮助她们茁壮成长,让她们朝气蓬勃,向阳而生。”张娟说,每一项制度规定,都是经验或教训的总结,民警掌握得越好,执行效率就越高,监区安全保障也就越稳固。前不久的新民警考核,三监区8名新民警顺利通过考试,且获得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
“母亲年纪大了,生活还能自理吗?“
“家里情况怎么样?”
“女儿现在过得好吗?”
这是三监区罪犯刘某此前每天都要反复问自己的问题。为此,她晚上经常失眠,辗转反侧,白天也无法安心改造,加之刘某性格有些孤僻,这些心事她也不愿意和别人倾诉。
一次,张娟在监区巡查时观察到,刘某总是不由自主地揉眼,于是走到她身边关心道:“眼睛不舒服吗?”
“没……没有。”刘某小心翼翼地回答。
张娟注意到刘某的右眼很红,便立即安排其到医院就诊。
“身体哪点不舒服,要及时给民警打报告,不要拖。”在去医院的路上,张娟耐心地教育引导着刘某。
“谢谢张教,小毛病,我自己没啥,就是有些担心家里。”正是这个细微的关心感动了刘某,让张娟走进了她的内心。在等待就诊的过程中,刘某将自己担心母亲和女儿的心事主动和张娟诉说:“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念母亲和女儿,心里有说不完的话想对她们说,但面对她们反而不知怎么表达,每次难得的亲情电话,总是会吵架。”针对刘某的问题,张娟鼓励她多多写信,在信中表达自己的思念和关心。
“张教,按照你的建议我给孩子写了信,让她在家里好好听奶奶的话。”
“不好意思,张教,又来打扰,最近孩子写信说要考大学,她的成绩读哪个学校好一点?”
张娟并非刘某的管教民警,但当刘某有事,而管教民警又轮休时,她都会第一时间找到张娟。她说:“和张教聊天很放松,我也学到了如何与家人沟通,重新找回了照顾家庭的信心。”
“当看到一个罪犯在自己的帮助下焕发新生,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张娟感慨道,这种使命感和成就感,坚定了她继续把这条路走深走实的决心。
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有300多名跟张娟一样的女警,她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英雄的壮举,有的只是平平淡淡日复一日的坚守,正是这样的坚守,成为了维护监狱平安稳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