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书画名家档案|卢德龙:书风画境得真意
卢德龙,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体育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书画院副院长,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政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农工党重庆市委会第三、四届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四川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有《卢德龙书法精选》《卢德龙书画》《卢德龙书画扇面》《卢德龙画集》《中国当代美术名家·卢德龙书画作品精选》《当代中国美术名家精品鉴赏·卢德龙书画作品集》《时代风格·中国美术名家艺术研究——卢德龙》《荣宝斋画谱》《荣宝斋书谱》作品集;主编《二十一世纪著名书画家作品精选》(九集),编著有《实用硬笔书法教程》。
卢德龙书画作品欣赏
书风画境得真意——卢德龙的书画之路
作者 | 阳德鸿
卢德龙少年开始迷上书法,10余岁拜在毛峰门下学习书法,跟很多启蒙者一样,写唐楷从柳颜入手,点画、结构丝毫不敢马虎。18岁时,参加共青团重庆市委举办的“山城新一代”书法大赛,一举夺魁。这开始大概是他最早的、坚实的书法之路求索的信心来源。他开始研习隶书,他用功最勤、沉迷最深的是“隶书中的草书”《石门颂》。在众多汉碑中,《石门颂》风格极为鲜明,其通篇疏朗,笔画细劲如鹰,字内空间大量布白,左右上下开张放纵,长袖翩翩,看似放松散漫,实则骨力雄强内敛。杨守敬《平碑记》云,“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卢德龙书法得石门真意,而登堂入室。1986年的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年仅22岁的卢德龙获第二名,由此名声大噪。
深得唐碑、汉隶之“秘”后,卢德龙开始深耕魏碑,《张猛龙碑》《龙门十二品》,他几乎做到烂熟于心。那些年,整个书坛都比较尚碑,推崇高古、厚重、拙朴、天真烂漫。事实上,很多草书大家,都有很深的碑学渊源,比如于右任、林散之、李志敏等。年富力强、年轻气盛的卢德龙,受先贤引领,自然形成了碑帖并重的大框架,但总体上说,他依然选择了以汉隶魏碑为宗的书学正途。同时,他还注重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中汲取营养。同时转益多师的路上卢德龙逐步在成熟成长,许伯建、徐无闻、黄原等名师,都曾给他莫大的引领。逐渐形成了奇崛、古拙的书风,铺垫成了自己的书法之路。随着书艺上的精进,卢德龙参加的展览赛事规格也越来越高。作品入选第五、六、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并获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自此卢德龙的名字,被重庆乃至全国书坛所关注。
不陟高寒处,安知天地宽。卢德龙深知书画同源的道理,1999年始,他开始从书法向绘画之路寻求新的突破。卢德龙幼时也常常纸上涂鸦,《芥子园画谱》也间或临过一些,特别是他到西南师大美术系系统学习中国画的理论和技法后,一扇新的大门訇然开启,越往里走,境界越宽。绘画他师从李白玲学习工笔和重彩。卢德龙兼收并蓄、博观约取,追求笔墨趣味,回归中国书画的本源。历经数十年上下求索,卢德龙书画逐步至臻,也渐渐变得圆润了,也少了年轻时的棱角与锋芒。
尽管成名甚早,早在1980年代中期,二十出头的卢德龙就与许伯建、冯建吴、徐无闻、江友樵等年长重量级的人物,一道参展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际书展,但他从不乱长幼尊卑,悉心求教甚至愿意接受学术上的批评。数十年求艺、教学,卢德龙唯愿以心相交,以诚相待。卢德龙坚持临帖之外,还要摹帖。看似最笨的功夫,却有着最好的效果。
卢德龙常常鼓励后学,将单调、枯燥的动作,重复下去,就会有很大成就。他说,纵观古今,从二王、智永、怀素等,到现当代林散之、沈尹默等,没有哪个大书法家不是苦修而成的。只要得道,乐也随之。亦方亦圆,真我本我,如今的卢德龙,言谈间,率意天然,恰如他的书风画境业已成真。
文图/阳德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