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为重庆新加坡商贸往来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吴刚
11月6日,新加坡帕西班让码头,世界各地的货船在码头进行集装箱的转运。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瞬间1
2018年11月,新加坡与重庆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对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进行商业提档升级。
瞬间2
2021年6月,重庆举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合作共建签约仪式,提出把重庆来福士广场打造成新加坡企业集聚中心、中新商务活动中心、中新人才交流中心和新加坡高层次人才集聚中心。
瞬间3
2023年4月举行的第五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金融峰会上,达成签约项目90个、合同金额1110亿元,项目数量创历届新高。
阳光照耀下,3栋高耸的楼宇,齐力撑起一艘巨大的“船”。这里,是新加坡地标建筑:金沙广场。
在直线距离3000余公里之外的重庆,朝天门来福士广场建筑群中,4栋高楼顶起一个空中连廊。
这两个地标建筑,均出自同一设计师之手。朝天门来福士广场,也是新加坡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这样的相似性,背后有着意味深长的意义:身在中国内陆腹地的重庆,与地处中南半岛最南端的新加坡,通过频繁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相互间正变得越来越“亲密”。
这一切,源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强力推动。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 催生了陆海新通道
金沙广场上的“船”形建筑,其实是50多层楼上一个巨大的空中花园。11月3日,记者站在花园的走廊上向南眺望,但见海洋与天空伸向远方,并逐渐融为一体。海天一色中,星星点点布满其间的,是数不清的船只。那里,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马六甲海峡。
重庆,也是马六甲海峡的“常客”。
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杨琳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庆本地产品和从周边地区集结而来的货物,以重庆为始发地,通过多式联运借道新加坡,行经马六甲海峡,销往欧洲和非洲。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经过马六甲海峡,在新加坡中转,再一路向北,运往重庆,就地销售或分销至周边地区。
不沿边不靠海的重庆,凭什么成为中国西部进出口贸易的物资中转集散地和分拨点?曾几何时,重庆的产品出口,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旅程:从重庆港口下水,在宜昌等待过船闸,在上海“小船换大船”转运,再经过长时间的海上漂泊,到新加坡至少需要45天。
帮助重庆打破窘境、改变向东出海物流大格局的,正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下诞生的陆海新通道。
11月6日,在新加坡PSA港务集团办公大楼,中新互联互通(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文迅介绍,2016年3月18日,他们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三家单位的代表坐在一起,谋划开辟一条新通道。
当时的设想是,通过重庆铁路港—广西北部湾港—新加坡PSA港实施三港联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助力内陆口岸与全球连接,也让中西部与东盟联动发展。
2017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上,这一想法得到中新双方支持。也是在这次会上,划定了通过北部湾—新加坡—重庆,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的陆海贸易路线——陆海新通道路线。
2018年11月12日,中新双方就陆海贸易新通道签订谅解备忘录。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催生了陆海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说。“如今,陆海新通道已成为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中新环通(重庆)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火泉介绍,如今重庆的货物到新加坡,最快只需要15天,时间节省了2/3以上。
新加坡PSA港务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2022年,陆海新通道经北部湾港进出口贸易总额超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23年上半年已累计超2900亿元、增幅近50%。
累计落地跨境融资项目 近200亿美元
巨大的圆环形瀑布倾泻而下,阵阵水雾伴着震耳欲聋的流水声响扑面而来,四周的廊道和墙壁上栽种着各类植物。11月2日,在樟宜机场,记者见到了全球最大的室内瀑布景观。
在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种满绿色植物的室内花坛同样随处可见。这正是重庆与新加坡在航空领域推进合作的证明。
2018年11月,新加坡樟宜机场国际管理投资公司与重庆机场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按照旅游观光目的地的建设标准,对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商业进行提档升级。5年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商业档次成功提升,创造了多个中国机场的“第一”。例如,2022年,江北机场成为国内首个集聚三大国际旅游零售商的机场。
同时,越来越多来自全球的知名品牌在江北机场落户开店。2021年,小米在江北机场开设了中国首家机场复式旗舰店。今年7月,Gucci江北机场门店开业,一个月后,Cartier门店开业。明年,Burberry江北机场门店也将开业。航空合作方面,新加坡航空将于11月26日起恢复运营重庆至新加坡客运航班。
除了交通物流、航空产业,重庆和新加坡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合作也如火如荼。据了解,2019年,重庆与新加坡共同创立了总金额高达4000万元的中新信息通信媒体联合创新发展资金。在该发展资金的资助下,一大批创新成果已经问世。例如,由新加坡工程咨询公司Outlast科技和重庆大学共同开发的新能源电池管理项目,通过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在提升锂电池模组安全性及可靠性,同时有效减少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今年智博会上,新加坡第四次作为共同主办方参展。“新加坡与中国有着良好的数字伙伴关系,与重庆的联结尤为深厚。”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助理局长洪伟强坦言。
在金融领域,2023年4月举行的第五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金融峰会上,达成签约项目90个、合同金额1110亿元,项目数量创历届新高。
本届峰会发布的成果显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金融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推动亚洲首个奥特莱斯REITs项目落地,发行募集金额3.96亿新加坡元的不动产投资信托项目;跨境债权转让、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开展;美元狮城债券、境外人民币债券、辐射西部的双币种内保外债、“再保理”跨境融资等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下实现首单突破……
截至今年10月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累计落地各类跨境融资项目折合199.3亿美元,辐射10余个省区市,综合融资成本比国内低约1个百分点。
两地合作为贸易和投资 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检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多领域的合作成效,最终要看两地市场主体的相互贸易和投资意愿是否得到增强。
“除来福士广场外,我们还开发了位于渝北的凯德九章,运营雅诗阁旗下的服务公寓。预计明年二季度,渝北区的购物中心凯德广场·九章也将投入运营,服务公寓也有新增计划。”新加坡凯德集团相关人士称。
该人士表示,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与各方伙伴携手合作,抓住战略发展机遇,致力于在中新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企业的桥梁作用,创造更大价值。
总投资逾240亿元的重庆来福士广场,不仅是新加坡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也是重庆最重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凯德集团如此大手笔投资的信心,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高位推进息息相关。
2021年6月,重庆举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合作共建签约仪式,提出把重庆来福士广场打造成新加坡企业集聚中心、中新商务活动中心、中新人才交流中心和新加坡高层次人才集聚中心。如今,重庆来福士已成为外资机构和外事活动的重要集聚地、大型国际国内会议的承接地。
和凯德集团一样,许多重庆和新加坡的企业家和创业者都认为,两地通过多领域的合作,有效破除了地理空间上的有形障碍,以及通信技术、服务机制上的无形障碍,对于两地的贸易和相互直接投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些年,我明显感到中国商品或服务在新加坡越来越多。”11月3日,新加坡影视公司Tigon Pictures Pte Ltd创始人、重庆籍导演吴可嘉表示,她正考虑将重庆作为下一部长片电影的取景地,并用重庆方言进行拍摄。
在拍电影的同时,吴可嘉还经营着一项从重庆市场起家的国际生意。2015年,吴可嘉将新加坡某汽车润滑油品牌引入重庆市场,并很快获得长安、庆铃、建设等大客户,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
“以前是从新加坡直接进口成品,物流路线是一路北上,在上海进入长江,再到重庆果园港下船。现在是从新加坡进口添加剂在中国生产,未来随着产能布局和市场重心调整,也会考虑物流走陆海新通道。”吴可嘉表示。
和吴可嘉的“单打独斗”不同,新加坡人赖志晖在重庆的业务,更注重“协同作战”。2021年,以品牌营销、文创开发为主营业务的新加坡信罗迹集团,在重庆开分店,赖志晖担任负责人。
“两地文创产品的风格有很大差异,导致我们在很长时间内难以获得当地业务。”赖志晖告诉记者,这种地域文化属性也导致新加坡在重庆的企业难以找到满意的文化创意服务公司。
新加坡在渝的实体类企业和服务类企业为什么不能携手合作,各取所需?赖志晖的倡议,立马得到回应。很快,他就接到了新加坡企业智博会展场布置、解放碑新加坡体验周现场布置等业务,还被推选为中新(重庆)文化和旅游产业联盟秘书长。“随着新加坡在重庆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我的业务圈无疑将迅速扩大。”赖志晖表示。
数读
8901标箱
截至2023年10月,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往来于新加坡的货物达8901标箱,货值13.52亿元。今年1—9月,发运1947标箱,运输货值4.04亿元。
199.3亿美元
截至2023年10月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累计落地各类跨境融资项目折合199.3亿美元,辐射10余个省区市,综合融资成本比国内低约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