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艺术展 让下浩里更有文化味
11月25日,原·美术馆联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开展的一场“新美域”系列工作坊成果汇报展更是为下浩里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植入到这里每一条街巷。

一场艺术展 让下浩里更有文化味

来源:华龙网2023-11-26

华龙网讯(记者 陈发源)走在下浩里,古色古香的建筑保留着老街镇的原始面貌,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还能在这里找到老重庆的生活记忆……11月25日,原·美术馆联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开展的一场“新美域”系列工作坊成果汇报展更是为下浩里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植入到这里每一条街巷。

文旅空间新动能

“艺术+”是城市更新项目中必不可缺的新形态,将艺术学院优秀作品带出学校,融入到城市文旅空间,激发出新的色彩,此次原·美术馆与四川美术学院的联动,便是一次很好的融合。

正在下浩里展出这场艺术展,是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新美域”系列工作坊的最新创作成果。“新美域”系列工作坊是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常态化、品牌性的一项学术活动,聚焦新时代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跨域交融,以及对生活美育、博物馆美育、生态美育、艺术疗愈等的美育赋能。

此次展览集结了“融合交织”“流动参与”“万物有光”三个工作坊和综合艺术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成果,展出的作品是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基于对生活的体察,对社区的调研创作了媒介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其中包括架上绘画、材料装置、创意灯艺、视觉日记手工书等多种类型的作品。

原·美术馆馆长薛薇说,一直以来,原·美术馆和川美艺术教育学院都在长期合作,借助这个平台,为更多的学生和未来的艺术家搭建更好的舞台,从学院里走出来,跟城市的人文风貌和建筑肌理发生化学反应和共创。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尹丹说,这些年,学院和美术馆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转变”,如何走出美术馆和大众以及公共空间发生关系,这是美术馆的命题,学院亦是如此,与下浩里的结合便是一次实践,来到这里的第一感觉就是充满神秘感,特别有魅力,特别有趣。“可以说,这里是一个人和人、人和物、人和空间、人和场域以及人和作品能够发生复杂关系的文旅空间。”

作为此次展览的指导老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教师杨方伟说,此次展览不仅展现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更加凸显艺术教育学院与原·美术馆、下浩里社区面向公众推动美术教育在城市空间中对话的行动者角色,更是借机将学院的声音与社会、社区、城市各领域交织融合,产生持续的影响力。

走出院校的新表达

说回到这次展览,这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也是对院校学生的一次锻炼。此次展览,从作品创作到策展到展出,是艺术教育学院的学生们全程参与、全程自行实施的一场展览。

很多时候,观众走进美术馆所看到的展览,有项工作其实很复杂,就是展前的策展工作,往往策展人要根据不同的空间建构出一套符合这个空间的布展计划,这和一些综合性美术馆大相径庭,对于学生而言也相当有难度。

今年读大四的龚诗琪就是其中的一位,展览中不仅有她和同学共创的组合作品,也是第一次全程参与到这次展览策展工作中。她说,与大型美术馆不同的是,下浩里属于两个不同概念的空间,对作品的摆放位置就需要很多的考究。

龚诗琪最大的感受是,作品放在美术馆里,和放在文旅空间,观众的直观感受是不一样的。她认为,美术馆的包容性强,而文旅空间更注重开放性,在布展时要和场景很好地融合才能很好地表达出作品所想表达的意思,从侧面考验着美术生的专业水平。

和龚诗琪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她的同学周欣然,不同的是,周欣然潜意识里更关注展览本身和观众所产生的联系。周欣然说,因为这次展览所在的是文旅空间,前来观众也和美术馆有所区别,你可以站在作品面前看观众的感受和反应,与美术馆是截然不同的。

同时作为策展助理,周欣然最深的体会是让她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她说,每位同学的作品都有各自的特色,前期就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了解作品特性,对作品进行归类,然后制定一套布展方案,让这些作品能够更好地与文旅空间融合,达到一种有序的状态。

对于即将毕业的龚诗琪、周欣然和她们的同学们来说,这一次经历是难能可贵的。成功的展览,是对她们工作的认可,观众的反响,亦是对她们作品的认可,这也必将激励她们在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和更深的造诣。

如果你去下浩里观看这场展览,或许你会感受到“艺术+文旅空间”碰撞出的艺术魅力,也能感受到这批学生们对展览设计方面,在当下所表达出来的新思维。

图/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一场艺术展 让下浩里更有文化味

2023-11-26 14:57:25 来源:

华龙网讯(记者 陈发源)走在下浩里,古色古香的建筑保留着老街镇的原始面貌,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还能在这里找到老重庆的生活记忆……11月25日,原·美术馆联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开展的一场“新美域”系列工作坊成果汇报展更是为下浩里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植入到这里每一条街巷。

文旅空间新动能

“艺术+”是城市更新项目中必不可缺的新形态,将艺术学院优秀作品带出学校,融入到城市文旅空间,激发出新的色彩,此次原·美术馆与四川美术学院的联动,便是一次很好的融合。

正在下浩里展出这场艺术展,是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新美域”系列工作坊的最新创作成果。“新美域”系列工作坊是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常态化、品牌性的一项学术活动,聚焦新时代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跨域交融,以及对生活美育、博物馆美育、生态美育、艺术疗愈等的美育赋能。

此次展览集结了“融合交织”“流动参与”“万物有光”三个工作坊和综合艺术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成果,展出的作品是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基于对生活的体察,对社区的调研创作了媒介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其中包括架上绘画、材料装置、创意灯艺、视觉日记手工书等多种类型的作品。

原·美术馆馆长薛薇说,一直以来,原·美术馆和川美艺术教育学院都在长期合作,借助这个平台,为更多的学生和未来的艺术家搭建更好的舞台,从学院里走出来,跟城市的人文风貌和建筑肌理发生化学反应和共创。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尹丹说,这些年,学院和美术馆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转变”,如何走出美术馆和大众以及公共空间发生关系,这是美术馆的命题,学院亦是如此,与下浩里的结合便是一次实践,来到这里的第一感觉就是充满神秘感,特别有魅力,特别有趣。“可以说,这里是一个人和人、人和物、人和空间、人和场域以及人和作品能够发生复杂关系的文旅空间。”

作为此次展览的指导老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教师杨方伟说,此次展览不仅展现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更加凸显艺术教育学院与原·美术馆、下浩里社区面向公众推动美术教育在城市空间中对话的行动者角色,更是借机将学院的声音与社会、社区、城市各领域交织融合,产生持续的影响力。

走出院校的新表达

说回到这次展览,这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也是对院校学生的一次锻炼。此次展览,从作品创作到策展到展出,是艺术教育学院的学生们全程参与、全程自行实施的一场展览。

很多时候,观众走进美术馆所看到的展览,有项工作其实很复杂,就是展前的策展工作,往往策展人要根据不同的空间建构出一套符合这个空间的布展计划,这和一些综合性美术馆大相径庭,对于学生而言也相当有难度。

今年读大四的龚诗琪就是其中的一位,展览中不仅有她和同学共创的组合作品,也是第一次全程参与到这次展览策展工作中。她说,与大型美术馆不同的是,下浩里属于两个不同概念的空间,对作品的摆放位置就需要很多的考究。

龚诗琪最大的感受是,作品放在美术馆里,和放在文旅空间,观众的直观感受是不一样的。她认为,美术馆的包容性强,而文旅空间更注重开放性,在布展时要和场景很好地融合才能很好地表达出作品所想表达的意思,从侧面考验着美术生的专业水平。

和龚诗琪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她的同学周欣然,不同的是,周欣然潜意识里更关注展览本身和观众所产生的联系。周欣然说,因为这次展览所在的是文旅空间,前来观众也和美术馆有所区别,你可以站在作品面前看观众的感受和反应,与美术馆是截然不同的。

同时作为策展助理,周欣然最深的体会是让她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她说,每位同学的作品都有各自的特色,前期就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了解作品特性,对作品进行归类,然后制定一套布展方案,让这些作品能够更好地与文旅空间融合,达到一种有序的状态。

对于即将毕业的龚诗琪、周欣然和她们的同学们来说,这一次经历是难能可贵的。成功的展览,是对她们工作的认可,观众的反响,亦是对她们作品的认可,这也必将激励她们在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和更深的造诣。

如果你去下浩里观看这场展览,或许你会感受到“艺术+文旅空间”碰撞出的艺术魅力,也能感受到这批学生们对展览设计方面,在当下所表达出来的新思维。

图/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