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 从心底流淌的歌——读作家王雨散文集《心泉》有感
我赞扬它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一首首歌谣,又正如书的简洁恰当的命题《心泉》,它宛若一泓清泉,沁人心脾。

文学评论 | 从心底流淌的歌——读作家王雨散文集《心泉》有感

来源:华龙网2024-01-21

文/老村

时下,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太多值得讲述与抒怀的故事。到目前为止,确实有一大批描写风花雪夜、下里巴人故事的文学作品面世,也不乏佳作频出。然而,能真正深刻反映心灵世界,震撼人心,给人以精神力量的好作品并不多见。

微信图片_20240121121411

可就在我们阅读的期待中,中国作协会员、原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资深作家王雨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心泉》(人民文学出版社),让人眼前一亮,并给出了“什么才是精品力作?”的回应。这部书收录了四十余篇散文,几乎揽括了他的成长历程,篇篇都是呕心沥血之作。这是一部和崭新时代同频共振,抒发内心世界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上乘之作。因此,我赞扬它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一首首歌谣,又正如书的简洁恰当的命题《心泉》,它宛若一泓清泉,沁人心脾。

在朋友圈中,大家知晓,王雨一生从事医疗工作,同时也长期酷爱文学事业。救死扶伤,文学创作两不误,也就是说,智慧大脑,不分伯仲,两头兼顾。

一般而言,散文是一种形散神不散,最能揭示写作者内心世界的文学体裁。它与小说、诗歌和纪实文学,同属姊妹艺术,但表达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作家要想真正创作出情真意切的,扣人心弦的好散文,必须有多年的人生经历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并在丰富生活的原野上截取到,既符合世间情理,又不违背生活逻辑的,还对读者有感召力和人生启迪的生活横断面,进行艺术的加工润饰再创造,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作品。王雨在《心泉》一书里的,题为《千里帖》中有这样一段记叙:“……每个兵站都是川藏高原上的一棵草,普通,简陋,甚至卑微——其实川藏线上很多地方是寸草不生,草也经受不住高原的严寒、缺氧和强烈的紫外线……”精道的几笔,就把当年他深入雪域高原慰问演出的环境描写得栩栩如生,并把兵站象征为高原一棵棵坚忍不拔的草。读罢,给人以提神、苦涩的美感。

二十世纪末,我刚到某铁路分企业文联供职不久,是历史的机缘,使我与王雨相识。那是在市作家协会召开的一次代表大会间隙,经文友引见认识的。彼此都当过兵,自然投脾气,有军人的情结。当年,他已是斐声重庆文坛大名鼎鼎的,令人尊敬和钦佩的高产作家,我还是文学战线上的一个新兵。记得当时,他赠给我一本厚厚的,装帧精美的,命名为《填四川》的长篇小说。后来,因工作环境不一样,我们深层交往交流并不多。但是,这些年,他的作品频频见诸国内大小报刊,我却拜读了不少。应该说,他的作品一篇篇发表,与他尚好的人格人品文品有关,字里行间总是散发着,一股股浓烈的军人气质。要不然,他的作品,怎么会得到出版社和报刊编辑的青睐呢。不妨,我们继续欣赏他下面的一篇美文《年轻朋友》:

王雨在文中这样写道:“……老实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从没有写过电影剧本的我,花了三天时间,写了《鲜花献给谁》的电影文学剧本。那会儿没有电脑,是手写。我的字潦草,我夫人的字不错,帮我抄写剧本……”从这段简单的叙事,令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清晰地感受到,当年风华正茂的王雨勤奋笔耕,以及他和伴侣的浓浓情意。该作品后经名家修改,被更名为《战争的闪电》。再后来,这个剧本不仅在《电影作品》杂志上采用,而且还被峨眉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最终取名为《年轻的朋友》。公映不久,该作品荣获了当年度峨影厂小百花奖。从此,王雨迈开了文学创作奔腾的脚步,一刻也无法停歇下来。

从上述,使人不难看出王雨年轻时,饱读诗书,忘我奋斗的创作经历。

我读完《心泉》这个散文集子,除去领略王雨人生轨迹和享受他那一篇篇文字美的愉悦之外,还明显感觉到有三个突出特点,即:一是地域风情大量史料的呈现,使人在不经意间增长历史知识;二是诗情画意般的文明升华,向读者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三是写作娴熟技巧的灵活运用,让人从滚烫而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悟出人生的真谛。如《峨眉山猴趣》,看似作者一次旅游的偶遇,实则是通过精彩的文字,道出猴通人性,懂得对人类的感恩回报,自然含蓄地给人以启示。又如《文学与医学》一文,堪称力作。王雨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者,但他却没有失偏颇,弃医从文,而是二者兼修,可谓双丰收。文友们赞誉他为:“两栖作家。”他在文中说:“……医学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必须严谨、求实,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文学是艺术创作,要展开想象的空间、放飞心灵的翅膀,虚构出感人的艺术真实的人物和故事……”

由此可见,王雨对双重身份的态度,他知道上帝并没有多给他一分钟的时间,总感觉属于他可以支配的时间太少了。他感到很累很辛苦,同时也感到愉悦和快乐。为此,市文学界曾组织过王雨作品“星空夜谈”。据说,他把自己布置的书房,命名为“笔耕村”。这鲜为人知的举动,无不折射出他不辍笔耕自砺的特殊方式。

是呀,在当今充斥着浮躁风的年代,王雨能以平静的心态,独特的视角审视现实生活,细心观察世界,并从中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感情细腻,张弛有度,打动人心的散文作品,真是难能可贵啊!当下,世道人心,一个作家如何站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高度,弘扬正气,针砭时弊?如何讴歌真善美,又如何抨击假恶丑,这是对作家们的严峻考验。而王雨就是一位有良心有良知,且有责任担当有神圣使命感的好作家。

灵魂创作,是文学的最高境界,经验和技巧写作,不过是一个作家的基本功或必备素质。而王雨的文学创作,则是在用灵魂用生命在升华人间的大爱无疆。且看他在《弹子石半岛变迁》的描绘:“……家居南岸的我,对这里情有独钟,我的三部曲长篇小说《填四川》《开埠》和《碑》,都写了南岸……”紧接着,王雨又在文中陈述道:“弹子石由来的传说之一,是大禹治水归来,见其妻涂山氏跟山石融在了一起,惊愕悲憾,哭唤涂山氏,其声其情感天动地,轰——哗!一声响,巨石应声而开,竟崩出个娃儿来,禹王取名为:启,是为夏启。这里就得名:诞子石,后人讹传为:弹子石……”当然,还有传说之二之三,限于篇幅,不再啰嗦。

王雨在这篇散文里,还用精彩的文字记叙了南岸具体的今昔变迁。他说如今的南岸弹子石,素有“重庆外滩”之美誉,“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即将竣工,他期盼在现代化建筑群里,留下珍贵的开埠文化,让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永远记住昨天,珍惜当下。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他作品的地域特点,历史知识传播和人生启迪的传导。其实,在王雨的这本书里,具有类似特性丽质的散文比比皆是,如《最是田园好风景》《南天湖咏叹》《岁月留痕》等等,都属佳作,令人读罢,回味无穷,无疑像一泓清澈见底的心中泉水,汩汩流进人们的心海,又犹如一曲曲从心底流淌出来的美妙歌声,传遍四方。

散文要富有鲜明时代特征,与时代脉搏跳动合拍,让思想精神力量放飞,需要有深度有厚度,有文学性、趣味性、可读性,且有历史存照价值为一炉的,能与大众产生思想共鸣的精品力作。我知道,王雨《心泉》这本散文集,是他曾发表在《人民文学》《光明日报》《文学报》《文汇报》《散文家》《红岩》等几十家报刊散文的集合,旨在让更多的读者从整体上,从他书中阅读到思想的精髓。与此同时,也是对自己散文创作的一个经验总结。

文学,是永恒的话题,它承载着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任,是每个写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其文化根脉,一部部经典之作,往往似一把把高擎的,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人们前行的路,给人以奋进的精神力量。但愿王雨这部扎实厚重的《心泉》散文集,不仅像心泉,而且像一束束光,让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拼搏者,从中感受到一股股温暖,并在获取温暖的同时,谱写自己人生的绚丽篇章!

衷心感谢王雨,为广大读者提供的美味可口的精神大餐!最后,但愿王雨在未来的创作生涯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企望他写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好作品,让真实而艺术的,思想深邃的光泽,滋润世间更多的人。

2024.1.8 初稿 2024.1.12 二稿

作者简介:本名丁友成,原某铁路企业纪委书记,文联主席,高级政工师。现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重庆市散文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九龙坡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铁路地区作家协会主席。曾有报告文学集《情系一扇窗》,中短篇小说集《晴空下的缺憾》,散文集《生命之灯》,诗歌集《樱花魂》等八部书出版。另有若干作品散见于《红岩》《工人日报》《重庆日报》《中国铁路文艺》《重庆散文》等三十余家报、刊、网,偶有获奖。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文学评论 | 从心底流淌的歌——读作家王雨散文集《心泉》有感

2024-01-21 13:00:35 来源:

文/老村

时下,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太多值得讲述与抒怀的故事。到目前为止,确实有一大批描写风花雪夜、下里巴人故事的文学作品面世,也不乏佳作频出。然而,能真正深刻反映心灵世界,震撼人心,给人以精神力量的好作品并不多见。

微信图片_20240121121411

可就在我们阅读的期待中,中国作协会员、原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资深作家王雨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心泉》(人民文学出版社),让人眼前一亮,并给出了“什么才是精品力作?”的回应。这部书收录了四十余篇散文,几乎揽括了他的成长历程,篇篇都是呕心沥血之作。这是一部和崭新时代同频共振,抒发内心世界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上乘之作。因此,我赞扬它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一首首歌谣,又正如书的简洁恰当的命题《心泉》,它宛若一泓清泉,沁人心脾。

在朋友圈中,大家知晓,王雨一生从事医疗工作,同时也长期酷爱文学事业。救死扶伤,文学创作两不误,也就是说,智慧大脑,不分伯仲,两头兼顾。

一般而言,散文是一种形散神不散,最能揭示写作者内心世界的文学体裁。它与小说、诗歌和纪实文学,同属姊妹艺术,但表达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作家要想真正创作出情真意切的,扣人心弦的好散文,必须有多年的人生经历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并在丰富生活的原野上截取到,既符合世间情理,又不违背生活逻辑的,还对读者有感召力和人生启迪的生活横断面,进行艺术的加工润饰再创造,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作品。王雨在《心泉》一书里的,题为《千里帖》中有这样一段记叙:“……每个兵站都是川藏高原上的一棵草,普通,简陋,甚至卑微——其实川藏线上很多地方是寸草不生,草也经受不住高原的严寒、缺氧和强烈的紫外线……”精道的几笔,就把当年他深入雪域高原慰问演出的环境描写得栩栩如生,并把兵站象征为高原一棵棵坚忍不拔的草。读罢,给人以提神、苦涩的美感。

二十世纪末,我刚到某铁路分企业文联供职不久,是历史的机缘,使我与王雨相识。那是在市作家协会召开的一次代表大会间隙,经文友引见认识的。彼此都当过兵,自然投脾气,有军人的情结。当年,他已是斐声重庆文坛大名鼎鼎的,令人尊敬和钦佩的高产作家,我还是文学战线上的一个新兵。记得当时,他赠给我一本厚厚的,装帧精美的,命名为《填四川》的长篇小说。后来,因工作环境不一样,我们深层交往交流并不多。但是,这些年,他的作品频频见诸国内大小报刊,我却拜读了不少。应该说,他的作品一篇篇发表,与他尚好的人格人品文品有关,字里行间总是散发着,一股股浓烈的军人气质。要不然,他的作品,怎么会得到出版社和报刊编辑的青睐呢。不妨,我们继续欣赏他下面的一篇美文《年轻朋友》:

王雨在文中这样写道:“……老实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从没有写过电影剧本的我,花了三天时间,写了《鲜花献给谁》的电影文学剧本。那会儿没有电脑,是手写。我的字潦草,我夫人的字不错,帮我抄写剧本……”从这段简单的叙事,令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清晰地感受到,当年风华正茂的王雨勤奋笔耕,以及他和伴侣的浓浓情意。该作品后经名家修改,被更名为《战争的闪电》。再后来,这个剧本不仅在《电影作品》杂志上采用,而且还被峨眉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最终取名为《年轻的朋友》。公映不久,该作品荣获了当年度峨影厂小百花奖。从此,王雨迈开了文学创作奔腾的脚步,一刻也无法停歇下来。

从上述,使人不难看出王雨年轻时,饱读诗书,忘我奋斗的创作经历。

我读完《心泉》这个散文集子,除去领略王雨人生轨迹和享受他那一篇篇文字美的愉悦之外,还明显感觉到有三个突出特点,即:一是地域风情大量史料的呈现,使人在不经意间增长历史知识;二是诗情画意般的文明升华,向读者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三是写作娴熟技巧的灵活运用,让人从滚烫而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悟出人生的真谛。如《峨眉山猴趣》,看似作者一次旅游的偶遇,实则是通过精彩的文字,道出猴通人性,懂得对人类的感恩回报,自然含蓄地给人以启示。又如《文学与医学》一文,堪称力作。王雨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者,但他却没有失偏颇,弃医从文,而是二者兼修,可谓双丰收。文友们赞誉他为:“两栖作家。”他在文中说:“……医学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必须严谨、求实,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文学是艺术创作,要展开想象的空间、放飞心灵的翅膀,虚构出感人的艺术真实的人物和故事……”

由此可见,王雨对双重身份的态度,他知道上帝并没有多给他一分钟的时间,总感觉属于他可以支配的时间太少了。他感到很累很辛苦,同时也感到愉悦和快乐。为此,市文学界曾组织过王雨作品“星空夜谈”。据说,他把自己布置的书房,命名为“笔耕村”。这鲜为人知的举动,无不折射出他不辍笔耕自砺的特殊方式。

是呀,在当今充斥着浮躁风的年代,王雨能以平静的心态,独特的视角审视现实生活,细心观察世界,并从中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感情细腻,张弛有度,打动人心的散文作品,真是难能可贵啊!当下,世道人心,一个作家如何站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高度,弘扬正气,针砭时弊?如何讴歌真善美,又如何抨击假恶丑,这是对作家们的严峻考验。而王雨就是一位有良心有良知,且有责任担当有神圣使命感的好作家。

灵魂创作,是文学的最高境界,经验和技巧写作,不过是一个作家的基本功或必备素质。而王雨的文学创作,则是在用灵魂用生命在升华人间的大爱无疆。且看他在《弹子石半岛变迁》的描绘:“……家居南岸的我,对这里情有独钟,我的三部曲长篇小说《填四川》《开埠》和《碑》,都写了南岸……”紧接着,王雨又在文中陈述道:“弹子石由来的传说之一,是大禹治水归来,见其妻涂山氏跟山石融在了一起,惊愕悲憾,哭唤涂山氏,其声其情感天动地,轰——哗!一声响,巨石应声而开,竟崩出个娃儿来,禹王取名为:启,是为夏启。这里就得名:诞子石,后人讹传为:弹子石……”当然,还有传说之二之三,限于篇幅,不再啰嗦。

王雨在这篇散文里,还用精彩的文字记叙了南岸具体的今昔变迁。他说如今的南岸弹子石,素有“重庆外滩”之美誉,“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即将竣工,他期盼在现代化建筑群里,留下珍贵的开埠文化,让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永远记住昨天,珍惜当下。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他作品的地域特点,历史知识传播和人生启迪的传导。其实,在王雨的这本书里,具有类似特性丽质的散文比比皆是,如《最是田园好风景》《南天湖咏叹》《岁月留痕》等等,都属佳作,令人读罢,回味无穷,无疑像一泓清澈见底的心中泉水,汩汩流进人们的心海,又犹如一曲曲从心底流淌出来的美妙歌声,传遍四方。

散文要富有鲜明时代特征,与时代脉搏跳动合拍,让思想精神力量放飞,需要有深度有厚度,有文学性、趣味性、可读性,且有历史存照价值为一炉的,能与大众产生思想共鸣的精品力作。我知道,王雨《心泉》这本散文集,是他曾发表在《人民文学》《光明日报》《文学报》《文汇报》《散文家》《红岩》等几十家报刊散文的集合,旨在让更多的读者从整体上,从他书中阅读到思想的精髓。与此同时,也是对自己散文创作的一个经验总结。

文学,是永恒的话题,它承载着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任,是每个写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其文化根脉,一部部经典之作,往往似一把把高擎的,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人们前行的路,给人以奋进的精神力量。但愿王雨这部扎实厚重的《心泉》散文集,不仅像心泉,而且像一束束光,让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拼搏者,从中感受到一股股温暖,并在获取温暖的同时,谱写自己人生的绚丽篇章!

衷心感谢王雨,为广大读者提供的美味可口的精神大餐!最后,但愿王雨在未来的创作生涯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企望他写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好作品,让真实而艺术的,思想深邃的光泽,滋润世间更多的人。

2024.1.8 初稿 2024.1.12 二稿

作者简介:本名丁友成,原某铁路企业纪委书记,文联主席,高级政工师。现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重庆市散文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九龙坡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铁路地区作家协会主席。曾有报告文学集《情系一扇窗》,中短篇小说集《晴空下的缺憾》,散文集《生命之灯》,诗歌集《樱花魂》等八部书出版。另有若干作品散见于《红岩》《工人日报》《重庆日报》《中国铁路文艺》《重庆散文》等三十余家报、刊、网,偶有获奖。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