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请提案 | 陈博洲:建议培育“一号墓”博物馆文旅新业态
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如何推进?今年重庆两会,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博象文旅集团董事长陈博洲带来提案《关于依托武隆关口一号墓遗址博物馆、培育重庆市旅游国际化试点“文化+”新业态的建议》。
陈博洲指出,作为重庆市旅游国际化试点,武隆区历史文物资源丰富,特别是近年来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地下文物保护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数量多、时间跨度大、类型丰富的地方历史遗存实物宝库。
其中,具有2200年历史的武隆关口西汉一号墓,已发掘汉代文物600余件,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和陈列展示价值。“基于此,在开展旅游国际化试点过程中,有必要利用以上文化资源,使之与文旅产业充分融合发展,探索文博保护与文旅产业共建共享的‘武隆地标’。”陈博洲说。
陈博洲表示,依托“一号墓”博物馆培育重庆市旅游国际化试点“文化+”新业态,须力求三个目标:实现地方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市场”;实现武隆旅游国际化“+文化”;实现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融合”。
为此,他建议,培育“一号墓”博物馆文旅新业态,由市文化旅游委牵头,会同相关市级部门及武隆区,与博物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一是场馆建设地标化、符号化。配套要提前考虑。“一号墓”地处武隆区江口镇乌江腹地,博物馆选址,需求解区位交通、产业布局、人气聚集的“最大公约数”。建议聘请专业规建机构,综合考量文博展示与文旅发展各方需求,合理规划、充分预留“吃住行娱购”等配套业态发展空间。建议聘请著名设计机构,对标国际前沿水平,充分汲取“一号墓”、武隆及重庆特色元素,打造武隆旅游的地标性建筑、重庆文旅的符号化景点。
二是内容展示“故事化”、游客体验“互动化”。内容布局要“故事化”。充分挖掘“一号墓”出土文物“四个唯一”、“三个之最”等价值内核,还原墓主人生前事迹,合理规划展区展线、创新策划展览主题,突出“故事性”、“生活化”、“通俗化”,以“平易近人”的展览内容吸引游客。展陈方式要“活化”,突出沉浸式、互动化、趣味性体验。研究和展览要“互动化”,建立学术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形式,将“一号墓”研究成果不断转化为文旅产品,确保博物馆内容常看常新、时时有新意。
三是业态跨界化、产业融合化。业态孵化要“跨界”,业态跨界激发消费——依托博物馆主题展区、展览及典型文物,通过设计文创产品、组织主题文化活动、建设联名文旅游乐(区)等方式,提炼文物核心卖点、挖掘资源市场属性,形成以“一号墓”为圆心、覆盖武隆地方文化的“文博+”特色产品供给体系。产业发展要“融合”。立足博物馆核心阵地,针对“吃住行娱购”配套需求,通过统一打造、垂直整合、龙头孵化等多种形式,吸引行业龙头、培育本地“链主”,全环节孵化集产品研发、活动策划、宣传营销于一体的文旅产业链,并有序向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土特产加工、旅游装备制造等相关行业延展,形成以博物馆为中心、配套“吃住行娱购”多重功能的“文化+”产业发展共同体。
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