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请提案 | 张洪铭:优化授信评估体系 破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点
华龙网讯(记者 伊永军) 今年重庆两会,市政协常委,民革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市政协经济委专职副主任张洪铭带来了《破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点 推动新时代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张洪铭表示,我市目前有28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3917亿元,同比增长16.5%。但是,金融机构更加倾向于将有限的金融资源向大型企业集中,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受知识产权价值难以评估等因素影响,面临着融资难的现实困境。
张洪铭在调研10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后发现,融资难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授信额度较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资产规模偏小,营业收入中将大量资金投入研发,每年经营利润相对较少,在现有的评级体系下,难以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贷款授信额度较小。
抵质押物匮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很难提供足值的合格抵质押物,特别是科创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多数是“轻资产”运营模式,能够抵押的实物资产较为匮乏,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抵质押要求。同时,受制于专利权、设计权等知识产权估值难、处置难、变现难等因素影响,导致中小企业获取抵质押贷款难。
产品种类少。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商业价值信用贷、知识价值信用贷一般不超过200万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同时,“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在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领域渠道较窄,也难以满足融资需求。
当前,“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由于研发和生产需要,融资需求少则1000-2000万,多则5000万甚至上亿,现有融资环境已难以满足需求。
为此,张洪铭建议:
优化授信评估体系。丰富押品品种,提高授信额度至2000-5000万,延长信贷周期至2-3年。
增加金融产品供给和信贷额度。鼓励银行机构创新推出“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专属纯信用贷款产品,将信用贷款额度提高到1000-2000万。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盘活账面上的无形资产,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获得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