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重庆候选人 | 李祥刚:“撑船”讲课17年 育人上百不言弃
在这样一个地方,李祥刚已连续坚守三尺讲台17年,“摆渡”了100多名学生。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重庆候选人 | 李祥刚:“撑船”讲课17年 育人上百不言弃

来源:华龙网2024-02-26

华龙网讯(记者 林楠 实习生 常涵笑)近日,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重庆候选人名单出炉,其中李祥刚等12名(组)候选人入选。

李祥刚是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坪乡前峰村长溪村小教师。长溪村小位于乌江悬崖边上,这里前有乌江横断,后有大山阻隔,三面临崖,形如一艘驶向远方的渡船,当地人称之为“船老壳”。在这里,无论走山路还是水路,到周边任何场镇,去来一趟都要“杵”到天黑。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李祥刚已连续坚守三尺讲台17年,“摆渡”了100多名学生。李祥刚曾获评“重庆好人”。

临危受命:“你是‘秀才’,你能行”

“船老壳”的穷,源于土地贫瘠、大山阻隔,教育资源匮乏,老师像“换碓嘴”(指老师换得快)。

1982年秋,又一个老师调走了,长溪村的村主任黎万庭一直在想找谁来接替。

经过深思熟虑,他找到在地里劳作的李祥刚:“学校没得老师了,要办不下去了,你看怎么办?”

“学校怎能没老师呢?”李祥刚感到有点意外。

“要不你来代课?”

“我才读个初中毕业,哪儿‘拿’得住?”心里直打鼓的李祥刚连连摆手。

“目前在村里的就你算个‘秀才’,你不代课,你忍心眼睁睁看着你的弟兄姊妹全变成‘睁眼瞎’?不会的可以学嘛。”

就这样,李祥刚站上了三尺讲台。

离开讲台:迫于生计外出打工

当时,对于代课教师,县乡两级财政不拨款,工资全由村上自行负责。

村上没有经费,村里开会决定,由村民出粮食抵学杂费和教师工资,李祥刚的工资全由学生家里承担。

“30多个学生,每年人均70斤粮食,一年就能投2000多斤粮食,一家人吃饱应该没得问题。”李祥刚经过盘算,觉得教书比在家务农划算。

“30多人,三级‘复式’,工作量可想而知。”李祥刚边教边学,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改作业,并自学文化知识和教学方法,还不时向中心校的老师请教,上起课来越来越得心应手。

本以为专心搞好教学就行,谁知现实却与想象相差甚远,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夹击下,不少家长宁愿让孩子辍学,也不愿拿出粮食供孩子读书。

眼看教书养不活一家人,次年,李祥刚不得不挥泪离开“船老壳”,离开他心爱的讲台,与妻子侯春香外出打工。

在此后长达23年的时间里,李祥刚辗转广州、浙江,干过建筑工、上过流水线,最后在浙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归去来兮:三尺讲台一站就是17年

2006年秋,李祥刚回村处理家事,在村小门口偶遇黎万庭。

看到意气风发的李祥刚,黎万庭欲言又止,半天憋出一句话。

“刚娃子,有个事情想跟你商量下,学校又没得老师了。我晓得你在外头过得好,你看能不能帮忙代几天课,等新的老师来……”

一边是厂里每月2000多元的稳定工资,一边是一个月500元的代课金,这一次,李祥刚有些犹豫,没有立即答应。

回到家中,辗转反侧的李祥刚,眼前浮现一双双渴望知识大眼睛,以及黎万庭鬓角的白发和的真诚的眼神,李祥刚终于做出决定——重回三尺讲台。

这次,李祥刚一上讲台就是17年。他还通过“代转公”考试,成为一名在编教师。

17年来,他先后教过100多个学生,不少人通过升入高一级的学校,一步步走出了大山。

为何这些年一直坚守在“船老壳”?李祥刚的回答是:“我作为土生土长的‘船老壳’人,这条船我不来撑,谁来撑?”

如今,眼睛已有些老花的李祥刚即将退休,但是村子里有两个孩子秋季就该读学前班了。望着乌江边上起伏的山峦,他说一定要坚守到接班人出现的那天。

分享
新浪微博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重庆候选人 | 李祥刚:“撑船”讲课17年 育人上百不言弃

2024-02-26 14:06:23 来源:

华龙网讯(记者 林楠 实习生 常涵笑)近日,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重庆候选人名单出炉,其中李祥刚等12名(组)候选人入选。

李祥刚是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坪乡前峰村长溪村小教师。长溪村小位于乌江悬崖边上,这里前有乌江横断,后有大山阻隔,三面临崖,形如一艘驶向远方的渡船,当地人称之为“船老壳”。在这里,无论走山路还是水路,到周边任何场镇,去来一趟都要“杵”到天黑。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李祥刚已连续坚守三尺讲台17年,“摆渡”了100多名学生。李祥刚曾获评“重庆好人”。

临危受命:“你是‘秀才’,你能行”

“船老壳”的穷,源于土地贫瘠、大山阻隔,教育资源匮乏,老师像“换碓嘴”(指老师换得快)。

1982年秋,又一个老师调走了,长溪村的村主任黎万庭一直在想找谁来接替。

经过深思熟虑,他找到在地里劳作的李祥刚:“学校没得老师了,要办不下去了,你看怎么办?”

“学校怎能没老师呢?”李祥刚感到有点意外。

“要不你来代课?”

“我才读个初中毕业,哪儿‘拿’得住?”心里直打鼓的李祥刚连连摆手。

“目前在村里的就你算个‘秀才’,你不代课,你忍心眼睁睁看着你的弟兄姊妹全变成‘睁眼瞎’?不会的可以学嘛。”

就这样,李祥刚站上了三尺讲台。

离开讲台:迫于生计外出打工

当时,对于代课教师,县乡两级财政不拨款,工资全由村上自行负责。

村上没有经费,村里开会决定,由村民出粮食抵学杂费和教师工资,李祥刚的工资全由学生家里承担。

“30多个学生,每年人均70斤粮食,一年就能投2000多斤粮食,一家人吃饱应该没得问题。”李祥刚经过盘算,觉得教书比在家务农划算。

“30多人,三级‘复式’,工作量可想而知。”李祥刚边教边学,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改作业,并自学文化知识和教学方法,还不时向中心校的老师请教,上起课来越来越得心应手。

本以为专心搞好教学就行,谁知现实却与想象相差甚远,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夹击下,不少家长宁愿让孩子辍学,也不愿拿出粮食供孩子读书。

眼看教书养不活一家人,次年,李祥刚不得不挥泪离开“船老壳”,离开他心爱的讲台,与妻子侯春香外出打工。

在此后长达23年的时间里,李祥刚辗转广州、浙江,干过建筑工、上过流水线,最后在浙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归去来兮:三尺讲台一站就是17年

2006年秋,李祥刚回村处理家事,在村小门口偶遇黎万庭。

看到意气风发的李祥刚,黎万庭欲言又止,半天憋出一句话。

“刚娃子,有个事情想跟你商量下,学校又没得老师了。我晓得你在外头过得好,你看能不能帮忙代几天课,等新的老师来……”

一边是厂里每月2000多元的稳定工资,一边是一个月500元的代课金,这一次,李祥刚有些犹豫,没有立即答应。

回到家中,辗转反侧的李祥刚,眼前浮现一双双渴望知识大眼睛,以及黎万庭鬓角的白发和的真诚的眼神,李祥刚终于做出决定——重回三尺讲台。

这次,李祥刚一上讲台就是17年。他还通过“代转公”考试,成为一名在编教师。

17年来,他先后教过100多个学生,不少人通过升入高一级的学校,一步步走出了大山。

为何这些年一直坚守在“船老壳”?李祥刚的回答是:“我作为土生土长的‘船老壳’人,这条船我不来撑,谁来撑?”

如今,眼睛已有些老花的李祥刚即将退休,但是村子里有两个孩子秋季就该读学前班了。望着乌江边上起伏的山峦,他说一定要坚守到接班人出现的那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文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