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改革创新踩“油门” 重庆供销“解锁”三农服务工作新篇章
新的发展阶段会涌现新风口,还会出现深化改革的新窗口。
为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精神,重庆市供销总社昨(28)日召开了“2024年全市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这场以“踩油门”和“换挡前行”为主旨的大会,在全面总结经验与分析问题的同时,还确定了新发展阶段的新目标和新打法。
让我们通过这场“头脑风暴”,多维度了解变革中的重庆供销。
创新应用
让三大要素为改革保驾护航
改革往往伴随着创新,重庆供销系统在“供销特色”这篇文章上取得了新突破。
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李洪义作了创新案例的分享,他透露,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供销系统在订单农业、供应链金融、食品加工、化肥购销等方面开展贸易合作60余项;推动我市纳入1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68万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得到全国总社充分肯定;“农服通”已纳入数字重庆建设重大运用“一本账”,将打造成为全市为农服务的基础数字化应用之一;“村村旺”农村产业电商平台获评“重庆数字乡村十佳示范案例”。农产品集团推动农产品现代流通工作经验纳入全国总社“农村流通工作典型案例”。
在基层供销社层面,各区县也贡献了很多创新案例。
以万州区供销社为例,其全资及控股企业 7 家(其中:农业项目综合开发企业 1 家,农资配送企业 3 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 1 家,农产品流通企业 2 家)、基层社 12 家全面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2023 年,全系统社有企业及基层社托管土地耕种面积 4 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 35 万亩次;全年配送农资化肥 8 万余吨,占全区农资配送市场份额达 70%以上,并服务周边开州、云阳、湖北利川等地。
在生产端,该区供销社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参与 3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运营管理为突破口,着力打造白土片区万亩“供销优质粮油示范基地”,在基地开展“耕、种、防、收”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示范,推动了区供销系统全面参与全区农业产业发展。
在供销端,该区供销社强化资源整合,着力搭建运营平台,组建了“三峡供销集团公司”,重组了宜稼欣农业集团公司、绿良鲜农产品商贸公司、种得乐农业服务公司,分别主营农业项目开发、农业社会化服务、农特产品销售等业务工作。此外,还投资 1500 余万元,建成投用的 4 个区域为农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四有”要求,为农服务综合能力明显加强;规范运营48 家基层供销社,积极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带动 235 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开展农产品销售、农资配送等业务,为全产业链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在信用端,该区供销社在推进金融惠农的同时,还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及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科技局等部门,为涉农项目落实专项资金,还根据项目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随着供销社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服务工作得到镇乡、村居及农民的广泛认可,都愿将资金资产拿出与供销社一起合作发展。如恒合乡供销社牵头成立石桶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八一村将集体资金70万元作为股金投入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运营较好,村集体分红稳定。
体系建设
建立“两级组织”“两个中心”
推动供销工作全面转型发展,组织体系是保障,在这方面,重庆供销社系统做了很多探索。
在阵地建设方面,在区县广泛建立了“两级组织”“两个中心”,实现涉农区域供销合作社组织为农服务功能全覆盖。以基层社示范社为主体,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全年新建86家。其中,云阳县社高标准推进建设3个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农资供应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农产品加工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铜梁区政府划拨国有资产5328.7平方米,用于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建设。
在服务拓展方面,升级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农村综合信息、农村技术培训、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全年新增签约服务主体1088家、总数已达8407家。其中,璧山区社争取区级资金98万元,对550平方米的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将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打造成“一站式”为农服务平台。涪陵区社坚持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发展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服务对象多、经济效益好、规章制度全。
在基层供销社能级提升方面,按照“四有”标准因社施策改造升级薄弱基层社,全年改造建设60家基层社,基层社已达915家、示范社达400家。其中,酉阳县社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务实推进36个基层社建设。巫山县社根据各乡镇实际,指导基层社分区域分领域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形成服务合力。
在培育综合服务社方面,通过推广“基层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累计改造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6590个,新培育星级社170个、总量达1651个,综合服务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其中,开州区社采取“村社共建”的方式,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联合合作,创建星级社10家。五是高质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系统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8万家,278家获评国家级示范社、1144家获评市级示范社。
供销战线最大的改革课题,就是如何有效整合涉农资源,实现大合作、大服务、大产业全面发展,助力强村富民。
对此,李洪义透露,市社正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商贸流通、人力社保、金融等各方面的政策资源、平台资源和服务资源,在生产、供销、信用三方面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固化合作路径、合作范围、合作方式,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数智治理
数字赋能建成农事“一张网”
数字治理正在各地兴起,重庆供销系统也创造出了具有辨识度的新打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乡村大脑”。
这套新打法,就是“1+4+N”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加快发展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数字化链接,提供了更加透明、诚信、有效的服务。
首先是搭平台,重塑全流程线上服务,深入推进“数字供销”建设,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一件事”,打造“农服通”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应用,提供全产业链线上信息服务,实现农事服务线上“一点通、一点办”。
其次是建体系,推动全市域服务覆盖,以重庆智慧农服集团为龙头,打造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总部中心,实现全系统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与区县社合资成立了19家智慧农服子公司,建成了功能协调、各具特色的县域服务平台。
接着是树品牌,形成标准化服务模式,牵头成立了重庆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加强川渝合作,吸纳成渝地区各类涉农服务单位132家,推进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一体化谋划、资源一体化共享、项目一体化包装、服务一体化推进、品牌一体化打造。其中,青花椒种植社会化服务标准化示范成功入选全国总社归口标准体系与行业品牌建设项目计划。
最后是强服务,实现专业化定制服务,围绕不同经营主体需求,推出“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个性化“交钥匙”等服务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1037万亩次。
随着“经济·村村旺农服通”等涉农应用场景的深度开发,重庆不断完善农产品交易、农资集采集配、农机调度、技术培训、供应链金融等,打造出具有辨识度的数字化为农服务平台,建成农事“一张网”。
赛马比拼
定期考核倒逼改革闭环落实
改革创新,就像开上高速的汽车,不能“踩刹车”,必须“踩油门”。
开发创新应用,迭代服务体系,实现数字赋能,归根结底,是要通过改革,提高社会化服务的效能。
开弓没有回头箭。
重庆市供销总社要求各区县社要提前谋划、提前准备,摸排梳理各级供销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金融和担保机构的基本情况,统筹整合社有企业、基层社、农民合作社等系统内外资源,围绕农民需要的技术、营销、信贷等生产性服务和各类生活服务,推进服务链和产业链各环节上的主体的合作,切实提高区县社统筹运营资源的能力、承接服务事项的能力,探索对基层社资产、财务、业务、人员等的统一管理,实行资产管理一体化、网络运营一体化、项目建设一体化、人员调配一体化,加快形成规模化的经营服务优势。
为了激励区县,重庆供销总社还建立了“赛马比拼”机制,将定期晾晒各单位、各区县社工作情况,倒逼各项重点任务打表推进、闭环落实。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重庆各方面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进行了系统部署。
对此,重庆供销总社要求所有供销人自加压力,立足新方位,积极融入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把各项工作放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谋划推动,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参与“四千行动”,积极参与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在自身工作中踔厉奋发、唯实争先,干出新业绩、作出新贡献、推动新发展。
加大油门,换挡前进,重庆供销人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征程中涌现了新动力,只要不松劲,坚持学比赶超,就能在发展中找对方向,在改革中找到答案。
华龙网首席记者 羊华 记者 曹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