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对侵权假冒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露头就打让群众放心“买买买”
又到一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维权相关议题再度引发热议。保护消费者权益,不止于“3·15”一日之功。近年来,公安机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依法严厉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公安机关对侵权假冒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露头就打让群众放心“买买买”

来源:法治网2024-03-14

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如何落实好“放心消费行动”,消除制约人们消费的不利因素?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推出一组政法机关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助力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的报道,敬请关注。

小作坊加工的糖块,贴牌后冒充知名糖果;散装白酒勾兑香精色素变身“特供”白酒;在黑作坊、黑窝点里制售的“神药”“仙丹”宣称“包治百病”……

又到一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维权相关议题再度引发热议。保护消费者权益,不止于“3·15”一日之功。近年来,公安机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依法严厉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加强网络巡查

去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紧密结合“昆仑2023”专项行动,紧盯食品安全犯罪新动向,对新型非法添加食品犯罪主动进攻、重拳出击,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破解执法难题,集中打掉了一批新型犯罪利益链条,有效遏制食品违法犯罪蔓延势头,破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万余起,抓获嫌疑人1.4万余名,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从目前已侦破的案件来看,上海现阶段食品领域犯罪手法主要集中于以次充好、假冒商标。”上海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总队食品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杨海庆举例说,如以鸭肉冒充牛肉、将面粉或淀粉掺杂于胡椒粉中、将普通饮用水灌装进知名品牌饮用水桶内、使用假冒品牌包材将普通白酒包装成高档名酒、将普通糖果包装成品牌糖果等。

杨海庆分析称:“从销售渠道来看,不法分子通过网店、团购、微商等网络形式发布假冒食品售卖信息,同时通过社交软件等平台发布虚假体验信息,冠以所谓明星同款、原装进口等噱头,诱导消费者购买假冒品牌食品。”

“造假品类主要是节日食品、保健食品。中秋、春节等节日前夕是不法分子制售假冒品牌糖果、糕点、酒水等食品的高峰期,不法分子往往在外省市设立窝点生产假冒品牌食品后销往上海。”杨海庆说。

同时,对社会高度关注的食品“两超一非”(超范围、超限量滥用添加剂、非法添加有毒有害非食用物质)犯罪,各地公安机关也在进行集中打击。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针对网上食品犯罪增多的特点,公安机关加强网络巡查,开展跨区域集群打击,斩断一批涉网犯罪链条。针对非法添加犯罪手法变换多的特点,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坚,配合有关部门出台检测标准方法,提升打击质效,全力维护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

斩断犯罪链条

药品安全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去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相继侦破四川宜宾“2·25”添加化学药粉成分制售“祖传秘方纯中药”假药案、广东“3·15”制售假安宫牛黄丸案、重庆江北盛某伟等人制售假肉毒毒素案、上海“8·29”非法制售抗癌仿制药案等一批大要案件。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负责人表示,聚焦群众医疗用药安全,公安机关持续巩固深化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犯罪重点攻坚行动成果,重点打击针对“老妇幼”等群体制售假药劣药和制售假劣急救类、心血管类、抗癌类药品,以及治疗感冒、风湿等常见病的药品犯罪,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医用器材、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等犯罪活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打击整治医疗美容领域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百姓生命健康安全。

陕西省公安厅环食药总队总队长王明峰介绍说:“去年以来,陕西省公安机关以‘昆仑2023’2号专项行动为牵引,持续开展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犯罪重点攻坚专项工作。我们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社区警务点多面广、深入群众的优势,主动清查排查,全方位获取线索。与此同时,深入研究涉药领域违法犯罪特点,特别是专业化、网络化、隐蔽化等特点,充分运用专案专班、提级侦办、挂牌督办、集群战役等方式,强化破案攻坚,有效实施‘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

“我们还密切联系行政监管部门和检法机关,制定出台行刑衔接工作细则,不断完善药品领域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增强打击整治合力,通过开展联合执法、协同办案,努力做到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及时消除药品领域安全隐患。先后侦办了西安经开郭某龙生产销售假药案、渭南韩城王某等人妨害药品管理案等一批大要案件,抓获了一批犯罪分子,斩断了一批非法利益链条。”王明峰说。

创新数智警务

“数智警务”不断创新,进一步织密食品药品安全网。浙江杭州公安机关去年聚焦打击食品犯罪主责主业,紧盯私屠滥宰、非法走私进口冻肉等突出犯罪活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创新运用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打通部门数据壁垒,研发应用实战模型,实现对私屠滥宰违法犯罪行为的智能预警,成功破获30余起肉制品案件,及时斩断一批集非法运输、收购、屠宰、销售于一体的灰色产业链条。

据统计,2023年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案件11.3万起,公安部挂牌督办重大案件20批次860余起,有力打击遏制了相关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服务了高质量发展。

其中,在聚焦维护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假冒犯罪,切实加大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儿童用品、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建筑材料等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的重点领域侵权假冒犯罪。同时,坚持依法保护、平等保护原则,依法严厉打击侵犯专利权、侵犯著作权、侵犯商业秘密等影响创新发展的犯罪行为,努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目前,“昆仑2024”专项行动已经部署开展,公安机关将继续依法严厉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始终保持高压震慑态势,高水准护航美丽中国、保障民生安全。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深入组织开展“昆仑”系列专项行动,持续依法严打各类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活动,始终保持对各类侵权假冒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积极协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整治力度,不断健全完善打击犯罪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和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切实维护消费市场秩序,为保障民生、促进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公安力量。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公安机关对侵权假冒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露头就打让群众放心“买买买”

2024-03-14 20:11:51 来源:

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如何落实好“放心消费行动”,消除制约人们消费的不利因素?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推出一组政法机关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助力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的报道,敬请关注。

小作坊加工的糖块,贴牌后冒充知名糖果;散装白酒勾兑香精色素变身“特供”白酒;在黑作坊、黑窝点里制售的“神药”“仙丹”宣称“包治百病”……

又到一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维权相关议题再度引发热议。保护消费者权益,不止于“3·15”一日之功。近年来,公安机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依法严厉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加强网络巡查

去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紧密结合“昆仑2023”专项行动,紧盯食品安全犯罪新动向,对新型非法添加食品犯罪主动进攻、重拳出击,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破解执法难题,集中打掉了一批新型犯罪利益链条,有效遏制食品违法犯罪蔓延势头,破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万余起,抓获嫌疑人1.4万余名,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从目前已侦破的案件来看,上海现阶段食品领域犯罪手法主要集中于以次充好、假冒商标。”上海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总队食品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杨海庆举例说,如以鸭肉冒充牛肉、将面粉或淀粉掺杂于胡椒粉中、将普通饮用水灌装进知名品牌饮用水桶内、使用假冒品牌包材将普通白酒包装成高档名酒、将普通糖果包装成品牌糖果等。

杨海庆分析称:“从销售渠道来看,不法分子通过网店、团购、微商等网络形式发布假冒食品售卖信息,同时通过社交软件等平台发布虚假体验信息,冠以所谓明星同款、原装进口等噱头,诱导消费者购买假冒品牌食品。”

“造假品类主要是节日食品、保健食品。中秋、春节等节日前夕是不法分子制售假冒品牌糖果、糕点、酒水等食品的高峰期,不法分子往往在外省市设立窝点生产假冒品牌食品后销往上海。”杨海庆说。

同时,对社会高度关注的食品“两超一非”(超范围、超限量滥用添加剂、非法添加有毒有害非食用物质)犯罪,各地公安机关也在进行集中打击。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针对网上食品犯罪增多的特点,公安机关加强网络巡查,开展跨区域集群打击,斩断一批涉网犯罪链条。针对非法添加犯罪手法变换多的特点,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坚,配合有关部门出台检测标准方法,提升打击质效,全力维护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

斩断犯罪链条

药品安全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去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相继侦破四川宜宾“2·25”添加化学药粉成分制售“祖传秘方纯中药”假药案、广东“3·15”制售假安宫牛黄丸案、重庆江北盛某伟等人制售假肉毒毒素案、上海“8·29”非法制售抗癌仿制药案等一批大要案件。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负责人表示,聚焦群众医疗用药安全,公安机关持续巩固深化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犯罪重点攻坚行动成果,重点打击针对“老妇幼”等群体制售假药劣药和制售假劣急救类、心血管类、抗癌类药品,以及治疗感冒、风湿等常见病的药品犯罪,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医用器材、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等犯罪活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打击整治医疗美容领域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百姓生命健康安全。

陕西省公安厅环食药总队总队长王明峰介绍说:“去年以来,陕西省公安机关以‘昆仑2023’2号专项行动为牵引,持续开展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犯罪重点攻坚专项工作。我们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社区警务点多面广、深入群众的优势,主动清查排查,全方位获取线索。与此同时,深入研究涉药领域违法犯罪特点,特别是专业化、网络化、隐蔽化等特点,充分运用专案专班、提级侦办、挂牌督办、集群战役等方式,强化破案攻坚,有效实施‘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

“我们还密切联系行政监管部门和检法机关,制定出台行刑衔接工作细则,不断完善药品领域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增强打击整治合力,通过开展联合执法、协同办案,努力做到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及时消除药品领域安全隐患。先后侦办了西安经开郭某龙生产销售假药案、渭南韩城王某等人妨害药品管理案等一批大要案件,抓获了一批犯罪分子,斩断了一批非法利益链条。”王明峰说。

创新数智警务

“数智警务”不断创新,进一步织密食品药品安全网。浙江杭州公安机关去年聚焦打击食品犯罪主责主业,紧盯私屠滥宰、非法走私进口冻肉等突出犯罪活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创新运用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打通部门数据壁垒,研发应用实战模型,实现对私屠滥宰违法犯罪行为的智能预警,成功破获30余起肉制品案件,及时斩断一批集非法运输、收购、屠宰、销售于一体的灰色产业链条。

据统计,2023年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案件11.3万起,公安部挂牌督办重大案件20批次860余起,有力打击遏制了相关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服务了高质量发展。

其中,在聚焦维护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假冒犯罪,切实加大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儿童用品、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建筑材料等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的重点领域侵权假冒犯罪。同时,坚持依法保护、平等保护原则,依法严厉打击侵犯专利权、侵犯著作权、侵犯商业秘密等影响创新发展的犯罪行为,努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目前,“昆仑2024”专项行动已经部署开展,公安机关将继续依法严厉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始终保持高压震慑态势,高水准护航美丽中国、保障民生安全。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深入组织开展“昆仑”系列专项行动,持续依法严打各类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活动,始终保持对各类侵权假冒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积极协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整治力度,不断健全完善打击犯罪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和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切实维护消费市场秩序,为保障民生、促进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公安力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肖启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