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生活什么样?三峡博物馆展出60件绘画为你开启“时空大门”
华龙网讯(记者 吴礼霜)古代人的生活是什么样?今(15)日,“人间有味是清欢——明清画境中的生活景象”展览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以绘画表现的“古人生活”作为切入点展现中国古人的生活场景、生活品味和生活情趣,为观众打开“穿越时空”的大门。
据了解,本次展览是三峡博物馆携手天津博物馆,在充分挖掘两馆馆藏绘画资源的基础上共同策划完成。天津馆共借出展品37件套,其中不乏文征明《林榭煎茶图》、陈洪绶《摘梅高士图》等作品,三峡博物馆馆藏品23件套,董其昌《云山小隐图卷》、沈周《吴城怀古图》及唐寅《韩熙载夜宴图》悉数亮相,展览时间将持续至5月20日。
展览分为三个单位,“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蓑烟雨任平生”“百年人事知几变”分别展示了明清时期的风土人情、文人雅事和宫廷生活,呈现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岁时节日、娱乐休闲、物质生产生活等。
牛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对牛的崇拜可上溯到商周甚至更早。牧牛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张敔的《溪山牧牛图》就描绘了牧牛人身披晚霞,骑牛回家,如诗如画的场景。这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衣耕生活,是他们心中的桃花源。
小小村落也有不平静的时候。在谢彬的《村斗图轴》中,两个男子被人使劲搜着,正隔着一道小桥对骂,如果没有旁人拉着,估计还会冲上前去接着撕扯。桥中心站着一位持杖老人,摇摆着双手劝阻着,防止冲突再次升级。桥两端有人在大树后伸头观战,一只小狗在一旁汪汪大叫,似乎在助阵。好一幅生动有趣的民俗风情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有近6000年的历史。2009年,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现场展出的沈士鲠的《采桑仕女轴》中,桑树枝繁叶茂,女子立于树旁,手提竹篮采摘,一侧黑白二猫嬉戏,线条劲细流畅,敷色艳丽,生动鲜活。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反映乾隆下江南的名画《万笏朝天图卷》此次也在三峡博物馆展出。该画宽56厘米,长达17米,描绘了乾隆皇帝巡幸江南期间,赴姑苏天平山范氏庄园游览,以及官员百姓接驾的繁华景象。
《万笏朝天图》共绘有两千余个各色人物,其形态各异;图中,山峦、坡石、河流、树木、田垄、殿宇、房舍、桥梁、船只、寺塔等,表现出江南山水的盎然春意。画中共有二十处景物旁附有金题名,除三处为标明御座、御诗题刻所在外,其余皆为天平山一带的景观,皆系乾隆巡幸天平所到之处。在皇帝前方,有身着黄马褂的佩仪刀侍卫,亦有身着蓝、绿马褂的佩弓矢侍卫及执香前导道旁,接驾人群持香纷纷跪伏。该画卷描绘百姓接驾的同时,还表现了春明景和,民众各安生业的太平景象。
“现场看的感觉很壮观,仿佛进入到那个朝代那个场景当中。”市民刘先生表示,从前是在书上看到这样的作品,此次他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到描绘古人生活场景的书画实物,令他感受很深,他表示,通过展览的方式让大家走进历史,非常有趣和有意义。
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纪委书记冉龙梅介绍,该展览在内容设计上,打破了以往古代绘画展只重视展现绘画发展史的局限,拉近观众和古代绘画的距离,真切体现“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走进古代人的生活的同时体验中国绘画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未来,希望博物馆之间加强交流,通过展览合作、文创开发等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