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19日在渝上演 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成长故事
1月19日晚,这部讲述屠呦呦奋斗历程的原创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将在国泰艺术中心上演。

《呦呦鹿鸣》19日在渝上演 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成长故事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1-1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7日20时46分讯(记者 张义)屠呦呦的名字已经广为人知,但她带领科研团队提取青蒿素的攻坚过程以及她的成长经历,你熟悉吗?1月19日晚,这部讲述屠呦呦奋斗历程的原创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将在国泰艺术中心上演。17日下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提前见到了该剧主创人员——屠呦呦扮演者吕薇,以及将屠呦呦事迹搬上舞台的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邹建红,听他们讲述该剧背后的故事。

被屠呦呦领奖场景触动 决心用民族歌剧向女科学家致敬

《呦呦鹿鸣》讲述的是中国中医药科学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明青蒿素的故事。全剧从屠呦呦的生活和工作入手,通过父女、夫妻、同事之间的对唱、重唱,表达女科学家对理想的追逐与坚守。

为什么想要将这个故事搬上歌剧舞台?邹建红说,2015年12月份,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受北京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领奖组委会的邀请,赴瑞典为屠呦呦领奖之行系列活动演出,见证了中国科学的荣耀时刻。邹建红亲眼见证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后,他决定要创作这部歌剧。“屠呦呦本人最开始并不同意,她说,发现青蒿素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不应该专门以她来制作一部剧。而且,她不喜欢这样的张扬。”

创作一部现实主义题材歌剧并不容易,演绎真人真事则更难;描述现实中的科学技术、科学家及其科研成就,更是难上加难。邹建红条分缕析,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分析了三点他觉得“难”的地方,“一是文本创作方面,她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我们不能因为剧情乱写;二是宁波院团自身力量薄弱,之前没有创作过歌剧类作品;三是中宣部非常重视人物型歌剧类型,自身感到压力很大。”廖向红表示,剧本前后易稿17次,经历5轮大改,才最终敲定。“观众现在看到的这部剧,就是屠呦呦自己的故事。”

邹建红透露,在演出最后一段唱词中,有人问屠呦呦获得这个奖后有什么样的心情。她回答:获奖的过程很艰苦,研究的过程很艰苦,但是登上高山后,从高山看到平地后,我还是一个平凡的人。“这段话,是屠呦呦自己为我们写的。”

青年歌唱家吕薇更爱演员身份 大跨度年龄挑战演技

从该剧的创作阵容看,包括作曲孟卫东,导演廖向红,编剧王勇、郭蔡雪,指挥朱曼等,可谓是我国当代艺术舞台上最强的力量;演员方面,不仅有著名歌唱家吕薇的加盟,还有孙丹、孙振华、谢进联等多位实力派演员助阵。

其中,现场交响乐队人数就达200人,现场还通过独唱、男声合唱、二重唱、女声合唱、童谣合唱、混声合唱等形式串起整部剧,现场奏唱效果为重庆近年少有。

国家一级演员、青年歌唱家吕薇在《呦呦鹿鸣》饰演16-40岁的屠呦呦,这位曾经演唱过《十送红军》《中国红》《但愿人长久》等脍炙人口歌曲的歌手在剧中有精彩表演。歌手和歌剧演员的身份更享受哪一个?对此,吕薇回答,“舞剧演员,这是‘剧星’。”

在众多文艺形式中,歌剧是一门高度综合、高度精密的舞台艺术,涉及的艺术门类之多、生产流程之复杂,是所有文艺形式之最。吕薇说,“艺术的最高殿堂就是歌剧,能够出演歌剧对我来说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从16岁的少女,到40岁的成熟女性,这种年龄的跨度如何做好诠释?面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提问,吕薇脱口而出,“装嫩。”随即,她又笑着说,“16岁的小姑娘,经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比如说上台阶是连蹦带跳的上去,说话的语言也很稚嫩,而40岁时,语言、行为都会更加沉稳。”

“屠呦呦对科研对工作是义无反顾的,但是在生活中,她又是比较笨拙的。”吕薇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她从来没有见过屠呦呦本人,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和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包括翻阅相关书籍、影像资料、采风、采访她身边的人等。“其实我的祖籍是宁波,跟屠呦呦是老乡,似乎在冥冥之中有一些渊源。”

以上图片均由重庆演艺集团提供

吕薇说,为了更真实的表现好那个年代的故事,演员在着装和妆容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假睫毛、红口红都是不被允许的。吕薇回忆,之前在北京有位长者看了她的剧,但并没有将她认出来,直到半年后一次偶然的聊天,那位长者突然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个就是吕薇演的。“我真是又生气又满足。”吕薇笑道,“这说明这样的形象塑造是准确的。”

据悉,《呦呦鹿鸣》自2017年5月在宁波首演后,目前已在全国各地上演近40场。19日晚19时30分,该剧将走进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同山城市民共同感受爱国主义宏大叙事下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梦想,感受“个人梦”、“科学梦”和“中国梦”的水乳交融、交相辉映。

分享
新浪微博

《呦呦鹿鸣》19日在渝上演 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成长故事

2019-01-17 21:1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7日20时46分讯(记者 张义)屠呦呦的名字已经广为人知,但她带领科研团队提取青蒿素的攻坚过程以及她的成长经历,你熟悉吗?1月19日晚,这部讲述屠呦呦奋斗历程的原创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将在国泰艺术中心上演。17日下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提前见到了该剧主创人员——屠呦呦扮演者吕薇,以及将屠呦呦事迹搬上舞台的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邹建红,听他们讲述该剧背后的故事。

被屠呦呦领奖场景触动 决心用民族歌剧向女科学家致敬

《呦呦鹿鸣》讲述的是中国中医药科学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明青蒿素的故事。全剧从屠呦呦的生活和工作入手,通过父女、夫妻、同事之间的对唱、重唱,表达女科学家对理想的追逐与坚守。

为什么想要将这个故事搬上歌剧舞台?邹建红说,2015年12月份,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受北京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领奖组委会的邀请,赴瑞典为屠呦呦领奖之行系列活动演出,见证了中国科学的荣耀时刻。邹建红亲眼见证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后,他决定要创作这部歌剧。“屠呦呦本人最开始并不同意,她说,发现青蒿素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不应该专门以她来制作一部剧。而且,她不喜欢这样的张扬。”

创作一部现实主义题材歌剧并不容易,演绎真人真事则更难;描述现实中的科学技术、科学家及其科研成就,更是难上加难。邹建红条分缕析,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分析了三点他觉得“难”的地方,“一是文本创作方面,她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我们不能因为剧情乱写;二是宁波院团自身力量薄弱,之前没有创作过歌剧类作品;三是中宣部非常重视人物型歌剧类型,自身感到压力很大。”廖向红表示,剧本前后易稿17次,经历5轮大改,才最终敲定。“观众现在看到的这部剧,就是屠呦呦自己的故事。”

邹建红透露,在演出最后一段唱词中,有人问屠呦呦获得这个奖后有什么样的心情。她回答:获奖的过程很艰苦,研究的过程很艰苦,但是登上高山后,从高山看到平地后,我还是一个平凡的人。“这段话,是屠呦呦自己为我们写的。”

青年歌唱家吕薇更爱演员身份 大跨度年龄挑战演技

从该剧的创作阵容看,包括作曲孟卫东,导演廖向红,编剧王勇、郭蔡雪,指挥朱曼等,可谓是我国当代艺术舞台上最强的力量;演员方面,不仅有著名歌唱家吕薇的加盟,还有孙丹、孙振华、谢进联等多位实力派演员助阵。

其中,现场交响乐队人数就达200人,现场还通过独唱、男声合唱、二重唱、女声合唱、童谣合唱、混声合唱等形式串起整部剧,现场奏唱效果为重庆近年少有。

国家一级演员、青年歌唱家吕薇在《呦呦鹿鸣》饰演16-40岁的屠呦呦,这位曾经演唱过《十送红军》《中国红》《但愿人长久》等脍炙人口歌曲的歌手在剧中有精彩表演。歌手和歌剧演员的身份更享受哪一个?对此,吕薇回答,“舞剧演员,这是‘剧星’。”

在众多文艺形式中,歌剧是一门高度综合、高度精密的舞台艺术,涉及的艺术门类之多、生产流程之复杂,是所有文艺形式之最。吕薇说,“艺术的最高殿堂就是歌剧,能够出演歌剧对我来说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从16岁的少女,到40岁的成熟女性,这种年龄的跨度如何做好诠释?面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提问,吕薇脱口而出,“装嫩。”随即,她又笑着说,“16岁的小姑娘,经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比如说上台阶是连蹦带跳的上去,说话的语言也很稚嫩,而40岁时,语言、行为都会更加沉稳。”

“屠呦呦对科研对工作是义无反顾的,但是在生活中,她又是比较笨拙的。”吕薇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她从来没有见过屠呦呦本人,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和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包括翻阅相关书籍、影像资料、采风、采访她身边的人等。“其实我的祖籍是宁波,跟屠呦呦是老乡,似乎在冥冥之中有一些渊源。”

以上图片均由重庆演艺集团提供

吕薇说,为了更真实的表现好那个年代的故事,演员在着装和妆容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假睫毛、红口红都是不被允许的。吕薇回忆,之前在北京有位长者看了她的剧,但并没有将她认出来,直到半年后一次偶然的聊天,那位长者突然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个就是吕薇演的。“我真是又生气又满足。”吕薇笑道,“这说明这样的形象塑造是准确的。”

据悉,《呦呦鹿鸣》自2017年5月在宁波首演后,目前已在全国各地上演近40场。19日晚19时30分,该剧将走进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同山城市民共同感受爱国主义宏大叙事下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梦想,感受“个人梦”、“科学梦”和“中国梦”的水乳交融、交相辉映。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思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