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川江号子的独特魅力 纪录片《川江纤夫》开机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还好,有一条川江连接了外面的世界。川江自古多险滩,行船时每遇险滩,就只有靠着这些纤夫拉过去。拉纤会遇到不同的纤道,障碍,甚至意外的情况,为了统一步伐和操作,产生了报路和应答的喊号方式,报路对答又称“号语”,“号”为头纤报路,“答”为后面纤工应合。重庆市非遗专著《川江号子》副主编,重庆市非遗保护工作专家组成员田大文介绍,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川江上的纤夫因其腔调腔时而舒缓悠扬,时而紧促高昂,时而雄壮浑厚,大气磅礴,震撼人心,逐渐行成了一种传统的民间歌唱形式。他说,艺术来源于劳动,这种在劳动中产生的文艺形式也表现出一种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不断创造的精神,非常值得推广。
《川江纤夫》纪录片共分为3集,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文》频道、发现之旅《人文中国》栏目、重庆颂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摄制。重庆颂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川江号子荣誉传承人蔺承新介绍,该片将通过反映川江纤夫与江水搏击、与命运抗争的生活情景及长江流域独特的文化及风土人情,反映川江号子的独特魅力。
据悉,该片有望于今年9月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网《人文》频道,10月登陆发现之旅频道《人文中国》栏目,并于10月在百家电视连播台陆续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