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城市记忆 传承母城文化 “母城记忆讲坛”第三场公益活动举行
9月7日,“母城记忆讲坛”第三场公益活动在渝中区融创白象街举行。

守护城市记忆 传承母城文化 “母城记忆讲坛”第三场公益活动举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9-0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7日22时讯 守护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传播母城文化------9月7日,由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指导,《重庆日报》公益工作室、重庆华龙网集团文化艺术中心、重庆文艺网主办,重庆母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母城记忆讲坛”第三场公益活动在渝中区融创白象街举行。

参观人和门遗址

人和门残墙

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而老重庆的九开八闭十七门和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辖区,包括七星岗街道、南纪门街道、朝天门街道、较场口街道等,为守护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传播母城文化、加快母城文化建设发展步伐,活动组委会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本次活动,活动分参观重庆古城垣“九开八闭”中闭门的人和门及残墙和《九开八闭重庆城》公益讲座两大部分。

公益讲座

公益授课现场

据了解,重庆经过四次筑城,九开八闭17座城门是在明代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在宋代旧城基础上大规模修筑而成的,目前仅剩4座。唯一的闭门是人和门,有老重庆第一门之称的是太平门。开门常年敞开,闭门一般不开,只有城门形态,更多的是排水功能。除了邮局巷街附近城墙损坏,这段长约545米老城墙,算老重庆城墙中保存较好的。这段城垣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城墙主体为明代所筑,清代有所修补。穿过白象街一期,进入人和门遗址就可以看到,一段城墙和城门洞保存完好,门洞由条石封堵。

公益演讲人李正权

活动现场一角

太平门、人和门,分别代表重庆古城垣九开八闭中开门和闭门两种不同类型城门址。据介绍,除了人和门和太平门城门及附近一段城墙明显外露,其余城墙都隐藏在居民楼中,或者被草木苔藓掩盖。因为地形原因,这段老城墙保存得比较好。渝中区现在的地形地貌和城市格局,与明清年间相似,以崖为城,以江为壕,以堡坎为界。这些堡坎,很多就是曾经的老城墙。

活动海报

活动一角

据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主任谢果介绍,史料记载重庆母城原城墙周长8860余米,目前保留近4000米,其中露出来的城墙近3000米。未露出来的部分,大多封存在房基或堡坎内。

嘉宾认真听讲

人和门残墙上的黄桷树

参观完人和门及残墙后,活动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多次获重庆市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的李正权为大家做了"九开八闭重庆城"的公益讲座。

人和门残墙一角

人和门及残墙前合影留念

人和门前留影

李正权是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原重庆公安报编辑、文史学者,先后出版了《重庆地名杂谈》、《九开八闭重庆城》等20多部专著,发表论文数百篇以及小说、散文、诗词等1000余篇(首)。

实地探访重庆古城“人和门”遗址

顽强生长的黄桷树

年少久居古顺城,未悉九开八闭门。故土本生六十载,今随步游寻母城。母城儿女纷踏至,旗引留影赏闭门。今非昔比天壤别,还我母城古颜色。千年古城渊源长,正权追溯巴蜀城。历史风烟尘埃静,苍松翠绿见泥尘。城门石墙静无言,拔开烟云犹见魂。而今渐知吾母城,戴鼎筑城十七门。渐熟吾城名古迹,传承悠久民族魂!----参加本次公益活动的王子权现场有感而发。

渝中区文物点人和门及残墙

据悉,由1700余名“老重庆”、在渝大学生、在渝工作的外地人及政府机关、学校、公检法、企业家文化等人士组成的“母城步游”组织和“母城记忆”微信群,是重庆母城文化保护与传承志愿者联盟(筹)旗下一个以倡导“守护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传播母城文化,助力社会和谐”为宗旨,集文化、休闲、健身、交友传递正能量的公益平台。3年多来,在政府相关部门和重庆母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益事业部等单位及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先后有7000多人次走进公益活动,大家在休闲漫步同时,揭开深藏在重庆背街小巷那一处又一处“母城记忆”的神秘面纱,领略到重庆文化和母城记忆的独特魅力,从而对重庆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进程中的根脉和灵魂有着更深刻的了解,并将与中国命运和世界文明格局息息相关的巴渝文化传播中外。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分享
新浪微博

守护城市记忆 传承母城文化 “母城记忆讲坛”第三场公益活动举行

2019-09-07 22:33:53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7日22时讯 守护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传播母城文化------9月7日,由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指导,《重庆日报》公益工作室、重庆华龙网集团文化艺术中心、重庆文艺网主办,重庆母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母城记忆讲坛”第三场公益活动在渝中区融创白象街举行。

参观人和门遗址

人和门残墙

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而老重庆的九开八闭十七门和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辖区,包括七星岗街道、南纪门街道、朝天门街道、较场口街道等,为守护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传播母城文化、加快母城文化建设发展步伐,活动组委会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本次活动,活动分参观重庆古城垣“九开八闭”中闭门的人和门及残墙和《九开八闭重庆城》公益讲座两大部分。

公益讲座

公益授课现场

据了解,重庆经过四次筑城,九开八闭17座城门是在明代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在宋代旧城基础上大规模修筑而成的,目前仅剩4座。唯一的闭门是人和门,有老重庆第一门之称的是太平门。开门常年敞开,闭门一般不开,只有城门形态,更多的是排水功能。除了邮局巷街附近城墙损坏,这段长约545米老城墙,算老重庆城墙中保存较好的。这段城垣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城墙主体为明代所筑,清代有所修补。穿过白象街一期,进入人和门遗址就可以看到,一段城墙和城门洞保存完好,门洞由条石封堵。

公益演讲人李正权

活动现场一角

太平门、人和门,分别代表重庆古城垣九开八闭中开门和闭门两种不同类型城门址。据介绍,除了人和门和太平门城门及附近一段城墙明显外露,其余城墙都隐藏在居民楼中,或者被草木苔藓掩盖。因为地形原因,这段老城墙保存得比较好。渝中区现在的地形地貌和城市格局,与明清年间相似,以崖为城,以江为壕,以堡坎为界。这些堡坎,很多就是曾经的老城墙。

活动海报

活动一角

据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主任谢果介绍,史料记载重庆母城原城墙周长8860余米,目前保留近4000米,其中露出来的城墙近3000米。未露出来的部分,大多封存在房基或堡坎内。

嘉宾认真听讲

人和门残墙上的黄桷树

参观完人和门及残墙后,活动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多次获重庆市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的李正权为大家做了"九开八闭重庆城"的公益讲座。

人和门残墙一角

人和门及残墙前合影留念

人和门前留影

李正权是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原重庆公安报编辑、文史学者,先后出版了《重庆地名杂谈》、《九开八闭重庆城》等20多部专著,发表论文数百篇以及小说、散文、诗词等1000余篇(首)。

实地探访重庆古城“人和门”遗址

顽强生长的黄桷树

年少久居古顺城,未悉九开八闭门。故土本生六十载,今随步游寻母城。母城儿女纷踏至,旗引留影赏闭门。今非昔比天壤别,还我母城古颜色。千年古城渊源长,正权追溯巴蜀城。历史风烟尘埃静,苍松翠绿见泥尘。城门石墙静无言,拔开烟云犹见魂。而今渐知吾母城,戴鼎筑城十七门。渐熟吾城名古迹,传承悠久民族魂!----参加本次公益活动的王子权现场有感而发。

渝中区文物点人和门及残墙

据悉,由1700余名“老重庆”、在渝大学生、在渝工作的外地人及政府机关、学校、公检法、企业家文化等人士组成的“母城步游”组织和“母城记忆”微信群,是重庆母城文化保护与传承志愿者联盟(筹)旗下一个以倡导“守护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传播母城文化,助力社会和谐”为宗旨,集文化、休闲、健身、交友传递正能量的公益平台。3年多来,在政府相关部门和重庆母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益事业部等单位及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先后有7000多人次走进公益活动,大家在休闲漫步同时,揭开深藏在重庆背街小巷那一处又一处“母城记忆”的神秘面纱,领略到重庆文化和母城记忆的独特魅力,从而对重庆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进程中的根脉和灵魂有着更深刻的了解,并将与中国命运和世界文明格局息息相关的巴渝文化传播中外。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