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说爱:“95后”钢琴家王心源的执着逐梦路
9月7日晚8点,重庆爱乐工厂音乐厅。
一场名叫《童年情景》的音乐会拉开序幕。
乐池中央,一架巨大的钢琴前,今年24岁的钢琴家王心源双眸微闭、两手轻抬。
“当!”
当他的十指落下,巴赫的名曲《D小调托卡塔》瞬间溢满了音乐厅。
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下,这位“95后”钢琴家心中蓄积的能量,开始源源不断涌出指尖,似涓涓清泉,如澎湃巨浪,持续冲击着观众的耳膜和心间……
国际“音缘”:琴坛新星的闪耀“成绩单”
这个秋天,王心源正在国内进行一场巡演,在重庆举行的“童年情景”是第三站。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音乐会曲目单里排了一首舒曼的同名钢琴曲。
对这首曲子,王心源有着特殊感情。
在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专访时,王心源这样形容对《童年情景》的感情:“它非常的简单,但这种简单里又包含了一种成年人对于童年的复杂情感。我发现里面的和声、转调,都蕴含着一种成年人的思维。它是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回忆自己过去的事情。这首曲子很符合我自己对童年的回忆,不仅仅是幸福和天真,也有很多悲伤的时候。”
对这首名曲的特殊感情,也许就源于王心源自己的“童年情景”。
作为雅马哈奖学金获得者的王心源,对于钢琴艺术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他是贵州省贵阳市人。在西南群山的怀抱中长到8岁,他才开始学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0岁起,王心源师从雅马哈艺术家、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王雁教授,开始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12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16岁赴波兰波兹南帕德莱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师从阿莉恰·克勒齐克教授。
仅四个月后,他就折桂波兰克拉科夫波兰青年人才比赛,获得一等奖;五个月后,作为年龄最小的选手,他又成功入围第17届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并进入第二轮角逐;他也曾参加在波兰举行的小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并获得青年组第一名。
2014 年,王心源考入德国魏玛弗兰茨·李斯特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彼得·华亚斯教授和巴拉兹·佐科莱依教授,期间在德国多次举办独奏音乐会并获得广泛好评。
2018年,他再次参加世界钢琴界顶级赛事——第19届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经过五轮大曲目量的艰苦角逐,他最终荣获第三名,并获得了最受观众欢迎奖。此次获奖,是中国选手在该项赛事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作为年轻一代钢琴家,他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
一系列闪亮“成绩单”接连出现,王心源已经成为钢琴界一颗日益夺目的新星。
然而,在令人惊艳的成绩背后,却很少有人知道,王心源究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不经意的“爱”:西部少年的跨国砺“技”之旅
9月6日晚,重庆爱乐工厂音乐厅。
当王心源开始演奏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注意到,来现场聆听演奏的大多是十来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
注视着在乐池中忘我弹奏的王心源,倾听着从他指尖涌出的激昂澎湃低柔婉转的音符,孩子们纯净的眸子里隐隐若有光,稚嫩的脸上也洋溢着憧憬和向往。
王心源开始学琴的时候,就和台下这些小观众一样大。
2003年,王心源8岁。
父亲决定让他学习音乐,一开始选择的乐器是小提琴,理由是“培养兴趣爱好,高考还能加分”。
可能是“缘分”不对——到琴行开始学习后,王心源觉得很痛苦。面对这个一脸苦闷的初学者,琴行负责人建议,要不让他先学钢琴?
于是,王心源“转行”学了钢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刚开始学习钢琴,王心源压根没想过要把钢琴演奏作为一生的事业。因为年龄偏大,基础训练又十分枯燥,他也曾想过要放弃。
即使这样,在起步阶段,他也显示出了对于钢琴的极高天赋,进步神速。其间,原本枯燥无趣的钢琴演奏,渐渐在他心底激起了一圈圈不能名状的“涟漪”。
进入川音之后,他开始进行专业的钢琴学习。一个和钢琴有关的梦想,也渐渐在他心里萌芽。
后来,王心源远赴波兰,在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的祖国追求自己的梦想。
然而,这次出国学习却让他陷入了逆境。初到异国,年仅16岁的他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感到很不适应。尤其是波兰迥异于国内的放养式教学方法,对于一个还没有完全形成训练习惯的孩子来说,要进步太难了。他感到他“必须换个环境”。
在朋友建议下,他决定前往德国求学。
在这个曾诞生了贝多芬、巴赫、勃拉姆斯、理查·施特劳斯等伟大音乐家的国度,这名来自中国西部的年轻人先后师从两位名师,刻苦习艺。
在名师点拨之下,王心源凭借天赋和刻苦努力提升演奏水平,可谓琴艺精进。
“功力”渐长之际,他也即将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体验。
一生倾“琴”:和世界顶尖大师的“灵魂对话”
回到9月6日晚的重庆爱乐工厂。
表演从晚上8点一直到10点过,王心源一直在如痴如醉地演奏。
十指起落之间,黑白琴键之上,巴赫、舒伯特、舒曼和巴托克四位史诗级的作曲家轮番“登场”,多首名曲从他的指尖溢出,又盈满观众的耳膜和心间。
其间,王心源始终双眸微闭,十指在琴键上快速游走,身体随着旋律或前倾或后仰。
熟悉他的人都明白,这位年轻钢琴家已经沉浸在或激荡或悲伤或悠扬的曲目中,开始用身体和精神与前辈大师们“对话”。
著名乐评人苏立华说,对于著名作曲家的曲目,王心源总是努力了解一切信息——不仅仅是弹奏技巧上的,也包括这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特点以及这首曲子诞生的历史背景……因为只有尽可能地了解,才能让他在演奏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进而在演奏中表达出尽可能贴近曲作者真情实感的情绪。
而这,就是王心源和大师们的“对话”。
有的人学习音乐,只是把音乐当做“拿奖”、“出名”的路径。王心源却不这样认为。
他说:“和参加比赛相比,我更喜欢演奏会——对我而言,演奏会更像是一种思考。”
习琴十余年来,王心源一直在“思考”。
像任何成功的音乐家一样,王心源从未放松对“技”的追求——毕竟,努力提升演奏技巧是成功的基础。
然而,除了“技”,他也产生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那就是尝试去理解那些在不同历史环境、不同心境下进行创作的音乐家们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演奏,将这些蕴藏在曲目中的情感传递给受众。
为此,对于自己演奏的曲目,他不仅要求在弹奏技巧上“精益求精”,同时也会努力了解作曲者的生平,以及曲目产生的历史背景,通过充分的“了解”,促使自己尽可能地“理解”曲目所蕴含的情感,以此实现演奏者和作曲者的“灵魂对话”,并将这种体验传递给听众。
将近11点,充盈在重庆爱乐工厂音乐厅里的旋律终于停歇。
在相继演奏了巴赫、舒伯特、舒曼和巴托克四位大师的钢琴名曲之后,王心源缓缓起身,朝观众鞠躬行礼。
观众们纷纷报以如雷的掌声。
“童年情景”音乐会圆满结束。
乐声虽止,余音却在观众耳畔和心头久久萦绕。
9月7日,在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专访后,王心源又将踏上旅途,前往巡演下一站继续自己的“灵魂对话”。
今年12月11日,他将前往英国伦敦,在举世闻名的威格莫尔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舒伯特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和巴托克的四首作品。全球最大的古典音乐直播平台medici将对这场演出进行直播。
届时,这个来自中国西部的男孩,又将在黑白琴键上奏响“强音”。
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习记者 杜典韵
部分图片由著名乐评人苏立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