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盛会背后的三圈“涟漪”——探秘文旅惠民消费季
11月29日,北碚区缙云广场。
在这个冬夜,大批市民们聚集在广场上,迎接一场“演出+购物”的盛宴。
来自全市的200多家文化和旅游企业及文化从业者,带着各自的特色产品、优质服务和促销福利云集于此,开启了一场文化消费的年度大戏——第四届重庆文化旅游(冬季)惠民消费季“文化旅游惠民消费集市”。
从2016年起,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已走过四载寒暑,从一年一季到“四季”不间断、季季有精彩。
在“演出+购物”的“热闹”背后,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究竟如何“惠民”?
请先看一组数据:据统计,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前三届已惠及群众超过8000万人次,拉动文旅消费超80亿元。
消费是展会的“发动机”,展会则是消费的“助推器”——作为我市历时最长、参与主体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大型文旅消费品牌活动,惠民消费季的目的不仅仅是拉动文旅消费,更肩负着通过培育和拓展文旅消费群体、提升重庆文旅消费水平,以此来推动重庆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广大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使命。
从目前来看,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通过“以惠促消”,激起了文旅消费的“三圈涟漪”,已经初步实现了“点燃”文旅内需的目标。
“涟漪”第一圈:普惠全民厚植文旅产业发展之基
——作为官方主办的消费盛会,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不仅要在经济学意义上促进文旅消费,更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冬季惠民消费季主会场,在荣昌美食展销摊位前,拥有三百年历史的重庆非遗美食——荣昌卤鹅香气四溢,引得大批消费者食指大动。
在卤鹅散发出来的香味中,里三层外三层的食客把展位围得严严实实——
“老板,可以尝尝不?”
“老板,这个多少钱一斤?”
“这个是不是正宗的荣昌卤鹅哟?”
“我孩子喜欢吃,我要买两只。”
……
排在前面的食客正忙着掏钱,排在后面的食客不断地叽叽喳喳。
见此情景,老板一声吆喝:“货真价实!先尝后买!购买我们的卤鹅,还有机会抽中88元红包、免费吃一只!”
话音刚落,食客们立即安静下来——摊位前排的队伍也更长了。
家住北碚的周大姐一家是卤鹅的忠实拥泵。来到摊位前,她一次就购买了两只。
“我儿子特爱吃这个,他还特意嘱咐我要多买一只。我买之前尝过,是那个味,比在外面买还要便宜得多。”
没曾想,周大姐这次不仅体验到价格上的实惠,更捡了一个大“便宜”——她拿着消费记录去综合服务台抽奖,抽中了58元现金红包。
本季惠民消费季市集活动上,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了30万元作为现场消费补贴,市民只要在集市上消费≥100元即可获得抽奖一次,最高有机会抽中88元现金红包。
这让周大姐笑逐颜开:“确实很划算!”
与周大姐一样,喜好泡温泉的唐女士也在这次展会上享受到了同样的优惠福利。
此次展会,市温泉协会组织了全市11家大型温泉会员单位现场参展,并在活动期间向广大市民提供酒店房间、温泉门票、餐饮折扣等不同形式的温泉旅游惠民票。
展会上,唐女士一次性购买了6张价值300元的温泉票。让她欣喜的是,这些票的价格要比温泉景区现场购票低20元左右,她还在3次现场抽奖中抽中了15元、25元、58元的三个现金红包——6张温泉票仅花了200多元,让她切身感受到消费季的优惠力度。
本次展会,像荣昌卤鹅、温泉企业一样的展商不在少数——参展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在保证“质”的同时,努力让消费者的“利”最大化。
展会,不应该是被消费,而是要主动吸引消费,是为市民提供优质供给的新渠道,体现活动的惠民属性和社会效益。
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就是如此。
正如市文化和旅游委相关负责人所言,文化旅游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是我市近年来历时最久、参与商家和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大型文旅活动,已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身边真惠民、大放利的文化旅游消费品牌。
“涟漪”第二圈·优化升级助推产业发展
——抓住文化旅游消费增长机遇,在“实惠”群众的同时,不断优质文化旅游供给。
第四届文化旅游(冬季)惠民消费季将持续到2020年2月29日,活动分为“艺术惠民”“温泉惠民”“非遗惠民”三大版块,策划了9项惠民消费精品活动,横跨元旦、春节、元宵等重要节点,为市民陆续送出“惠民”大礼包。
11月29日晚,作为冬季消费季惠民剧目,由重庆市京剧团整理改变的《秦良玉》也在国泰艺术成功首演。
在演出前两天,京剧铁粉杜小姐得知她能免费观看剧目,市京剧团推出赠票福利公告,她成为那一位幸运宠儿。
当晚观看演出过后,杜小姐感慨道,主演表演细腻生动,嗓音甜亮,让她印象非常深刻。“能够免费看到这么精彩的剧目,我非常感动,也很幸福。”
此外,在冬季惠民消费季期间,市民可享受除京剧《秦良玉》外,舞剧《杜甫》、川剧《江姐》、话剧《幸存者》、历史京剧《大梦长歌》、芭蕾舞剧《死水微澜》、3D杂技剧《大禹》等一系列精品艺术剧目,每场推出40%以上均价在100元以内的惠民演出票。
而在“演出+消费”双管齐下的同时,已经覆盖全市的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也成为重庆优化文旅供给的一大助力。
2016年,重庆市被原文化部确定为首批26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之一。
与其他试点城市相比,重庆试点工作涉及范围更广,辐射全市各个区县、3000余万常住人口,是全国少数几个在省级行政区全域开展试点的城市,工作难度系数非常大。
面对挑战,如何寻找突破口?
重庆紧盯文化消费快速增长和文化产业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着眼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撬动社会资源共同参与,锁定了“文化惠民消费季”和“文化企业营销创新补助计划”两项工作重点作为突破口,从消费端和供给端协同发力,稳步推动文化消费规模增长和模式升级。
作为消费端的着力点,文化惠民消费季每年举办一届,四年间不断扩大规模、丰富内容、创新融合各个相关行业,由覆盖主城到辐射全市,初步激发了“普惠全民”的辐射效应。
2018年10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正式合并。之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全市文化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强市的目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
正是在此背景下,文化惠民消费季从过去单一的“文化惠民”升级为“文旅惠民”——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让群众和外来游客在欣赏重庆文化的同时,更能感受重庆旅游魅力,全方位体味重庆文化旅游特色。
在前三届消费季,随着网络消费的趋势和习惯,政府投入财政惠民资金,对300家实施“互联网+”的文旅企业给予网络营销补贴680万元,有效推进了文旅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
此外,第三届消费季还联动山城通APP和阿里旗下大麦、淘票票、口碑、飞猪五个合作平台共同出资,开展线上消费优惠补贴活动。
第三届消费季期间,五个合作平台共计完成消费补贴709.6万元,其中财政出资407.5万元,平台配套出资302.1万元,惠及4276个文化旅游商户(或演出项目)和136万人次文旅消费,直接拉动文化旅游消费8140万元,财政惠民补贴资金直接拉动文旅消费比例达1:20。五个合作平台共计获得了超过48万的新注册用户,实现了双赢。
据统计,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前三届已惠及群众超过8000万人次,拉动文旅消费超80亿元。今年第四届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也进行了全新升级,从以往一年一届,升级为“春、夏、秋、冬”四季消费季,根据不同季节策划不同类型的消费惠民活动,让各类文旅消费活动贯穿全年。
对于如此“大阵仗”的目的,市文化和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朱茂如是说:“文化和旅游都存在淡季和旺季,不能持续满足群众需求。四季举办,能够实现文化旅游惠民消费时段全覆盖,从文旅消费的角度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助力,同时也推动重庆文化旅游供给不断优化。”
“涟漪”第三圈·厚植“土壤”括内需
——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并由此培育和壮大文化消费群体,厚植本土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
11月30日上午,家住南岸的曾小姐和朋友相约,乘坐轻轨来到“文化旅游惠民消费集市”现场。
在这里,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今年4月,第四届重庆文化旅游(春季)惠民消费季在南岸区烟雨广场举行,曾小姐也约上朋友到展会现场逛了逛,让她第一次感受到展会所带来的实惠。
“以前买东西都是在网上买,很少来参加这些展会。参加春季文旅惠民消费季后,我觉得这个活动商家让利多、商品质量好,所以自然而然就再来了。”曾小姐说。
曾小姐和朋友在展会上逛了一圈,在一家销售手工香水的展位前停下脚步。在短暂试用后,她花400元购买了一瓶香水。
在现场工作人员指引下,她也参加了现金抽奖活动,很幸运地抽中了活动最高奖金88元,并把这份喜悦分享到了朋友圈。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意见》要求,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以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四届重庆文化旅游(冬季)惠民消费季活动,正是深入贯彻《意见》的重要举措。
纵观整场活动,随着商品优质化、福利最大化、展会时尚化,展会从以前以中老年人群参加为主,逐渐扩大为全年龄段消费。
对这一变化,北碚区新华书店导购胡女士深有体会。
她举例说,以《24重人格》这本书为例,在实体书店里原价48元,不享受折扣。而展会上购买这本书,不仅能享受8折优惠,消费累积满100元还能得到主办方福利——这样一些惠民福利,吸引了更多学生、年轻人和阅读爱好者走进展会消费购书,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拉动了实体书店的销售额。
其他商品亦是如此。
据消费季相关数据显示,“真诚的让利+优质的供给+精彩的配套演出”正在催生“1+1+1>3”的涟漪效应——大批潜在消费者,正在被活动转化为本土文化供给消费者和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1月30日下午17时,记者走出第四届重庆文化旅游(冬季)惠民消费季主会场。
回头观望,就见络绎不绝的顾客正在涌入会场,品味文化旅游消费带来幸福味道。
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陈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