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上市有助压减“猪周期”波幅
1月8日,随着一声锣响,我国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品种——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2020年末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可以说,生猪期货的上市,是期货市场和生猪业界关心关注并期盼已久的大事。
(图片来源于觉中国)
推动产业稳价保供
在上市仪式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生猪期货上市后,随着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的逐步发挥,养殖企业可以利用期货价格安排生产计划,并利用期货市场对冲现货风险,进而推动生猪产业实现稳价、保供,压减“猪周期”波幅,促进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生猪期货上市是期货业服务实体经济开拓创新的硕果。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国和消费国,养殖规模占全球的43%。但是,一直以来,“猪周期”困扰着生猪养殖、贸易、加工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生猪价格波动剧烈,产业避险需求强烈。
在此背景下,生猪期货应运而生。其实,早在2001年,大商所就启动生猪期货研发。近20年来,伴随着产业的壮大成熟,生猪期货的上市也具备了现实可能。当前生猪供需结构正值优化调整时期,上市生猪期货彰显了国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预期管理,深化服务“三农”的决心。
中国生猪产业要做大做强,除了产业政策的扶持,金融市场的支持也必不可少。期货有两大基础功能,即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生猪期货上市可为生猪产业链提供重要的远期价格信号,也为生猪产业链企业提供了规避价格风险的管理工具。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表示,希望生猪产业企业和相关企业能够积极理性地参与生猪期货交易,维护生产稳定和市场有效供给。
生猪养殖的龙头企业之一、上市公司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表示,生猪期货上市,标志着养猪产业发展进入了市场化的高级阶段。生猪期货专业人才进入生猪行业,能够早期发现价值,预判价格,引导生产。同时,也能稳定市场供给,让更多的消费者受益。
据了解,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中粮肉食等上市公司均被纳入生猪集团交割仓库及分库,进入大商所指定交割库名单。这显示出生猪龙头企业对参与生猪期货的积极性。
持续加强市场培育
上市首日,生猪期货价格大幅下挫。截至收盘,首批上市交易的3个合约中,生猪2109合约跌至26810元/吨,跌幅12.61%;生猪2111合约跌至24935元/吨,跌幅15.99%;生猪2201合约跌至24140元/吨,跌幅15.83%。
业内人士称,主力合约生猪2109是指9月合约,价格肯定要远低于当前现货市场价格,投资者交易时需要注意。中金公司称,预计生猪供给逐步恢复,2021年猪价处于下行周期。中长期视角下,判断非洲猪瘟疫情将强化行业结构性调整,推动行业份额向头部集中。
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表示,生猪期货走向成熟并发挥功能有一个渐进过程,需要长时间地深耕细作、精心培育,也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理解。大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严谨细致地做好各项举措落地实施工作。“稳”字当头,严格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持续加强市场培育,不断完善规则制度,引导各方理性规范参与。
国际金融专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主任杨坚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猪期货首日价格大幅下跌并不意外。一是新产品推出,产业有个参与过程。比照1966年美国生猪期货的发展经验,美国一开始对生猪期货也是参与不够,而且相当一段时间期货合约与现货都没有稳定关系。假使中国生猪期货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并不意外。另外,生猪期货是以生猪活体作为实物交割标的。在达到近月期货合约规格规定的可交割交付的体重范围时,即便期货价格不理想,生猪活体也很难进一步存储,用来交付给更远月的期货合约,由此带来期现价格关系链接的一些特殊困难。但是,当市场运作进入正轨后,生猪期货能够为生猪养殖产业提供相当的价格发现功能和一定的风险管理功能。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研究员李正强表示,生猪期货上市后,与玉米、豆粕等期货期权一起,形成从种植、加工到养殖的完整产业链条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体系。生猪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猪肉贸易商等生猪产业各主体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将购买原材料(玉米、豆粕等)价格或销售产品(生猪)价格事先锁定在较理想的水平,规避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从而增加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经营的稳定性。(经济日报记者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