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玉米价格频繁波动影响产业链
市场预期最复杂最狂热的阶段已经过去,玉米价格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警惕玉米价格频繁波动影响产业链

来源:经济日报2021-04-15

当前玉米价格频繁波动更多是多空博弈的结果。经过市场自身调整和国家政策干预,目前国内玉米供需趋于基本平衡,市场预期最复杂最狂热的阶段已经过去,玉米价格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继去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之后,今年一季度玉米价格经历一个集中调整并逐步回落的过程,3月份玉米价格高位回落,进入4月份,玉米价格波动频繁。

有人认为,近期玉米价格频繁波动是投机资本蓄意炒作粮价造成的。应该说,当前玉米价格频繁波动更多是多空博弈的结果。为了稳定玉米价格,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打出一系列宏观调控“组合拳”,一方面大量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另一方面大量投放超期存储稻谷和小麦替代饲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看涨预期。再加上3月份气温回升,农民和贸易商手中余粮加快出货,玉米价格高位回落。玉米价格快速下跌,导致贸易商惜售,华北地区用粮企业收购数量下降,玉米价格随之反弹。

玉米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涨涨跌跌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玉米价格上涨,农民是直接受益者,春节前东北主产区农民储存的玉米80%在价格高位时卖掉了,玉米价格下跌对多数农民种植收益影响并不大。不过,春播前玉米价格下跌有可能会影响农民种植预期,国家有必要强化政策保障,稳定农民种植预期。对于下游养殖企业来说,玉米价格回落会进一步降低养殖企业生产成本,最终会惠及终端消费者;反之,玉米价格上涨会增加下游生产企业成本,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增加食品通胀压力。而囤粮的贸易商和投机资本则希望从玉米价格上涨中获利。因此,玉米价格不理性的暴涨暴跌,不利于农业稳定平衡发展,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不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还会增加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难度。

总的来看,经过市场自身调整和国家政策干预,目前国内玉米供需趋于基本平衡,市场预期最复杂最狂热的阶段已经过去,玉米价格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不大。我国完全有能力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内玉米充足供应,国内饲料粮供应有充足保障。

从供给侧看,临储玉米去库存完成,玉米供应端进入全新格局。一是有关部门明确今年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争取增加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较高,玉米增产有望;二是国内外玉米价差不断扩大,预计今年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有望增加;三是库存稻谷和小麦面临去库存压力,国家加大投放库存稻谷和小麦替代玉米作饲料,饲料粮市场粮源充足。

从需求侧看,今年生猪产能有望完全恢复,饲用需求稳定增长,但随着猪肉价格下降,养殖户养猪积极性有一定回调,在客观上会减少一定的饲料需求;家禽和生猪养殖会出现“跷跷板”的情况;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推动减少饲料配方中玉米使用量,用稻谷、小麦、杂粮等原料替代玉米;而且,玉米价格高位运行,难免对玉米消费形成一定抑制。

从长期来看,饲料用玉米和加工用玉米需求刚性增长,国内玉米紧平衡局面将长期存在。为了保障饲料安全,国家严格控制玉米加工业特别是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确保玉米加工业发展“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未来饲料需求增长将成为推动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我国一定要保持粮食调控战略定力,冷静观察,精准出招。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内粮食生产稳定,统筹用好库存粮食,合理利用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多措并举解决饲料粮供应问题。但是,一定要谨防“人畜争粮”影响口粮安全,谨防玉米大量进口影响国内玉米产业安全。

分享
新浪微博

警惕玉米价格频繁波动影响产业链

2021-04-15 07:17:41 来源:

当前玉米价格频繁波动更多是多空博弈的结果。经过市场自身调整和国家政策干预,目前国内玉米供需趋于基本平衡,市场预期最复杂最狂热的阶段已经过去,玉米价格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继去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之后,今年一季度玉米价格经历一个集中调整并逐步回落的过程,3月份玉米价格高位回落,进入4月份,玉米价格波动频繁。

有人认为,近期玉米价格频繁波动是投机资本蓄意炒作粮价造成的。应该说,当前玉米价格频繁波动更多是多空博弈的结果。为了稳定玉米价格,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打出一系列宏观调控“组合拳”,一方面大量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另一方面大量投放超期存储稻谷和小麦替代饲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看涨预期。再加上3月份气温回升,农民和贸易商手中余粮加快出货,玉米价格高位回落。玉米价格快速下跌,导致贸易商惜售,华北地区用粮企业收购数量下降,玉米价格随之反弹。

玉米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涨涨跌跌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玉米价格上涨,农民是直接受益者,春节前东北主产区农民储存的玉米80%在价格高位时卖掉了,玉米价格下跌对多数农民种植收益影响并不大。不过,春播前玉米价格下跌有可能会影响农民种植预期,国家有必要强化政策保障,稳定农民种植预期。对于下游养殖企业来说,玉米价格回落会进一步降低养殖企业生产成本,最终会惠及终端消费者;反之,玉米价格上涨会增加下游生产企业成本,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增加食品通胀压力。而囤粮的贸易商和投机资本则希望从玉米价格上涨中获利。因此,玉米价格不理性的暴涨暴跌,不利于农业稳定平衡发展,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不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还会增加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难度。

总的来看,经过市场自身调整和国家政策干预,目前国内玉米供需趋于基本平衡,市场预期最复杂最狂热的阶段已经过去,玉米价格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不大。我国完全有能力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内玉米充足供应,国内饲料粮供应有充足保障。

从供给侧看,临储玉米去库存完成,玉米供应端进入全新格局。一是有关部门明确今年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争取增加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较高,玉米增产有望;二是国内外玉米价差不断扩大,预计今年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有望增加;三是库存稻谷和小麦面临去库存压力,国家加大投放库存稻谷和小麦替代玉米作饲料,饲料粮市场粮源充足。

从需求侧看,今年生猪产能有望完全恢复,饲用需求稳定增长,但随着猪肉价格下降,养殖户养猪积极性有一定回调,在客观上会减少一定的饲料需求;家禽和生猪养殖会出现“跷跷板”的情况;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推动减少饲料配方中玉米使用量,用稻谷、小麦、杂粮等原料替代玉米;而且,玉米价格高位运行,难免对玉米消费形成一定抑制。

从长期来看,饲料用玉米和加工用玉米需求刚性增长,国内玉米紧平衡局面将长期存在。为了保障饲料安全,国家严格控制玉米加工业特别是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确保玉米加工业发展“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未来饲料需求增长将成为推动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我国一定要保持粮食调控战略定力,冷静观察,精准出招。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内粮食生产稳定,统筹用好库存粮食,合理利用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多措并举解决饲料粮供应问题。但是,一定要谨防“人畜争粮”影响口粮安全,谨防玉米大量进口影响国内玉米产业安全。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袁杰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