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糖不减快乐 碳酸饮料专注“最佳甜味”
面对新的消费需求,碳酸饮料只是在糖方面做“减法”就够了吗?

减糖不减快乐 碳酸饮料专注“最佳甜味”

来源:消费日报2021-06-16

尚未进入饮料消费最为火热的盛夏,各大品牌就已按捺不住频繁上新的步伐,消费者更是感慨碳酸饮料新品“喝不过来”。在这个空前活跃的饮料市场背后,一个现象格外有趣:碳酸饮料近几年开始逆势翻盘,产销量实现双增长。

加速迭代创新

产量连续四年实现增长

碳酸饮料的发展确实遇到了不少坎。

过去几年,碳酸饮料因含糖等原因备受诟病,被人们称之为“肥宅快乐水”。

但随着这个品类不断地创新,碳酸饮料走出低谷,迎来了新的增长。根据调研数据,自2017年后连续四年稳步增长。即使是受新冠疫情冲击的2020年,在整个软饮市场下滑的情况下,碳酸饮料也收获了5-6%的增长。碳酸饮料在软饮细分市场的占比连续三年增加,牌子瓶装水和乳饮之后,位居第三。

不过从近期发布的财报来看,各大碳酸饮料企业经历了业绩萎靡之后已重新获得高增长。

百事公司亚洲研发中心负责人陆继军告诉本报记者,“碳酸饮料不等于可乐,也不等于含糖饮料。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碳酸饮料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功能化、健康化以及可持续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参考欧美或日本市场的销售情况,中国的碳酸饮料市场至少还能实现一倍以上的增长。”

陆继军分析,疫情改变了饮料市场需求,一方面碳酸饮料本身的特性让其持续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有科学数据证明,碳酸饮料可以增加凉感,气泡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口味、风味,同时还会带来愉悦感。特别是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压力不断增加,而碳酸饮料可以给大家带来满足感和释放感,符合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疫情下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快速增长,行业迭代创新格外踊跃,也让碳酸饮料这个大品类当中增加众多细分品类,如功能化的碳酸饮料、果汁碳酸饮料、低卡和低糖的碳酸饮料等,这些创新对整个行业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事公司方面虽然没有透露无糖饮料的具体销售增速,但是和百事公司建立“康百联盟”的康师傅,其财报显示,2020年,康师傅饮品事业整体收益为372.8亿元,同比增长4.72%。报告期内,因顺应疫情下宅经济、健康诉求的消费趋势,通过多口味、多规格、多场景与消费者进行深度品牌沟通,并持续丰富无糖产品线,饮品当中的碳酸饮料及其他类增长9.29%至133.73亿元。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也表示,作为软饮料的主要品类之一,碳酸饮料在年轻消费群体中依然属于“刚需”,而无糖等创新产品则重新激活了市场。

数据也验证了朱丹蓬的观点。智研咨询报告显示,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014年16.6亿元增长至2020年117.8亿元,年增长率38.69%,远超饮料行业总增长率。

代糖爆发式增长背后

新碳酸饮料专注减糖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甜味剂行业终于等到了它的风口。公开资料显示,多家相关上市企业股价迎来暴涨。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甜味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 无糖、低糖产品的消费热潮推动了上游甜味剂产业的发展。

作为国内最早实现低聚糖工业化生产的全品类功能糖制造服务商,保龄宝公司2003年就成功开发了赤藓糖醇,其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保龄宝的赤藓糖醇产品产销两旺,满负荷生产仍然供不应求,客户订单均已经排满,甚至有些客户需要延期供货。

在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看来,“三减”政策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在“2030”政策目标的驱动下,宣传教育、产品标准、销售和营销限制等多种政策工具逐步加码;由于消费者的选择粘性,以及不易管控的家庭厨房、餐厅,最终食品工业将面对的强力政策选项可能不止糖税。

根据近期源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摄入量数据,国人糖的摄入来源占比最高的是餐桌糖,即家里烹饪和日常食用的糖,大约是28.2%。第二是来自乳制品,特别是含糖的酸奶,大约是24.4%。第三是来自焙烤食品,大约是19.9%,饮料贡献的糖排在第四位,大约是17.7%。也正因此,“减糖”已经成为当下碳酸饮料行业最具策略性的趋势之一。

6月6日,记者在北京西城区“7-11”“便利蜂”等便利店走访发现,各种标注着0糖0卡的碳酸饮料占据着冷饮专柜的“C位”。其中挂着新品标识的bubly微笑趣泡气泡水,共有百香果、白桃、蜜柚三种口味,但所有口味的包装上都标注着0糖、0卡、0脂。除了果味无糖碳酸饮料,还有依维世、屈臣氏、依泉等传统的0糖、0卡苏打水,以及佳得乐、魔爪等无糖的功能性饮料。

作为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碳酸饮料品牌,百事公司也推出了大量的低糖、无糖产品。陆继军告诉本报记者,百事公司在功能性和低糖、无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百事公司有个减糖目标,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产品提供的能量每12盎司小于100卡,即100毫升的饮料要添加少于7克的糖。目前,47%的百事产品在26个国家已经达到了目标。

没有糖 消费者还能快乐吗?

创新焦点转向“最佳甜味”

面对新的消费需求,碳酸饮料只是在糖方面做“减法”就够了吗?

网购平台无糖产品比比皆是的“难喝”“回味苦涩”等评价也在告诉生产企业,光做“减法”是不够的,消费者不想要糖的负担,但永远戒不掉对“甜”的念想。既要健康无负担又要甜蜜纵享,是新生代消费者抛给碳酸饮料行业关于“甜”的难题。

谈到消费者对无糖饮料的感受,陆继军表示,甜味剂有不同的特性,有的是甜味来得比较早,但是留有尾巴,即在喝完以后,很长时间停留在口腔里,产生一些让人不太愉快的后苦味或者后涩味;有的是甜味来的非常慢,喝进去一段时间之后才慢慢体现出来甜味。

陆继军分析,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比较多的甜味剂是阿斯巴甜、ASK(安赛蜜)、三氯蔗糖,它们都是高倍甜味剂。还有一些糖醇类的甜味剂,如赤藓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糖醇类甜味剂的甜度比传统蔗糖要低,而高倍甜味剂,甜度比蔗糖高很多。

陆继军谈到,代糖在现在法律法规所有能够规定的使用的代糖里边,全世界科学家已经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和评估,所以现在合规使用代糖产品都是安全的产品。

对于部分消费者提到的苦涩味道,陆继军表示,百事对不同的甜味剂做了很多研究,要通过一些复配技术,把前、后释放的甜味融合为恰到好处的口味。这个过程当中也应用了很多科学技术,如口味调节剂、口味遮盖剂,用来掩盖口感当中的后苦或者后涩味。

“随着科学不断进步,还会有更多新的甜味剂供选择。但有些成本较高,更适合用于特殊的功能性产品,比如一些糖醇,具有缓慢消化和低能量的特性,广泛应用于面向糖尿病人和体重管理等人群的食品开发中。”陆继军认为,面对消费者无法戒掉的嗜甜习惯,未来行业的重要发力点一定是减糖技术的革新和突破。相信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平价、口感好的甜味剂面世。

(本报记者 赵 曦)

分享
新浪微博

减糖不减快乐 碳酸饮料专注“最佳甜味”

2021-06-16 06:05:00 来源:

尚未进入饮料消费最为火热的盛夏,各大品牌就已按捺不住频繁上新的步伐,消费者更是感慨碳酸饮料新品“喝不过来”。在这个空前活跃的饮料市场背后,一个现象格外有趣:碳酸饮料近几年开始逆势翻盘,产销量实现双增长。

加速迭代创新

产量连续四年实现增长

碳酸饮料的发展确实遇到了不少坎。

过去几年,碳酸饮料因含糖等原因备受诟病,被人们称之为“肥宅快乐水”。

但随着这个品类不断地创新,碳酸饮料走出低谷,迎来了新的增长。根据调研数据,自2017年后连续四年稳步增长。即使是受新冠疫情冲击的2020年,在整个软饮市场下滑的情况下,碳酸饮料也收获了5-6%的增长。碳酸饮料在软饮细分市场的占比连续三年增加,牌子瓶装水和乳饮之后,位居第三。

不过从近期发布的财报来看,各大碳酸饮料企业经历了业绩萎靡之后已重新获得高增长。

百事公司亚洲研发中心负责人陆继军告诉本报记者,“碳酸饮料不等于可乐,也不等于含糖饮料。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碳酸饮料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功能化、健康化以及可持续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参考欧美或日本市场的销售情况,中国的碳酸饮料市场至少还能实现一倍以上的增长。”

陆继军分析,疫情改变了饮料市场需求,一方面碳酸饮料本身的特性让其持续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有科学数据证明,碳酸饮料可以增加凉感,气泡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口味、风味,同时还会带来愉悦感。特别是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压力不断增加,而碳酸饮料可以给大家带来满足感和释放感,符合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疫情下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快速增长,行业迭代创新格外踊跃,也让碳酸饮料这个大品类当中增加众多细分品类,如功能化的碳酸饮料、果汁碳酸饮料、低卡和低糖的碳酸饮料等,这些创新对整个行业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事公司方面虽然没有透露无糖饮料的具体销售增速,但是和百事公司建立“康百联盟”的康师傅,其财报显示,2020年,康师傅饮品事业整体收益为372.8亿元,同比增长4.72%。报告期内,因顺应疫情下宅经济、健康诉求的消费趋势,通过多口味、多规格、多场景与消费者进行深度品牌沟通,并持续丰富无糖产品线,饮品当中的碳酸饮料及其他类增长9.29%至133.73亿元。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也表示,作为软饮料的主要品类之一,碳酸饮料在年轻消费群体中依然属于“刚需”,而无糖等创新产品则重新激活了市场。

数据也验证了朱丹蓬的观点。智研咨询报告显示,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014年16.6亿元增长至2020年117.8亿元,年增长率38.69%,远超饮料行业总增长率。

代糖爆发式增长背后

新碳酸饮料专注减糖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甜味剂行业终于等到了它的风口。公开资料显示,多家相关上市企业股价迎来暴涨。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甜味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 无糖、低糖产品的消费热潮推动了上游甜味剂产业的发展。

作为国内最早实现低聚糖工业化生产的全品类功能糖制造服务商,保龄宝公司2003年就成功开发了赤藓糖醇,其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保龄宝的赤藓糖醇产品产销两旺,满负荷生产仍然供不应求,客户订单均已经排满,甚至有些客户需要延期供货。

在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看来,“三减”政策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在“2030”政策目标的驱动下,宣传教育、产品标准、销售和营销限制等多种政策工具逐步加码;由于消费者的选择粘性,以及不易管控的家庭厨房、餐厅,最终食品工业将面对的强力政策选项可能不止糖税。

根据近期源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摄入量数据,国人糖的摄入来源占比最高的是餐桌糖,即家里烹饪和日常食用的糖,大约是28.2%。第二是来自乳制品,特别是含糖的酸奶,大约是24.4%。第三是来自焙烤食品,大约是19.9%,饮料贡献的糖排在第四位,大约是17.7%。也正因此,“减糖”已经成为当下碳酸饮料行业最具策略性的趋势之一。

6月6日,记者在北京西城区“7-11”“便利蜂”等便利店走访发现,各种标注着0糖0卡的碳酸饮料占据着冷饮专柜的“C位”。其中挂着新品标识的bubly微笑趣泡气泡水,共有百香果、白桃、蜜柚三种口味,但所有口味的包装上都标注着0糖、0卡、0脂。除了果味无糖碳酸饮料,还有依维世、屈臣氏、依泉等传统的0糖、0卡苏打水,以及佳得乐、魔爪等无糖的功能性饮料。

作为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碳酸饮料品牌,百事公司也推出了大量的低糖、无糖产品。陆继军告诉本报记者,百事公司在功能性和低糖、无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百事公司有个减糖目标,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产品提供的能量每12盎司小于100卡,即100毫升的饮料要添加少于7克的糖。目前,47%的百事产品在26个国家已经达到了目标。

没有糖 消费者还能快乐吗?

创新焦点转向“最佳甜味”

面对新的消费需求,碳酸饮料只是在糖方面做“减法”就够了吗?

网购平台无糖产品比比皆是的“难喝”“回味苦涩”等评价也在告诉生产企业,光做“减法”是不够的,消费者不想要糖的负担,但永远戒不掉对“甜”的念想。既要健康无负担又要甜蜜纵享,是新生代消费者抛给碳酸饮料行业关于“甜”的难题。

谈到消费者对无糖饮料的感受,陆继军表示,甜味剂有不同的特性,有的是甜味来得比较早,但是留有尾巴,即在喝完以后,很长时间停留在口腔里,产生一些让人不太愉快的后苦味或者后涩味;有的是甜味来的非常慢,喝进去一段时间之后才慢慢体现出来甜味。

陆继军分析,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比较多的甜味剂是阿斯巴甜、ASK(安赛蜜)、三氯蔗糖,它们都是高倍甜味剂。还有一些糖醇类的甜味剂,如赤藓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糖醇类甜味剂的甜度比传统蔗糖要低,而高倍甜味剂,甜度比蔗糖高很多。

陆继军谈到,代糖在现在法律法规所有能够规定的使用的代糖里边,全世界科学家已经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和评估,所以现在合规使用代糖产品都是安全的产品。

对于部分消费者提到的苦涩味道,陆继军表示,百事对不同的甜味剂做了很多研究,要通过一些复配技术,把前、后释放的甜味融合为恰到好处的口味。这个过程当中也应用了很多科学技术,如口味调节剂、口味遮盖剂,用来掩盖口感当中的后苦或者后涩味。

“随着科学不断进步,还会有更多新的甜味剂供选择。但有些成本较高,更适合用于特殊的功能性产品,比如一些糖醇,具有缓慢消化和低能量的特性,广泛应用于面向糖尿病人和体重管理等人群的食品开发中。”陆继军认为,面对消费者无法戒掉的嗜甜习惯,未来行业的重要发力点一定是减糖技术的革新和突破。相信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平价、口感好的甜味剂面世。

(本报记者 赵 曦)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戴莉芸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