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设计走进老旧社区,川美公共艺术学院学生和居民联手为家园添上色彩
爬满青苔的堡坎装上了一根根彩色的管道,小公园的大门画上了行星和宇航员……最近,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冶金四村社区的居民们,突然发现身边出现了这样一些艺术作品,而这些都是出自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的学生之手,其中还有不少是和居民们一起完成的。7月16日上午,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冶金四村社区举行“2021年公共艺术学院·社区公共艺术系列教学工作坊”成果展上,川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魏婷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已经是学院连续第五年走进社区进行在地创作,希望能以这样“微更新”的方式提升老旧社区的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
冶金四村建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属十八冶职工家属区,现有常住居民500多户,属于典型的老旧社区,近年来经过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深入,如今小区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这里就是老人多、小孩多,年轻人都出去了”,冶金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邓文竹告诉记者,“虽然小区的环境改善了,但整体还是有些灰暗,感觉缺少一些色彩”。
“在今天城市存量发展的背景下,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市街区和社区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是重要的城市建设内容之一”,魏婷表示,“‘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是我们川美公共艺术学院近年来重要的教学探索,也是坚持‘思政+艺术’为导向的一门社会实践课程,因此这五年来我们一直以重庆老旧社区为空间载体,通过艺术美化、美育活动来实现社区的‘微更新’”。
据悉,在五周的课程中,公共艺术学院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冶金四村社区,开始了调研工作,并与居民、社区工作者交流座谈,随后同学们成立了设计小组,和社区居民一起创作了10组作品。
记者看到,在冶金四村社区8栋9栋之间有一片小广场,两个设计小组在这里分别利用一片堡坎和几座大树花台,设计了《社区传声筒》和《社区花园》两个作品。
“因为这里作为背景的堡坎,颜色比较阴暗,我们就想用到一些长短不一、色彩艳丽的管子装饰上去”,参与《社区传声筒》设计的学生邱孟柏介绍,“因为管子是中空的,孩子和老人还可以在管子的两头说话,这个空间一下就很有趣味了”。
在7栋的一片砖砌栏杆的孔洞中,记者看到了许多五颜六色的透明塑料板,“冶金村幸福美好!“”冶金村拥有美好明天!加油!”参与设计的学生张喜娟介绍,上面都是社区居民写下的对冶金村的祝福,而这个作品叫做《社区之声》。
而在6栋与7栋之间,沿着地面上的一长串喷绘的星星,就能找到一面画满了星球、宇航员形象的景墙,而洞门也被设计成了地球的样子,《寻找星辰》的设计者之一王国亮同学介绍,自己是在画好了这个地球后才想到在外面继续画上宇航员和星球的形象。
“我们这里是老旧社区,这次学生来给我们经常转路的地方画了很多画,让环境看起来更漂亮了,感觉住在这里也更舒心了。”居民任阿姨说。
“我们从2016年就提出‘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今后也会继续将教学现场从校园延伸到社区中,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带动校园与社区、学生与社群之间互动链接,体现‘设计为人,艺术为民’的艺术教育理念。”魏婷说。
上游新闻记者 汤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