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巧:你说的,我懂!
我们感慨沟通很难,但是有些人却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中。

何巧:你说的,我懂!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8-11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

“磁器口怎么走?”

“对直走。巴到江边边儿,直接杀拢就行了。”

“不管,我就要为我的爱豆打call。”

“爱豆,爱什么豆,家里四季豆要不要。”

“需要点点什么?”

“Can you speak English?”

……

我们感慨沟通很难,但是有些人却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中。

沙坪坝磁器口磁建村88号的三千城,与传统的商业住宅小区没有差别,但这里的居民有百余位听力障碍者。磁建村社区是原重庆市高压开关厂所在地,2010年该厂改制搬迁时,161名听障职工就地集中安置,其中60岁以上的98人。

在磁建村社区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巧姐无声警务室”。走进去,发现室内布置温馨。墙面上,警务室接待、预约、报警救助等制度一览无余,专门为聋人群众精心设置的“调解室”“谈心角”“学习室”等功能区域一个不少。便民台上,聋人群众专用的助听器、手写板、急救药品等一应俱全。三三两两的聋人群众有的在读书学习,有的在用手语交流,还有几个聋人群众正在和一位民警“聊家常”。无声的警务室里是一片其乐融融、温暖和谐的景象。

在这里时常会举行特别的普法课。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磁器口派出所37岁的社区民警何巧在讲台上熟练地用手语解读残疾人保障法,台下的听障人士“听”得津津有味。

“在我以前的工作生活中都从来没有遇到过听障人士,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交流。”2014年,何巧刚到磁器口派出所任社区民警,第一次入户因与听障人士无法交流吃了“闭门羹”,何巧很尴尬。

这样的困境接二连三:聋人群众报警救助,往往要请学校会哑语的老师来“翻译”,有时突发事件,翻译老师不能及时赶到,看到聋人群众着急无助的神情,何巧又焦急又自责。何巧说,作为社区民警,就要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服务,如果与群众沟通都做不到,还怎么为他们服务。于是她下决心学习手语,以便与聋人群众沟通交流,为他们服务。

下定决心以后,何巧就开始了她的手语学习之路。她自费报名参加了重庆师范大学的手语培训班,还在空闲时间找了很多手语教材和视频来自学。为了拉近与社区内居民的关系,何巧还在社区内找了聋人群众来拜师学艺。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何巧慢慢熟练地掌握了手语。

“他们现在都很喜欢我,也喜欢来跟我聊天,跟我讲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些新鲜事。”跨越了沟通的障碍之后,聋人群众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都愿意“诉说”,何巧也逐渐得到了社区内聋人群众的认可,“我们更像是朋友、家人,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他们就会来找我,能帮的我就尽量帮,不能帮的我就想方设法地去帮他们问。”

无私奉献,为聋人群众创造更好生活

听障人士由于身体缺陷的原因,社交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活动范围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他们一整天窝在家里对他们身体也不好,但是出来又没有一个集中的场所提供给他们来进行娱乐、交流。”注意到这一点之后,何巧就开始设法在社区内建立一个专门为聋人群众提供的休闲场所。

终于,在2019年初,经过多次沟通协商,何巧的想法得到了派出所和社区的支持。在她的行动下,原本不到10平方米的社区警务室扩建到近50平方米,并正式挂牌成立了巧姐无声警务室。警务室专门为聋人群众设置了调解室、谈心角、学习室等功能区域。便民台上,聋人群众专用的助听器、手写板、急救药品等一应俱全。

除了关心聋人群众日常生活之外,何巧帮助的聋人群众还有很多。79岁的聋人群众付某患有老年痴呆,傍晚外出时走失,正在发烧输液的何巧知道后,拔下针头连夜赶回社区,挨街挨巷地进行寻找,终于在凌晨3点把老人从冰冷的街头带回家中;聋人群众王文玉、夏孝梅夫妇因病生活不能自理,何巧帮助联系了歌乐山第三福利院妥善照顾……

调解纠纷,促进邻里关系和谐

沟通交流上的不便利,使得聋人群众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再加上由于自身缺陷带来的封闭心理,让他们与社区其他居民存有隔阂,还发生过多次矛盾纠纷。

“就像19年年底的时候,我们专门为聋人群众建立的棋牌室开张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是没想到还带来了很多问题。”

由于聋人群众有听觉障碍,他们无法感知自己发出的声音有多大,再加上常常忘记时间,深夜还在打牌娱乐,这就导致棋牌室的投诉信息急剧增加。

再加上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他们不清楚制造的噪音太大也会触犯法律,这就使得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别人会投诉他们,一来二去,聋人群众和其他居民的关系就变得有些紧张。

得知此事后,何巧一边安抚双方情绪,一边通过张贴海报、上门家访等方式对聋人群众进行法制宣传。在何巧的耐心引导下,聋人群众规范了活动时间,加强了音量管控措施,生活噪音大大减少。随后,何巧四处协调,又找到了一处更宽敞、隔音效果更好的活动场所,从此棋牌室再也没有引发噪音扰民的投诉。

多年来,何巧参与调解涉及聋人群众矛盾纠纷160余起,成功率达100%;为辖区聋人群众排忧解难280余件,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

一马当先,带动更多人了解聋人群体

在警务室的墙上,张贴着很多照片,这些照片全部都是社区里面的聋人群众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在这些照片里面,有一些显得与众不同,照片里是一群正在教手语的大学生。

“我是在重庆师范大学学习的手语,之后我就联系了我学校的手语老师,想问问他们能不能到我们社区这里来开展手语课堂,他们很欣然地就答应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上了很多次课,大家已经可以用手语进行一些日常的交流了。”

除此之外,聋人群众的法律意识淡漠这件事也引起了她的重视。经过漫长的准备在2020年10月,何巧终于把普法课堂搬进了社区活动室。“他们必须得懂一点法律,不是说要让他们去当律师做法官,我只希望他们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目前,社区已经和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院校进行了合作。何巧正在致力于将无声警务室打造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未来的教育、法律工作者在这里接触、学习手语,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听障人士这一特殊群体。

“其实我们之间,只是语言不同,最好的帮助就是——你说的,我懂。”何巧说,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了解听障群体,通过学习手语,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走进他们的世界,让听障人士能够感受他人温暖,更多地融入社会,共享社会成果。

分享
新浪微博

何巧:你说的,我懂!

2021-08-11 20:46:21 来源: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

“磁器口怎么走?”

“对直走。巴到江边边儿,直接杀拢就行了。”

“不管,我就要为我的爱豆打call。”

“爱豆,爱什么豆,家里四季豆要不要。”

“需要点点什么?”

“Can you speak English?”

……

我们感慨沟通很难,但是有些人却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中。

沙坪坝磁器口磁建村88号的三千城,与传统的商业住宅小区没有差别,但这里的居民有百余位听力障碍者。磁建村社区是原重庆市高压开关厂所在地,2010年该厂改制搬迁时,161名听障职工就地集中安置,其中60岁以上的98人。

在磁建村社区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巧姐无声警务室”。走进去,发现室内布置温馨。墙面上,警务室接待、预约、报警救助等制度一览无余,专门为聋人群众精心设置的“调解室”“谈心角”“学习室”等功能区域一个不少。便民台上,聋人群众专用的助听器、手写板、急救药品等一应俱全。三三两两的聋人群众有的在读书学习,有的在用手语交流,还有几个聋人群众正在和一位民警“聊家常”。无声的警务室里是一片其乐融融、温暖和谐的景象。

在这里时常会举行特别的普法课。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磁器口派出所37岁的社区民警何巧在讲台上熟练地用手语解读残疾人保障法,台下的听障人士“听”得津津有味。

“在我以前的工作生活中都从来没有遇到过听障人士,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交流。”2014年,何巧刚到磁器口派出所任社区民警,第一次入户因与听障人士无法交流吃了“闭门羹”,何巧很尴尬。

这样的困境接二连三:聋人群众报警救助,往往要请学校会哑语的老师来“翻译”,有时突发事件,翻译老师不能及时赶到,看到聋人群众着急无助的神情,何巧又焦急又自责。何巧说,作为社区民警,就要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服务,如果与群众沟通都做不到,还怎么为他们服务。于是她下决心学习手语,以便与聋人群众沟通交流,为他们服务。

下定决心以后,何巧就开始了她的手语学习之路。她自费报名参加了重庆师范大学的手语培训班,还在空闲时间找了很多手语教材和视频来自学。为了拉近与社区内居民的关系,何巧还在社区内找了聋人群众来拜师学艺。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何巧慢慢熟练地掌握了手语。

“他们现在都很喜欢我,也喜欢来跟我聊天,跟我讲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些新鲜事。”跨越了沟通的障碍之后,聋人群众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都愿意“诉说”,何巧也逐渐得到了社区内聋人群众的认可,“我们更像是朋友、家人,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他们就会来找我,能帮的我就尽量帮,不能帮的我就想方设法地去帮他们问。”

无私奉献,为聋人群众创造更好生活

听障人士由于身体缺陷的原因,社交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活动范围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他们一整天窝在家里对他们身体也不好,但是出来又没有一个集中的场所提供给他们来进行娱乐、交流。”注意到这一点之后,何巧就开始设法在社区内建立一个专门为聋人群众提供的休闲场所。

终于,在2019年初,经过多次沟通协商,何巧的想法得到了派出所和社区的支持。在她的行动下,原本不到10平方米的社区警务室扩建到近50平方米,并正式挂牌成立了巧姐无声警务室。警务室专门为聋人群众设置了调解室、谈心角、学习室等功能区域。便民台上,聋人群众专用的助听器、手写板、急救药品等一应俱全。

除了关心聋人群众日常生活之外,何巧帮助的聋人群众还有很多。79岁的聋人群众付某患有老年痴呆,傍晚外出时走失,正在发烧输液的何巧知道后,拔下针头连夜赶回社区,挨街挨巷地进行寻找,终于在凌晨3点把老人从冰冷的街头带回家中;聋人群众王文玉、夏孝梅夫妇因病生活不能自理,何巧帮助联系了歌乐山第三福利院妥善照顾……

调解纠纷,促进邻里关系和谐

沟通交流上的不便利,使得聋人群众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再加上由于自身缺陷带来的封闭心理,让他们与社区其他居民存有隔阂,还发生过多次矛盾纠纷。

“就像19年年底的时候,我们专门为聋人群众建立的棋牌室开张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是没想到还带来了很多问题。”

由于聋人群众有听觉障碍,他们无法感知自己发出的声音有多大,再加上常常忘记时间,深夜还在打牌娱乐,这就导致棋牌室的投诉信息急剧增加。

再加上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他们不清楚制造的噪音太大也会触犯法律,这就使得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别人会投诉他们,一来二去,聋人群众和其他居民的关系就变得有些紧张。

得知此事后,何巧一边安抚双方情绪,一边通过张贴海报、上门家访等方式对聋人群众进行法制宣传。在何巧的耐心引导下,聋人群众规范了活动时间,加强了音量管控措施,生活噪音大大减少。随后,何巧四处协调,又找到了一处更宽敞、隔音效果更好的活动场所,从此棋牌室再也没有引发噪音扰民的投诉。

多年来,何巧参与调解涉及聋人群众矛盾纠纷160余起,成功率达100%;为辖区聋人群众排忧解难280余件,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

一马当先,带动更多人了解聋人群体

在警务室的墙上,张贴着很多照片,这些照片全部都是社区里面的聋人群众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在这些照片里面,有一些显得与众不同,照片里是一群正在教手语的大学生。

“我是在重庆师范大学学习的手语,之后我就联系了我学校的手语老师,想问问他们能不能到我们社区这里来开展手语课堂,他们很欣然地就答应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上了很多次课,大家已经可以用手语进行一些日常的交流了。”

除此之外,聋人群众的法律意识淡漠这件事也引起了她的重视。经过漫长的准备在2020年10月,何巧终于把普法课堂搬进了社区活动室。“他们必须得懂一点法律,不是说要让他们去当律师做法官,我只希望他们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目前,社区已经和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院校进行了合作。何巧正在致力于将无声警务室打造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未来的教育、法律工作者在这里接触、学习手语,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听障人士这一特殊群体。

“其实我们之间,只是语言不同,最好的帮助就是——你说的,我懂。”何巧说,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了解听障群体,通过学习手语,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走进他们的世界,让听障人士能够感受他人温暖,更多地融入社会,共享社会成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胥函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