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食品怎么选?
消费者在选择运动营养食品时最重要的还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

运动营养食品怎么选?

来源:消费日报2021-08-28

日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人们对运动营养食品变得极为关注。运动后该吃什么?如何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市面上的诸多运动饮料又是否适合?

此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草案)》,与现行标准相比,修改了产品分类、技术指标,修改了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等内容。标准的不断完善,在给消费者提供更为严谨、科学的运动营养食品相关知识时,也在不断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运动营养类食品受宠

外出跑步、去公园打球、跟着健身类APP做运动……现如今,人们想要锻炼身体可以有无数种方法,不限场景和器械,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项。《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也指出,“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运动时间和人数的增长,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运动营养食品。

在某运动健身类APP的“燃脂直播课”中,教练在休息间隙说:“运动后,会出大量的汗,这时需要我们及时补充水分,小口慢咽,也可以喝一些运动饮料。”同样,在社区论坛中,也有很多人分享控制能量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之类的食品。走进超市,各种主打“恢复能量”宣传的产品出现在饮料区域;在电商平台,各类蛋白棒、代餐、肉肠等产品也常常带着“健身增肌”“能量”“低脂”等标签。

消费者对带有“运动营养”标签的食品有着天然的好感。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浏览售卖蛋白能量棒的店铺时看到,有消费者给出的评论是“在办公室放着当零食吃,感觉比普通零食更健康。”在评论中,持有相关观点的消费者并不少。但对于这类食品是否适合自己,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

了解身体所需更重要

运动营养食品其实并不简单,它有着自己的分类和技术指标。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草案)》中,运动营养食品是指为满足运动人群(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群)的生理代谢状态、运动能力及对某些营养成分的特殊需求而专门加工的食品。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蛋白棒产品详情页面,商家也说明,“蛋白棒蛋白质含量丰富,可作为中高强度运动健身后的能量补给,也可作为日常代餐或低热量饱腹零食。”记者向店铺客服人员询问日常没有中高强度运动是否可以将蛋白棒作为日常零食食用时,客服人员回复,“蛋白棒食用不限定时间,有饥饿感或者加餐的时候可以随时补充,但长时间将蛋白棒当作解馋的零食并不合适。”

中国国家游泳队营养师于良日前在微博上发表了运动营养相关内容。据他介绍,职业运动员和普通的上班族以及平时有锻炼习惯的人,在营养素种类上的需求都是相似的,当然具体到每个个体,如果存在特别的健康状况,可能需要特定的营养补充。运动员和有锻炼习惯的人,因为不同的训练计划强度可能会有更多的热量、液体和特定营养素需要量,根据这种需要,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饮食计划,可以满足热量的需求,以及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分的需要。

不同人群对营养的需求本就不同,消费者在选择运动营养食品时最重要的还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

标准为选择提供依据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草案)》中,相较于现行标准,在产品的分类上删除按特征营养素分类和按运动项目分类,将运动营养食品整合分成6类,包括补充能量类、控制能量类、补充蛋白质类、速度力量类、耐力类、运动后恢复类,统一了运动营养食品的分类方式。其中,细化了运动后恢复类的定义,如将“以肽类为特征成分,适用于中、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后恢复的人群使用的运动营养食品”修改为“以肽类为特征成分,适用于中、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后,帮助因肌肉疲劳、关节耗损和体能下降需要恢复的人群使用的运动营养食品。含体能恢复类和骨关节恢复类两种。”

从修改中可以看出,运动后食用恢复类食品并不仅仅是恢复体能。细化后,消费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相关的内容,对产品生产企业来说也有了更明确的分类方向。

产品的相关标准制定和修订对消费者和行业来说都有其重要意义。《草案》中,成分添加变化、新增检验方法、新增标签要求等内容,在不断完善着标准。更加严谨、科学、合理的标准,在规范行业生产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权威的购买产品依据。

分享
新浪微博

运动营养食品怎么选?

2021-08-28 06:05:00 来源:

日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人们对运动营养食品变得极为关注。运动后该吃什么?如何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市面上的诸多运动饮料又是否适合?

此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草案)》,与现行标准相比,修改了产品分类、技术指标,修改了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等内容。标准的不断完善,在给消费者提供更为严谨、科学的运动营养食品相关知识时,也在不断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运动营养类食品受宠

外出跑步、去公园打球、跟着健身类APP做运动……现如今,人们想要锻炼身体可以有无数种方法,不限场景和器械,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项。《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也指出,“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运动时间和人数的增长,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运动营养食品。

在某运动健身类APP的“燃脂直播课”中,教练在休息间隙说:“运动后,会出大量的汗,这时需要我们及时补充水分,小口慢咽,也可以喝一些运动饮料。”同样,在社区论坛中,也有很多人分享控制能量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之类的食品。走进超市,各种主打“恢复能量”宣传的产品出现在饮料区域;在电商平台,各类蛋白棒、代餐、肉肠等产品也常常带着“健身增肌”“能量”“低脂”等标签。

消费者对带有“运动营养”标签的食品有着天然的好感。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浏览售卖蛋白能量棒的店铺时看到,有消费者给出的评论是“在办公室放着当零食吃,感觉比普通零食更健康。”在评论中,持有相关观点的消费者并不少。但对于这类食品是否适合自己,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

了解身体所需更重要

运动营养食品其实并不简单,它有着自己的分类和技术指标。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草案)》中,运动营养食品是指为满足运动人群(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群)的生理代谢状态、运动能力及对某些营养成分的特殊需求而专门加工的食品。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蛋白棒产品详情页面,商家也说明,“蛋白棒蛋白质含量丰富,可作为中高强度运动健身后的能量补给,也可作为日常代餐或低热量饱腹零食。”记者向店铺客服人员询问日常没有中高强度运动是否可以将蛋白棒作为日常零食食用时,客服人员回复,“蛋白棒食用不限定时间,有饥饿感或者加餐的时候可以随时补充,但长时间将蛋白棒当作解馋的零食并不合适。”

中国国家游泳队营养师于良日前在微博上发表了运动营养相关内容。据他介绍,职业运动员和普通的上班族以及平时有锻炼习惯的人,在营养素种类上的需求都是相似的,当然具体到每个个体,如果存在特别的健康状况,可能需要特定的营养补充。运动员和有锻炼习惯的人,因为不同的训练计划强度可能会有更多的热量、液体和特定营养素需要量,根据这种需要,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饮食计划,可以满足热量的需求,以及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分的需要。

不同人群对营养的需求本就不同,消费者在选择运动营养食品时最重要的还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

标准为选择提供依据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草案)》中,相较于现行标准,在产品的分类上删除按特征营养素分类和按运动项目分类,将运动营养食品整合分成6类,包括补充能量类、控制能量类、补充蛋白质类、速度力量类、耐力类、运动后恢复类,统一了运动营养食品的分类方式。其中,细化了运动后恢复类的定义,如将“以肽类为特征成分,适用于中、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后恢复的人群使用的运动营养食品”修改为“以肽类为特征成分,适用于中、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后,帮助因肌肉疲劳、关节耗损和体能下降需要恢复的人群使用的运动营养食品。含体能恢复类和骨关节恢复类两种。”

从修改中可以看出,运动后食用恢复类食品并不仅仅是恢复体能。细化后,消费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相关的内容,对产品生产企业来说也有了更明确的分类方向。

产品的相关标准制定和修订对消费者和行业来说都有其重要意义。《草案》中,成分添加变化、新增检验方法、新增标签要求等内容,在不断完善着标准。更加严谨、科学、合理的标准,在规范行业生产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权威的购买产品依据。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胡君寒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