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躲避盲目消费的"坑"?
如果消费者能够确定一件商品对自己的收益率,或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开盲目消费的“坑”。

怎样躲避盲目消费的"坑"?

来源:消费日报2021-08-29

很多消费者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还没到月底,好像也并没有买什么东西,但不知不觉就花光了一个月的工资。要是赶上各种购物节,“节后余生”之际更是痛下狠心“再乱花钱就剁手”。

问题来了,买很多东西就是乱花钱吗?很显然,如果都是自己需要的,并且都派上了用场,应该不能在“乱花钱”的范畴内。只有那些买了之后发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商品,才能算是“乱花钱”的副产品。

怎样才能躲避盲目消费的“坑”?

最朴素的逻辑就是需要才买,如果只是图便宜才买,买得越多,亏得越大。

但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有时也颇费脑筋。比如你需要护理皮肤,货真价实同时又价格不菲的面膜对你来说自然是有用的,但这种面膜需要长期使用,只敷几次并不能对你的皮肤起到实质性的改善作用。如果你的消费力无法支撑“长期使用”,那这种面膜也不应该被列入你的“必需品”清单。弹钢琴可以让你身心愉悦,但前提是你会弹,并且有时间弹。奢侈品可以让你得到必需品消费之外精神上的一种慰藉,姑且算能够满足你的某种需求,但前提是你真的需要这种慰藉。

以上这几种“看似有用但可用性不高甚至微乎其微”的产品,其实是开启了另一个有关消费的话题:消费收益率。

如果消费者能够精明地确定一件商品对自己的收益率,或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开盲目消费的“坑”。

高收益率的商品不一定高价。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一本好书。

一本好书可以带给你很多东西,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这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商品了。

还有一些价格适中但能让你受益良多的东西:一件舒服的睡衣,一双合脚的拖鞋,一条百搭的牛仔裤。当然,这些商品中也有价格不菲的产品,但如果仅从舒适度考虑,中等价格足以支撑。

然后就是一些价格很高但是收益率也很高的商品,房子、汽车等大宗商品。

再看一下那些收益率低的商品,也就是让消费者屡屡入“坑”的商品。

直播时代,可能没有比重金打赏主播更典型的例子了:烧钱于无形。

还可以翻翻自己的购物车。网购平台有一键转卖功能,很多消费者会发现,刚买了一堆东西,就想一键全部转卖。

刚才说到一本好书属于“高收益率低价商品”,但前提是你会读完。

如果你想提高英语水平,花几十元买了一本单词书,但字母A开头的单词才背了几个就将其丢到一边,那这几十元也是浪费了。

就像你想练一身“腱子肉”,花1000元办了一张健身卡,但只坚持去了三次健身房,那这1000元也基本算是打水漂了。

你想成为一名摄影高手,买了高级单反相机,但因为嫌太重,懒得带在身上,结果是你并没有成为摄影高手;你为了锻炼身体买跑步机,最后成了一个堆放杂物的架子;你买了一堆烘焙工具,但只烤过一次蛋挞……

这些商品并不是没有产生收益率的能力,只是你高估了他们对你本人而言的收益率。

或许有些人会说,那购买之前搜一下攻略,多做点功课不就可以了?

这就是“消费之坑”的另一个“坑”:不仅“坑”你钱,还“坑”你时间。

怎么确定收益率,从而躲避各种消费的“坑”呢?

有人提出一个原则:“我喜欢,我适合,我需要。” 

具体来说就是:如果看到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商品,不管多贵,都要买下来(当然,要在自己可以承担的前提下);反之,不管多便宜都不要买。

如果能够把钱都花在“收益率确定”的商品上,也许就能降低95%的后悔率。

如果很难确定收益率,那就两个字:“不买”。

分享
新浪微博

怎样躲避盲目消费的"坑"?

2021-08-29 06:05:00 来源:

很多消费者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还没到月底,好像也并没有买什么东西,但不知不觉就花光了一个月的工资。要是赶上各种购物节,“节后余生”之际更是痛下狠心“再乱花钱就剁手”。

问题来了,买很多东西就是乱花钱吗?很显然,如果都是自己需要的,并且都派上了用场,应该不能在“乱花钱”的范畴内。只有那些买了之后发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商品,才能算是“乱花钱”的副产品。

怎样才能躲避盲目消费的“坑”?

最朴素的逻辑就是需要才买,如果只是图便宜才买,买得越多,亏得越大。

但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有时也颇费脑筋。比如你需要护理皮肤,货真价实同时又价格不菲的面膜对你来说自然是有用的,但这种面膜需要长期使用,只敷几次并不能对你的皮肤起到实质性的改善作用。如果你的消费力无法支撑“长期使用”,那这种面膜也不应该被列入你的“必需品”清单。弹钢琴可以让你身心愉悦,但前提是你会弹,并且有时间弹。奢侈品可以让你得到必需品消费之外精神上的一种慰藉,姑且算能够满足你的某种需求,但前提是你真的需要这种慰藉。

以上这几种“看似有用但可用性不高甚至微乎其微”的产品,其实是开启了另一个有关消费的话题:消费收益率。

如果消费者能够精明地确定一件商品对自己的收益率,或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开盲目消费的“坑”。

高收益率的商品不一定高价。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一本好书。

一本好书可以带给你很多东西,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这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商品了。

还有一些价格适中但能让你受益良多的东西:一件舒服的睡衣,一双合脚的拖鞋,一条百搭的牛仔裤。当然,这些商品中也有价格不菲的产品,但如果仅从舒适度考虑,中等价格足以支撑。

然后就是一些价格很高但是收益率也很高的商品,房子、汽车等大宗商品。

再看一下那些收益率低的商品,也就是让消费者屡屡入“坑”的商品。

直播时代,可能没有比重金打赏主播更典型的例子了:烧钱于无形。

还可以翻翻自己的购物车。网购平台有一键转卖功能,很多消费者会发现,刚买了一堆东西,就想一键全部转卖。

刚才说到一本好书属于“高收益率低价商品”,但前提是你会读完。

如果你想提高英语水平,花几十元买了一本单词书,但字母A开头的单词才背了几个就将其丢到一边,那这几十元也是浪费了。

就像你想练一身“腱子肉”,花1000元办了一张健身卡,但只坚持去了三次健身房,那这1000元也基本算是打水漂了。

你想成为一名摄影高手,买了高级单反相机,但因为嫌太重,懒得带在身上,结果是你并没有成为摄影高手;你为了锻炼身体买跑步机,最后成了一个堆放杂物的架子;你买了一堆烘焙工具,但只烤过一次蛋挞……

这些商品并不是没有产生收益率的能力,只是你高估了他们对你本人而言的收益率。

或许有些人会说,那购买之前搜一下攻略,多做点功课不就可以了?

这就是“消费之坑”的另一个“坑”:不仅“坑”你钱,还“坑”你时间。

怎么确定收益率,从而躲避各种消费的“坑”呢?

有人提出一个原则:“我喜欢,我适合,我需要。” 

具体来说就是:如果看到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商品,不管多贵,都要买下来(当然,要在自己可以承担的前提下);反之,不管多便宜都不要买。

如果能够把钱都花在“收益率确定”的商品上,也许就能降低95%的后悔率。

如果很难确定收益率,那就两个字:“不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胡君寒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