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这样的文化巨人何时再现?康震祝勇抖音直播间畅谈吸引6万网友围观
9月8日晚,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做客古典诗词专家康震抖音直播间,畅聊两人著作。

李白杜甫这样的文化巨人何时再现?康震祝勇抖音直播间畅谈吸引6万网友围观

来源:重庆日报2021-09-09

9月8日晚,著名作家、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做客著名古典诗词专家康震的抖音直播间,畅聊康震的新书《康震古诗词81课》以及祝勇的著作《故宫的书法风流》《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吸引6万人次网友共赏线上文化盛宴。

二人虽首次见面,但交谈甚欢,用幽默的语言、独到的见解,让网友感受到诗词、书法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本诗词书籍7分钟狂销4.3万余册

“写这本书比写专业论文下的功夫还要大”

《康震古诗词81课》可谓是今年非常火爆的一本古典诗词类书籍。该书收录了康震精讲的从东汉三国至宋元明清的81首必读古诗词,小到字句意象、文史典故,大到诗人身世、人生心境,旁征博引,会通古今,共情式解读,多维度切入,引领读者穿越时光,去会晤千百年前诗人内心那些深情唯美、绚烂多姿的诗句,使读者在感悟诗词人生、品味诗词之美、赏玩诗词之趣的同时,提升文学修养和艺术品位。其中,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登高》等诗词名篇写于重庆,广为流传。

4月22日晚8点,世界读书日前夜,《康震古诗词81课》由淘宝薇娅直播间独家先发,7分钟狂销4.3万余册。

“您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落座后,祝勇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在大学开设诗词课程,也长期从事文化传播普及工作,时间长了,我对一些经典诗词有了自己的想法。同时,我还注意到,中小学生学习的诗词篇目,教材中都有标准解读。很长一段时间,我想在这方面说一些话,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康震介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邀约下,他历时两年写成这本针对中小学生,讲述诗词赏析的书。

“写这本书比写专业论文下的功夫还要大。”康震直言,虽然这些诗词名篇读者大都耳熟能详,但对其进行阐释和赏析,既要有学术内涵,又要通俗易通,这并非易事。他说,首先,他在语言、解读方法等方面展开探索,针对读者的兴奋点进行书写,“在书写时,既要有自己的角度,又要让受众有所启发,还要蕴含一定学术功底,因此,写作时要不断权衡。”

听到康震这么说,祝勇感触颇深。他说,学者有和大众对话的责任,文化必须在更大的场域里进行对话交流。

很多文学大家也是艺术家

“艺术创造的伟大力量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空前迸发”

如何才能真正读懂古诗词?康震认为:“一首诗,不管怎样穿越时空,诗人浸润在诗中的创作初心恒久不移,这是诗作的内核;同时,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的人,对一首诗的感受、理解也各有不同,这是诗作内核的丰富与拓展。所有这些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读懂一首诗,一首诗也才能真正进入不同时代的人心。”

康震还讲到,深入理解古诗词作者,还不能仅限于学习研究他们的诗词作品。他说,很多古代大文学家还是书画家、政治家,可谓样样精通。培养一个官员,就是培养一个艺术家。很多官员利用业余时间写诗作画,成为如今文学史和书法史上的经典。

他举例说,苏轼的字和诗就是他的性格。读他的作品,就是读他的性格。他可能临摹了千千万万的贴,但他写出了自己,“在李白、苏轼等诗词大家的诗词和书法作品中,能感受到艺术创造的伟大力量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空前迸发。”

“几乎每个古代大文学家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可能苏轼本人也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我分成几本书来写。”祝勇笑称,鉴赏古代诗词与书法,应该联系起来。他说,短短几十个字的诗词,实则是文学家综合修养的体现。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在谈论苏轼的时候,很难把他作为诗书画、儒释道完美结合的综合体来看待,讲他的文学大都只讲文学,不会涉猎书画。讲王维时也是会忽略其作为大画家的身份。他认为,如果将文学家的诗词和书画割裂开来,可能有所损失,这是当今很多人不能完全理解和体会的一个事情。

祝勇介绍,为了全方位展现苏轼的艺术成就,他的新作《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就以故宫收藏的有关苏东坡的艺术藏品为切入点,从入仕、书法、绘画、文学等侧面,描述了苏东坡的艺术成就与人生境遇。他通过自己的阅读与游历,与苏东坡的心灵直接对话,展现了东坡先生这一千古奇才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世界。

希望更多青少年爱上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向前发展必须有庞大的社会基础”

比起诗词,书法作品囿于宣纸等载体的原因,流传的难度更大,这也造成了一些名家书法真迹展出时,引发观展热潮。

祝勇介绍,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是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台帖》。2018年,“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故宫博物院拉开帷幕,那时,祝勇工作异常繁忙,但他还是抽了一些时间,来到《上阳台帖》前欣赏了5分钟。用祝勇的话说,“真是有一种感动得流泪的冲动”。

康震也有类似经历。去年,“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时,康震也前去观展。“很多观众愣在那,盯着苏轼的字看。我想,他们是想把这些字印在身体里、眼睛里,可见中国人对先贤是时刻仰望的,文化的冲击力、感染力可以转变为信仰,这是一种特别具有震撼性的力量。”他反问道:“看到苏轼的字挪不开腿,这不正是中国人文化自信、文化信仰的体现吗?”

康震和祝勇一致认为,他们的著作都是在站在李白、苏轼等先贤的肩膀上,解读与阐释他们的创造,不可能与他们的创造比肩。

“我们只能心向往之,只能写我们为什么觉得他妙,为什么觉得他绝。中华民族什么时候还会有这种有巨大创造力的文化伟人出现呢?我非常期待。”康震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前提是受众要达到相当规模。他期待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能在他和祝勇的著作中得到一些启发,从而真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指望你变成李白、杜甫,只要学进去一首诗、一篇书法,意义就足够了。”

“中华文化向前发展必须有庞大的社会基础,几个人在书斋里吭哧吭哧,这没什么用。有了庞大受众基础,才有可能涌现大师。”祝勇说,希望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古诗词时,与其死记硬背,不如教会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热爱之后就会主动求索,之后面对古诗词作品时,才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情感交流,仿佛结识这些作品的作者一样。

重庆日报全媒体 赵迎昭

分享
新浪微博

李白杜甫这样的文化巨人何时再现?康震祝勇抖音直播间畅谈吸引6万网友围观

2021-09-09 07:43:44 来源:

9月8日晚,著名作家、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做客著名古典诗词专家康震的抖音直播间,畅聊康震的新书《康震古诗词81课》以及祝勇的著作《故宫的书法风流》《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吸引6万人次网友共赏线上文化盛宴。

二人虽首次见面,但交谈甚欢,用幽默的语言、独到的见解,让网友感受到诗词、书法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本诗词书籍7分钟狂销4.3万余册

“写这本书比写专业论文下的功夫还要大”

《康震古诗词81课》可谓是今年非常火爆的一本古典诗词类书籍。该书收录了康震精讲的从东汉三国至宋元明清的81首必读古诗词,小到字句意象、文史典故,大到诗人身世、人生心境,旁征博引,会通古今,共情式解读,多维度切入,引领读者穿越时光,去会晤千百年前诗人内心那些深情唯美、绚烂多姿的诗句,使读者在感悟诗词人生、品味诗词之美、赏玩诗词之趣的同时,提升文学修养和艺术品位。其中,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登高》等诗词名篇写于重庆,广为流传。

4月22日晚8点,世界读书日前夜,《康震古诗词81课》由淘宝薇娅直播间独家先发,7分钟狂销4.3万余册。

“您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落座后,祝勇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在大学开设诗词课程,也长期从事文化传播普及工作,时间长了,我对一些经典诗词有了自己的想法。同时,我还注意到,中小学生学习的诗词篇目,教材中都有标准解读。很长一段时间,我想在这方面说一些话,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康震介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邀约下,他历时两年写成这本针对中小学生,讲述诗词赏析的书。

“写这本书比写专业论文下的功夫还要大。”康震直言,虽然这些诗词名篇读者大都耳熟能详,但对其进行阐释和赏析,既要有学术内涵,又要通俗易通,这并非易事。他说,首先,他在语言、解读方法等方面展开探索,针对读者的兴奋点进行书写,“在书写时,既要有自己的角度,又要让受众有所启发,还要蕴含一定学术功底,因此,写作时要不断权衡。”

听到康震这么说,祝勇感触颇深。他说,学者有和大众对话的责任,文化必须在更大的场域里进行对话交流。

很多文学大家也是艺术家

“艺术创造的伟大力量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空前迸发”

如何才能真正读懂古诗词?康震认为:“一首诗,不管怎样穿越时空,诗人浸润在诗中的创作初心恒久不移,这是诗作的内核;同时,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的人,对一首诗的感受、理解也各有不同,这是诗作内核的丰富与拓展。所有这些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读懂一首诗,一首诗也才能真正进入不同时代的人心。”

康震还讲到,深入理解古诗词作者,还不能仅限于学习研究他们的诗词作品。他说,很多古代大文学家还是书画家、政治家,可谓样样精通。培养一个官员,就是培养一个艺术家。很多官员利用业余时间写诗作画,成为如今文学史和书法史上的经典。

他举例说,苏轼的字和诗就是他的性格。读他的作品,就是读他的性格。他可能临摹了千千万万的贴,但他写出了自己,“在李白、苏轼等诗词大家的诗词和书法作品中,能感受到艺术创造的伟大力量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空前迸发。”

“几乎每个古代大文学家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可能苏轼本人也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我分成几本书来写。”祝勇笑称,鉴赏古代诗词与书法,应该联系起来。他说,短短几十个字的诗词,实则是文学家综合修养的体现。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在谈论苏轼的时候,很难把他作为诗书画、儒释道完美结合的综合体来看待,讲他的文学大都只讲文学,不会涉猎书画。讲王维时也是会忽略其作为大画家的身份。他认为,如果将文学家的诗词和书画割裂开来,可能有所损失,这是当今很多人不能完全理解和体会的一个事情。

祝勇介绍,为了全方位展现苏轼的艺术成就,他的新作《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就以故宫收藏的有关苏东坡的艺术藏品为切入点,从入仕、书法、绘画、文学等侧面,描述了苏东坡的艺术成就与人生境遇。他通过自己的阅读与游历,与苏东坡的心灵直接对话,展现了东坡先生这一千古奇才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世界。

希望更多青少年爱上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向前发展必须有庞大的社会基础”

比起诗词,书法作品囿于宣纸等载体的原因,流传的难度更大,这也造成了一些名家书法真迹展出时,引发观展热潮。

祝勇介绍,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是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台帖》。2018年,“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故宫博物院拉开帷幕,那时,祝勇工作异常繁忙,但他还是抽了一些时间,来到《上阳台帖》前欣赏了5分钟。用祝勇的话说,“真是有一种感动得流泪的冲动”。

康震也有类似经历。去年,“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时,康震也前去观展。“很多观众愣在那,盯着苏轼的字看。我想,他们是想把这些字印在身体里、眼睛里,可见中国人对先贤是时刻仰望的,文化的冲击力、感染力可以转变为信仰,这是一种特别具有震撼性的力量。”他反问道:“看到苏轼的字挪不开腿,这不正是中国人文化自信、文化信仰的体现吗?”

康震和祝勇一致认为,他们的著作都是在站在李白、苏轼等先贤的肩膀上,解读与阐释他们的创造,不可能与他们的创造比肩。

“我们只能心向往之,只能写我们为什么觉得他妙,为什么觉得他绝。中华民族什么时候还会有这种有巨大创造力的文化伟人出现呢?我非常期待。”康震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前提是受众要达到相当规模。他期待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能在他和祝勇的著作中得到一些启发,从而真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指望你变成李白、杜甫,只要学进去一首诗、一篇书法,意义就足够了。”

“中华文化向前发展必须有庞大的社会基础,几个人在书斋里吭哧吭哧,这没什么用。有了庞大受众基础,才有可能涌现大师。”祝勇说,希望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古诗词时,与其死记硬背,不如教会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热爱之后就会主动求索,之后面对古诗词作品时,才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情感交流,仿佛结识这些作品的作者一样。

重庆日报全媒体 赵迎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