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让人重温“三线激情”的《火红年华》,导演王文杰:那时的“奉献”应该传给当下年轻人
三线建设那段日子的记忆,在今年国庆假期也因为央视大剧《火红年华》又回来了。

解读让人重温“三线激情”的《火红年华》,导演王文杰:那时的“奉献”应该传给当下年轻人

来源:上游新闻2021-10-04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这句和“三线建设”息息相关的话,应该会有无数50后、60后感同身受。与之相关,三线建设那段日子的记忆,在今年国庆假期也因为央视大剧《火红年华》又回来了。就在相关热议不断的时候,该剧导演王文杰接受了上游新闻记者采访,解读了创作、拍摄的幕后。

王文杰在圈内的名气已经无需多言,早年的热播大剧《红十字方队》就出自他手。他本次带来的《红火年华》表面上讲述的是四川攀枝花攀钢等知名企业如何从无到有,但其唤起更多观众共鸣的还是上世界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这个大背景。在网友热议中,已经有无数人直言,剧中主角们响应国家号召、纷纷不远千里进驻到大西南从零开始搞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当年的真实写照。

在采访中,王文杰一开始就坦言,能看到这样的评论自己非常欣慰。“就是因为现在年轻人们不太了解那段历史,我们才想要把这部戏展现给观众,让他们多了解一些那时人们的奉献精神。”王文杰说,这也是《火红年华》拍摄的最大动因。

正在追剧的观众应该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剧集的前半部分几乎用一个字就能概括:苦。王文杰也承认,这种“苦”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主角生活上的“苦”,也有他们工作、建设上的“苦”。比如到“川南钢铁”工地考察的男主夏方舟因为起重机超负荷运载的问题,和负责指挥的陈国民师傅起了争执,其实就是反映工作条件的“苦”。

在王文杰看来,整部《火红年华》的主题基本就是“奉献”二字。“三线精神,真的就是奉献呀。”王文杰说,“那些在三线建设中不惜牺牲自己青春的建设者们,他们无怨无悔地奉献,是需要向当代年轻人传达的。”

在开拍前做功课时,剧组查询当年的各种文献资料,走访攀枝花当地的博物馆、档案馆自不用说。这其中,让王文杰印象格外深刻的是一口锅,就是剧中人物“四大金刚”支起一口铁锅,在煮饭时热烈讨论未来事业那一幕出现的那口锅。“我看到过那口锅。”王文杰说,这个当年留下的实物对自己触动特别深。

王文杰还提到,整部《火红年华》中有两次“失火”的情节,这也是源自现实。“最早去的一批人根本就没有电用,住的也是茅草屋……抽烟、点油灯等很容易失火。”王文杰说,但即便是这样的条件,最早的三线建设者们也坚持扛了过来,“支撑他们的就是奋斗精神、奉献精神。”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分享
新浪微博

解读让人重温“三线激情”的《火红年华》,导演王文杰:那时的“奉献”应该传给当下年轻人

2021-10-04 08:34:59 来源: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这句和“三线建设”息息相关的话,应该会有无数50后、60后感同身受。与之相关,三线建设那段日子的记忆,在今年国庆假期也因为央视大剧《火红年华》又回来了。就在相关热议不断的时候,该剧导演王文杰接受了上游新闻记者采访,解读了创作、拍摄的幕后。

王文杰在圈内的名气已经无需多言,早年的热播大剧《红十字方队》就出自他手。他本次带来的《红火年华》表面上讲述的是四川攀枝花攀钢等知名企业如何从无到有,但其唤起更多观众共鸣的还是上世界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这个大背景。在网友热议中,已经有无数人直言,剧中主角们响应国家号召、纷纷不远千里进驻到大西南从零开始搞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当年的真实写照。

在采访中,王文杰一开始就坦言,能看到这样的评论自己非常欣慰。“就是因为现在年轻人们不太了解那段历史,我们才想要把这部戏展现给观众,让他们多了解一些那时人们的奉献精神。”王文杰说,这也是《火红年华》拍摄的最大动因。

正在追剧的观众应该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剧集的前半部分几乎用一个字就能概括:苦。王文杰也承认,这种“苦”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主角生活上的“苦”,也有他们工作、建设上的“苦”。比如到“川南钢铁”工地考察的男主夏方舟因为起重机超负荷运载的问题,和负责指挥的陈国民师傅起了争执,其实就是反映工作条件的“苦”。

在王文杰看来,整部《火红年华》的主题基本就是“奉献”二字。“三线精神,真的就是奉献呀。”王文杰说,“那些在三线建设中不惜牺牲自己青春的建设者们,他们无怨无悔地奉献,是需要向当代年轻人传达的。”

在开拍前做功课时,剧组查询当年的各种文献资料,走访攀枝花当地的博物馆、档案馆自不用说。这其中,让王文杰印象格外深刻的是一口锅,就是剧中人物“四大金刚”支起一口铁锅,在煮饭时热烈讨论未来事业那一幕出现的那口锅。“我看到过那口锅。”王文杰说,这个当年留下的实物对自己触动特别深。

王文杰还提到,整部《火红年华》中有两次“失火”的情节,这也是源自现实。“最早去的一批人根本就没有电用,住的也是茅草屋……抽烟、点油灯等很容易失火。”王文杰说,但即便是这样的条件,最早的三线建设者们也坚持扛了过来,“支撑他们的就是奋斗精神、奉献精神。”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