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这家博物馆点亮重庆文博高光时刻
25日下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庆祝建馆70周年系列活动在该馆正式启动。

砥砺奋进七十载 这家博物馆点亮重庆文博高光时刻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10-2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5日17时讯(记者 陈发源)今(25)日下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庆祝建馆70周年系列活动在该馆正式启动,作为系列活动重要活动之一——“我们:和博物馆一起走过的日子”特展也正式揭幕对外展出,依托博物馆史研究成果,展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个体和中国博物馆群体的时代故事,体现中国博物馆行业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发展变迁,向博物馆的建设者、从业者、关注者、热爱者推出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文献实物。

三次伟大的变革 七十年春秋助推文博事业发展

从1951年创建的西南博物院,到如今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其建立、发展和流变经历了时代特征鲜明的70年,承载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时期的特殊烙印。

1951年3月,在主政西南的邓小平亲自关心下,西南博物院在重庆正式开始创建。西南博物院初创之时就志存高远,科学规划,坚实起步,不仅汇聚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重庆地区积淀的文博资源,而且名师才俊云集,俨然成为西南文博翘楚。在短短4年多时间里,为重庆地区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4年,西南博物院改组为重庆市博物馆,业务范围也从整个西南地区缩小为重庆及周边地区。在新目标的指引下,全馆上下通力协作,在继续推进古遗址、墓葬的调查与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自然标本、革命文物与社建资料的征集与展示工作。

在重庆市博物馆时期,博物馆肩负起重庆文博事业的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探索发展路径,先后筹建衍生了红岩革命纪念馆、黄山陪都遗迹陈列馆、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等一批文博单位,奠定了重庆文博事业基本格局。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图片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提供)

2005年,出于三峡工程文物抢救保护工作的现实与展示长江三峡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新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加挂重庆博物馆牌子,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开放,在走过54年风雨春秋后,正式步入21世纪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新高潮时期。 

自2008年实行免费开放以来,这座崭新的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逾200万人次,先后跻身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单位)等。

一场特殊的展览 致敬一起奋斗的文博人

10月25日当天,为庆祝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馆70周年,由该馆推出的“我们:和博物馆一起走过的日子”特展,也正式揭幕亮相。

此次展览围绕《矢志文博 奠定基业 西南博物院时期》《继往开来 风雨兼程 重庆市博物馆时期》《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时期》三个不同时期,以时间轴的形式向大众展示该馆自成立以来七十年的峥嵘岁月。

走进展厅,一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源流演进示意图》格外醒目,作为本次展览的重点展品,这幅示意图梳理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从1951年筹建以来的源流发展演进,也涉及20世纪30年代以来重庆地区的相关文博机构。

不仅如此,展厅内还展出了《1951年8月制“西南博物院印”》《“西南区文物展览”预展开幕纪念来宾签名绸》《西南博物院全体职工签名绸》《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馆仪式签名册》等重要文物和文献,这些见证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长的历史文物,无不向观众讲述着七十年来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展厅注意到,在文物《1952年西南博物院工作证》展品前,一位老者驻足停留了许久。上前询问后得知,这位明天就将满90岁的龚廷万老人正是西南博物院第一批文博人,而让他停留久许的展品正是他当时的工作证件,谈起曾经工作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龚廷万指着文物《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文物调查征集小组使用的宣传旗帜》介绍到,这件宣传旗帜是1952年8月,同杨有润、徐鹏章一起沿川峡公路紧靠宝成铁路施工地段对沿线文物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工作时所制作的一面旗帜,用于对宣传文物保护工作。

1951年,年仅19岁的龚廷万便来到了西南博物院工作,从最初的照相师到工地挖掘,工作一干就是41年。让大家意外的是,退休后的龚廷万依然没有放弃对文物工作的热爱,一直坚持文物研究,至今已经出版8本有关考古工作的书籍,今年,由他编纂的《巴蜀汉代画像图典》也将出版,集纳了由他完成的1000多幅拓片图案。

一次特别的座谈会 老中青博物馆人共话文博未来

在当天的活动期间,“薪火相传七十年,聚力奋进新时代”建馆70周年座谈会也如期举办,老中青文博人相聚一起,牢记传承、凝聚力量、加强交流、共谋发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程武彦对博物馆70年来的荣誉成就和对为来的策划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

经过一代代博物馆人的艰辛努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已发展成为拥有四个馆区、7.1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并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博物馆(培育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共有藏品11.6405万件(套),涵盖书法、绘画、陶器、瓷器、铜器等35个类别,形成了以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历代书画、抗战文物、西南民族民俗文物等富有特色的藏品系列。

近年来,三峡博物馆不断创新策展机制、加强科研文保、提升教育功能、优化便民措施、促进博物馆文化传播,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成为重庆“城市会客厅”,被评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最具热度博物馆”“首届重庆文化旅游新地标”。

下一步,博物馆将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全面开放,文物安全体系优化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完备等方面充分发力,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基本实现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实现飞跃。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退休干部陈丽琼在交流发言时谈道,她是博物馆培养出来的一名文博人,尽管已经退休,但并没有间断文物考古工作,一直在培养学生,博物馆是知识殿堂、教学课堂,所以一直很热爱这项工作,热爱曾经工作的地方,希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越来越好。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重庆文博事业发展的缩影和见证,作为重庆文博的母馆,筚路褴褛,一直以来,他都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巴文化研讨方面,进一步推动《巴渝文化》的出版,共同促进文博事业发展,也希望博物馆取得更大的成就。

分享
新浪微博

砥砺奋进七十载 这家博物馆点亮重庆文博高光时刻

2021-10-25 21:02:16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5日17时讯(记者 陈发源)今(25)日下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庆祝建馆70周年系列活动在该馆正式启动,作为系列活动重要活动之一——“我们:和博物馆一起走过的日子”特展也正式揭幕对外展出,依托博物馆史研究成果,展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个体和中国博物馆群体的时代故事,体现中国博物馆行业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发展变迁,向博物馆的建设者、从业者、关注者、热爱者推出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文献实物。

三次伟大的变革 七十年春秋助推文博事业发展

从1951年创建的西南博物院,到如今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其建立、发展和流变经历了时代特征鲜明的70年,承载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时期的特殊烙印。

1951年3月,在主政西南的邓小平亲自关心下,西南博物院在重庆正式开始创建。西南博物院初创之时就志存高远,科学规划,坚实起步,不仅汇聚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重庆地区积淀的文博资源,而且名师才俊云集,俨然成为西南文博翘楚。在短短4年多时间里,为重庆地区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4年,西南博物院改组为重庆市博物馆,业务范围也从整个西南地区缩小为重庆及周边地区。在新目标的指引下,全馆上下通力协作,在继续推进古遗址、墓葬的调查与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自然标本、革命文物与社建资料的征集与展示工作。

在重庆市博物馆时期,博物馆肩负起重庆文博事业的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探索发展路径,先后筹建衍生了红岩革命纪念馆、黄山陪都遗迹陈列馆、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等一批文博单位,奠定了重庆文博事业基本格局。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图片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提供)

2005年,出于三峡工程文物抢救保护工作的现实与展示长江三峡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新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加挂重庆博物馆牌子,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开放,在走过54年风雨春秋后,正式步入21世纪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新高潮时期。 

自2008年实行免费开放以来,这座崭新的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逾200万人次,先后跻身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单位)等。

一场特殊的展览 致敬一起奋斗的文博人

10月25日当天,为庆祝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馆70周年,由该馆推出的“我们:和博物馆一起走过的日子”特展,也正式揭幕亮相。

此次展览围绕《矢志文博 奠定基业 西南博物院时期》《继往开来 风雨兼程 重庆市博物馆时期》《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时期》三个不同时期,以时间轴的形式向大众展示该馆自成立以来七十年的峥嵘岁月。

走进展厅,一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源流演进示意图》格外醒目,作为本次展览的重点展品,这幅示意图梳理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从1951年筹建以来的源流发展演进,也涉及20世纪30年代以来重庆地区的相关文博机构。

不仅如此,展厅内还展出了《1951年8月制“西南博物院印”》《“西南区文物展览”预展开幕纪念来宾签名绸》《西南博物院全体职工签名绸》《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馆仪式签名册》等重要文物和文献,这些见证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长的历史文物,无不向观众讲述着七十年来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展厅注意到,在文物《1952年西南博物院工作证》展品前,一位老者驻足停留了许久。上前询问后得知,这位明天就将满90岁的龚廷万老人正是西南博物院第一批文博人,而让他停留久许的展品正是他当时的工作证件,谈起曾经工作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龚廷万指着文物《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文物调查征集小组使用的宣传旗帜》介绍到,这件宣传旗帜是1952年8月,同杨有润、徐鹏章一起沿川峡公路紧靠宝成铁路施工地段对沿线文物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工作时所制作的一面旗帜,用于对宣传文物保护工作。

1951年,年仅19岁的龚廷万便来到了西南博物院工作,从最初的照相师到工地挖掘,工作一干就是41年。让大家意外的是,退休后的龚廷万依然没有放弃对文物工作的热爱,一直坚持文物研究,至今已经出版8本有关考古工作的书籍,今年,由他编纂的《巴蜀汉代画像图典》也将出版,集纳了由他完成的1000多幅拓片图案。

一次特别的座谈会 老中青博物馆人共话文博未来

在当天的活动期间,“薪火相传七十年,聚力奋进新时代”建馆70周年座谈会也如期举办,老中青文博人相聚一起,牢记传承、凝聚力量、加强交流、共谋发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程武彦对博物馆70年来的荣誉成就和对为来的策划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

经过一代代博物馆人的艰辛努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已发展成为拥有四个馆区、7.1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并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博物馆(培育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共有藏品11.6405万件(套),涵盖书法、绘画、陶器、瓷器、铜器等35个类别,形成了以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历代书画、抗战文物、西南民族民俗文物等富有特色的藏品系列。

近年来,三峡博物馆不断创新策展机制、加强科研文保、提升教育功能、优化便民措施、促进博物馆文化传播,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成为重庆“城市会客厅”,被评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最具热度博物馆”“首届重庆文化旅游新地标”。

下一步,博物馆将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全面开放,文物安全体系优化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完备等方面充分发力,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基本实现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实现飞跃。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退休干部陈丽琼在交流发言时谈道,她是博物馆培养出来的一名文博人,尽管已经退休,但并没有间断文物考古工作,一直在培养学生,博物馆是知识殿堂、教学课堂,所以一直很热爱这项工作,热爱曾经工作的地方,希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越来越好。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重庆文博事业发展的缩影和见证,作为重庆文博的母馆,筚路褴褛,一直以来,他都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有着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巴文化研讨方面,进一步推动《巴渝文化》的出版,共同促进文博事业发展,也希望博物馆取得更大的成就。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