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伟大城市的英雄儿女——读《太平门》有感
纵观古今,一座伟大的城市,必有其英雄儿女,亦必有用心之有缘人,记录传颂他们的故事,铭记历史、启迪后人。而重庆,就是一座这样的城市。
最近徐鹏与张龙龙先生联合创作,讲述一百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重庆革命史的长篇小说《太平门》,上市不到一个月便售罄,加印版更是创下了三天售罄的传奇记录。在这样一个短视频和听书的时代,一本主旋律的纯文学纸质作品取得如此销量和年轻人的关注,是极其罕见的。笔者系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资格和能力对这部作品进行文学评论,只能试图从教育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获得如此成功的原因。
《太平门》填补了描写川渝地区1910—1920年早期革命的文学空白,从这个意义上说,其被媒体和读者誉为“重庆的《觉醒年代》”并不为过。一般教材或书籍,在这个时空的着笔往往投向辛亥首义之城武汉或保路运动中心城市成都;实际上,重庆人民在清末民初“千年变局”之关键时刻,自有其重要贡献和地位,堪比钓鱼城抵御蒙元和抗日战争战时首都这两个重要时期。
出生于1985年的徐鹏先生自少年便是才子,还是高考作文满分得主,对于文字的娴熟应用自不足为奇,其好友张龙龙亦是多年历史研究者。这部由十七章构成的长篇小说,可贵的并不是其叙事之流畅和结构之精巧,而是文字里面饱含的情怀、热血和真诚。书中塑造的徐春风、辛佑国、华少昌、华咸声等人物,固然是虚构的,但熟悉中国近代史的读者,从中不难看到不少英雄人物的身影。比起刻板的历史教科书或是过度娱乐化的演绎,《太平门》在史实框架下有血有肉的人物、真情真挚的创作,以及笔下那通达人心的好故事,才成为众多青年读者看重的好作品,也激发出了大家的家国情怀。
徐鹏先生不仅是畅销书作家,更在致公党和欧美同学会担任重要职务,收集整理早期留学英雄的历史资料自是其职责范畴。张龙龙有多年宣传部门工作经验,但因此契机,创作《太平门》,二人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中外教育交流的历史及其发展。近代重庆还走出过晏阳初、陶行知等世界知名的教育家,他们的成长足迹,一般是出国学习深造、回国造福桑梓。今天,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融、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格局中,中国教育能否走出去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太平门》启发了新的思考。
据悉,《太平门》是徐鹏先生计划创作的“重庆近代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魁星楼》的历史背景是1921—1936年,第三部《歌乐山》的背景则是1937—1949年,用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话便是:“这三部作品相辅相成,会将把从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重庆历史、文化、革命史串联起来,通过各个阶层的命运变迁来反映那段大时代的波澜壮阔,让重庆的革命精神通过文字的力量传承下去。”
徐鹏的笔名叫易水寒,他朋友圈的签名便是“笔中易水寒,笔下尽峰峦,极目山河远,此心天地宽”。三部曲的首部取得如此成功,另外两部就更加令人期待。在如今这个流量和浮躁充斥的环境下,振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已经走向历史舞台,《少年中国说》仍应被唱响。笔者期待既是作家、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徐鹏先生,为热情的读者、尤其为青年一代,奉献更多充满正能量价值观的佳作。
(作者:邹晓东,系秉仁书院院长、中国STEM教育协作联盟主席、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导师 图/重庆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