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主题 坚守艺术初心 歌剧《尘埃落定》专家座谈会召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4日06时讯(记者 杜典韵)12月3日,歌剧《尘埃落定》专家座谈会在重庆市歌剧院会议室召开,剧目主要创演团队以及相关专家等参会,就歌剧《尘埃落定》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研讨。
紧扣时代主题,彰显责任担当
据重庆市歌剧院院长刘光宇介绍,歌剧《尘埃落定》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出品,于2018年12月在重庆首演。其故事改编自当代作家阿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小说,通过一个土司少爷的故事,反映了康巴地区土司制度走向衰亡的过程,讲述了一个腐朽制度崩溃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首演至今,歌剧《尘埃落定》已先后获得第24届曹禺剧本奖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剧目奖、最佳编剧奖等奖项,并成功入选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更是先后入选文旅部2018年、2019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并入围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等多个艺术扶持项目。日前,该剧亮相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并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
“能够获得如此好的成绩,这得益于市歌剧院打造出了民族的大众、科学的精品。”市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廖春红表示。这些荣誉的获得,与这部剧背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密不可分。重庆市歌剧院按照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委的要求,结合时代背景,紧抓重要节点,在重大事件上以文艺形式积极自觉响应。“这部作品从原作到创作者、表演者、制作者,从头到尾都显示出一种民族担当。从歌剧院过往创作的《钓鱼城》等作品可以看出,这个团队有很强的责任担当意识,始终把院团的创作和民族的命运发展主动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搞创作的必须具备的东西。”重庆演出公司艺术总监、一级作曲赵建民表示。
“艺术能不能反映生活,要看艺术家能否把典型性变为社会的普遍性,从而唤醒观众的共鸣。”刘光宇说,在创作上,重庆市歌剧院始终坚持“两深”——即深刻地表达时代本质特征、深度地关注人的精神活动。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诉求下,重庆市歌剧院才能不断推出紧扣时代背景、与当下现实息息相关的佳作,不断用歌剧发出重庆之声、中国之声。
汇集专家力量,紧抓创作质量
重庆市戏剧家协会原主席申列荣表示:“相比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歌剧可以说是‘重工业’,因为需要音乐、剧本、演员、乐队等方方面面的配合,耗时耗力,所以总结和推广市歌剧院在抓创作、精品方面的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如歌如吟如诗如画,蝶儿摇曳了花香,是谁在把谁牵挂……”这首朗朗上口、又极富民族风味的《尘埃落定》经典唱段《情话》出自该剧的作曲、国家一级作曲孟卫东之手。据重庆市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姜明介绍,在今年举行的第十三届金钟奖比赛现场,就有参赛选手把《情话》作为参赛曲目,“可以看出,这部剧不仅获得了专家领导的认可,还收获了社会层面的肯定,观众也十分喜欢,这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说,《尘埃落定》的成功奠定了重庆歌剧艺术在全国的专业地位。”
除了优秀的主创团队,重庆市歌剧院本着精品路线的定位,将自有专家、市级专家、文旅部专家组织起来,前后研讨和修改20余次,收获很多关键性意见,为剧目的质量保驾护航。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一级演员程联群听后激动地表示:“各级专家参与的过程以及前后二十余次的修改,造就了这部精品,这一点让我深受启发。”
同时,在不断邀请专家参与创作与修改的过程中,重庆市歌剧院不忘培养建设自身人才队伍,坚持让自身院团的演员担纲主要角色,让演员随着剧目、院团、时代成长。“在参与这个戏的过程中,我从各位专家身上学习良多,这必将对我未来的艺术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市歌剧院首席指挥梁君表示。
坚守艺术初心,探索歌剧发展
现场专家一致表示,这部歌剧的成功,是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文艺工作加强领导、支持关心的结果,也是我市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的结果,更是市歌剧院多年以来坚守艺术理想,坚持艺术追求的结果。
“纵观市歌剧院近年来推出的作品,《钓鱼城》《尘埃落定》《一江清水向东流》……他们已经逐渐探索出一条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歌剧发展路径,既运用西洋歌剧的艺术手法,又主要挖掘运用民族艺术的表达方式,来讲好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中国故事。”姜明表示。
重庆民乐团团长、一级指挥何建国表示:“期待下一步,市歌剧院能够思考如何‘走出去’,扩大影响力,争取在世界舞台上用中文唱歌剧,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首演至今,《尘埃落定》已经上演了四十多场。为了适应不同的演出条件,我们编排了经典版、驻场版、巡演版、音乐会版等多个版本。未来我们将尽力多多演出,让更多的观众感受这部剧的魅力,让这部诞生于重庆的民族歌剧,在祖国的大地上发出越来越响亮的声音。”刘光宇表示。
(图片由重庆市歌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