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吴景娅畅谈《山河爽朗》:当我们和城市融为一体时,生命将不再单薄和渺茫
1月15日下午,散文集《山河爽朗》分享会在重庆图书馆举行。在活动中,重庆市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吴景娅畅谈了创作该书的初衷,带给读者关于家乡和文学的思考。
《山河爽朗》择选了吴景娅近年来有关重庆的散文作品汇以成集,2020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后,于2021年入选“书香重庆”十大年度好书,又于近日获得第九届重庆文学奖,被誉为“写给重庆的情书”。
“《山河爽朗》是我写给重庆的情书,也是忏悔信。”落座后,听到分享会嘉宾、重庆邮电大学国际汉语教师杨文胜提问创作初衷时,吴景娅坦诚地说,在她的人生历程中,很长一个阶段是在否定重庆、反感重庆,最大愿望是脱离重庆,投奔到自认为很有意思的地方。因此,她曾离开重庆,在广西北海工作多年。
远离故乡后,吴景娅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了解、亲近过故乡,内心对重庆的认识是浅薄而苍白的。吴景娅的一番话让杨文胜很有感触。他说:“只有经历一次生命的放逐和回望,才能看清故乡真正的模样。”
返渝后,随着对故乡了解得越来越深入,吴景娅觉得作为重庆人,应该用情书写这座独一无二的城市。在她看来,重庆是给诗人和艺术家提供太多灵感的“大本营”。她激动地说,在历史上,李白、杜甫、刘禹锡等太多诗人在重庆写下不朽诗篇,整个三峡就是盛满诗意的水流;抗战时期,徐悲鸿、傅抱石等太多艺术家在重庆这片山水中汲取灵感,成为一方面的大家。如今,谈到中国的文学史、艺术史,必然绕不开重庆。可见,重庆并不缺少文化,而是写作者缺乏发现重庆文化底蕴的眼睛。
“我们的生命是这座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只是过客,而这座城市会永恒,这个世界依然生生不息。当我们和城市融为一体,挖掘与书写她的历史文化时,生命中将不再充斥苍茫感和单独感,不再单薄和渺茫。”吴景娅说,重庆人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平庸的,而是在令人惊心动魄的城市里。一座城市就是人聚集的地方,就是文化聚集、碰撞、交流的地方,有这些才叫大都市。她欣喜地看到,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氛围更加浓郁,人们因为有了文艺的滋养更加自信、幸福和爽朗。
吴景娅还谈到了散文创作。“我很怕有人说我的文章是美文。我觉得‘美文’这个词有点泛滥,如今,我避免把文章写得很美。”吴景娅回忆,她的第二本书《与谁共赴结局》(2000年出版)追求语言的极致,诗人傅天琳读后评价,文章的确很美,读了一篇、两篇觉得很舒服,但读完整本书就有些累了。傅天琳建议,文章中不要处处都是高潮,语言应该追求画面感、平实感。
这番话让吴景娅琢磨了很久。“《山河爽朗》很少用形容词和成语。我对成语很反感,这是偷懒的人用的,文章应该呈现一种画面感,把人带到场景中去。”吴景娅认为,语言不是独立的,而是为内容服务的,语言越花哨越恐怖。近期,她将参与拍摄“文学作品中的重庆”活动,用短视频的形式给网友推介自己热爱的故乡。她还期待更多青年作家关注重庆、书写重庆,把重庆的美发掘出来,介绍给更多读者。
重庆日报全媒体 赵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