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送行者②|“我坚持的,是生命最后一站的体面”
【开栏语】
清明时节,满眼的黄桷树开始换叶;
一棵枯叶落,一棵新芽起,
轻飘飘的枯黄落叶,却似沉甸甸的落幕人生,
雨后吐新绿,却是生命律动的缘起,
落叶与新芽,死生亦大,终期于尽。
从高庙村2号地铁口出了地面,拐进一条岔路口巷道,里侧栽着一排落叶与新芽齐现的黄桷树,树下提供殡仪服务的商铺鳞次栉比,顺着往里走,就到了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
这是一个谈论生与死的地方,宁静而哀伤,庄重而深情。殡仪服务接待员、礼仪师、遗体火化师、骨灰寄存管理员……在殡仪馆里,有着一群真诚而纯净的人,他们在离别中反复练习,守护着人世间最后的尊严,倾听着逝者生前的故事和荣耀,宽慰着生者的哀痛和追思。清明将至,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最美送行者”,聆听他们的故事。
从褪下军装,正式换上火化车间工作服的那一刻起,李唐健才明白有些职业是需要勇气的,比如那些沾染了某种悲伤气息的职业——遗体火化师。
从业十三载,李唐健眼底是对生命的敬畏,这种敬畏滋养着他面对死亡的勇气,只有一个对生命有着足够敬畏的人,才能理解死亡究竟是多么的残酷,才能准确而冷静的把握送别生命最后一程,那应有的仪式感。
直面偏见
每份职业都有存在的意义
1990年1月出生的李唐健,是最早的一批90后。
2009年,只有十九岁的他,泪洒告别战友,褪下一身“橄榄绿”光荣退伍。
退伍后,他选择报考石桥铺殡仪馆,最终担任了一名遗体火化师。
在当时一众同事中,李唐健是年纪最小的。十九岁的他第一次直面死亡,还是在实习的时候。
他的师傅让他为一位逝者整理遗容,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他真的与逝者遗体面对面时,心里还是忍不住的发慌,双手也止不住的发抖。
最后在师傅的催促下,他几乎是眯着眼为逝者整理了遗容。
除了要克服心理上的不适,李唐健还要面对外界对这个职业的偏见。
李唐健腆着脸笑着说:“有人说我们这个职业,说好听一点儿是遗体火化师,不好听就是有点儿晦气的工作。”
令他至今都记忆深刻是,有一次凌晨五点叫了出租车,然而司机听说目的地是殡仪馆后,说什么也不肯,赶着让他下了车。
后来,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李唐健也学会刻意隐瞒自己的职业。
对于外界看法,他表示可以理解,“每份职业都有存在的意义,但有些人就是难以接受死亡,所以才会恐惧死亡。”
多年来,这些负面的情绪并没有太多影响到李唐健,相反,在谈及沉重的话题时,他总是坦然自若,甚至神情里有一丝豁达,或许这与他的工作性质,以及家人朋友对他的支持和认可有关。
严谨以待
让每一位逝者有尊严地离开
早上7点半,他们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为逝者整理遗容、准备简单的告别仪式、火化遗体、骨灰装拣、移交家属、清洁火化炉,这就是李唐健和每一个遗体火化师日常工作内容。
李唐健介绍,如今遗体火化基本实现自动化操作,减轻了不少工作负担。但除了外界以为的简单“按按钮”,其实还要注意很多细节。
“零出错,才能保证对逝者的尊重。”
如在遗体火化过程中,李唐健需要反复进行火化仪器的温度调节、定时察看火化情况并适时做一些调整;在火化炉空置时,还要对火化设备进行维护与检修,确保遗体顺利火化不出现任何差错。
从业十三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当中,李唐健还遇到不少令他动容的场景。
他目睹过逝者被推进火化炉后,家属一直掩面膝跪到火化结束的感人一幕;也感喟幼小生命的消逝,年轻父母撕心裂肺嚎啕的场面;也受过因悲伤过度,醉酒耍酒疯的家属破口大骂的委屈……
在耳闻目睹了这些复杂又纯粹的情感后,李唐健越发感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告别之时,都希望能有所安慰、有所关怀、有所帮助。
而他作为遗体火化师所能做的,便是给逝者最后的帮助,让逝者能够有尊严地离开。
珍惜当下
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全体请肃立,面向亲人致以最后深深的三鞠躬。”
李唐健面对逝者遗体,眼里早已没有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对死之尊重,生之价值。
他面色庄重,朝着逝者深深的三鞠躬,以示敬意,这简短的遗体告别仪式就结束了。
与李唐健的交谈中,可以感受到他其实非常活泼、乐观,并非工作状态中那般严肃。
这十三年,他目睹太多的生离死别,他一直在强调:“你永远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所以一定要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少计较得失,开心最重要。”
十九岁,人生才真正开始,选择了遗体火化师,后悔过吗?李唐健看了一眼窗外,认真的思考这个假设。
良久,他说,他从未后悔过选择遗体火化师的职业,如果能回到十三年前,遗体火化师依旧会是他选择之一。
从十九岁入行到而立之年、成家立业,这份职业已经陪伴他十三年,期间经历了成长、青春、恋爱、成家的重要人生阶段。
现在的李唐健,早已褪去当年的青涩与懵懂,不会去在意外界对他们的看法,面对生活中的得失也都能够坦然处之,对于这份工作他始终是对死亡抱有敬意,犹如对待生的真诚。
“外界对殡葬服务从业者能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就更好了。”这是李唐健的呼吁,也是所有殡葬服务业从业者的冀望。(文/王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