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送行者①|“我守护的,是那些闭幕的人生”
每一盒送进石桥铺殡仪馆的骨灰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有的会被带回老家,有的会送进公墓,有的则会寄存在千秋堂里……

最美送行者①|“我守护的,是那些闭幕的人生”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4-03

【开栏语】

清明时节,满眼的黄桷树开始换叶;

一棵枯叶落,一棵新芽起,

轻飘飘的枯黄落叶,却似沉甸甸的落幕人生,

雨后吐新绿,却是生命律动的缘起,

落叶与新芽,死生亦大,终期于尽。

从高庙村2号地铁口出了地面,拐进一条岔路口巷道,里侧栽着一排落叶与新芽齐现的黄桷树,树下提供殡仪服务的商铺鳞次栉比,顺着往里走,就到了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

这是一个谈论生与死的地方,宁静而哀伤,庄重而深情。殡仪服务接待员、礼仪师、遗体火化师、骨灰寄存管理员……在殡仪馆里,有着一群真诚而纯净的人,他们在离别中反复练习,守护着人世间最后的尊严,倾听着逝者生前的故事和荣耀,宽慰着生者的哀痛和追思。清明将至,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最美送行者”,聆听他们的故事。

1
刘宇工作的地方——千秋堂 石桥铺殡仪馆供图 华龙网发

每一盒送进石桥铺殡仪馆的骨灰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有的会被带回老家,有的会送进公墓,有的则会寄存在千秋堂里……

跟随工作人员穿过树荫下的台阶,就能看到一幢白砖绿窗的建筑,砖红色的牌匾上印着“千秋堂”三个烫金大字,这里是逝者的安息地,也是刘宇和同事们工作的地方。

49岁的刘宇在殡仪馆工作了28年,现任屏鼎山墓园骨存组班组长。在他看来,自己的职责就是守护好这些已经闭幕的人生。

转变心态

从抵触到成为终身的事业

1994年,刚踏入社会的刘宇,对殡仪馆的工作并不满意。“那个时候殡葬工作还没有完全得到社会的认可,大家都不了解这个职业,对这个工作也带有偏见,包括我自己。”刘宇说,因为自己从事的职业,也遭受过不少非议。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殡葬工作越来越透明,人们对殡葬行业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刘宇的工作逐渐被人们接受。

1
工作中的刘宇 石桥铺殡仪馆供图 华龙网发

千秋堂是同时与家属、逝者“打交道”的地方,除了日常的接待工作,刘宇和其他骨存组的同事还要疏导很多丧者家属的情绪。

其中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每天都来千秋堂看望外婆的年轻女孩。“有一次我下班开车回家,发现她走在马路中间,神情很恍惚。”

在交谈中刘宇了解到,女孩是外婆一手拉扯长大的,对至亲的思念让她久久不能回归生活的正轨。作为父亲的刘宇更能知道亲情的浓厚。他告诉女孩,逝去的老人一定更希望在世亲人能早些摆脱悲恸的情绪,积极地面对生活。

安慰似乎有了效果,女孩后面来殡仪馆的次数越来越少,刘宇也放下心来。

“每次服务完丧者家属,他们都会真诚表达感谢,让我觉得做这些事情是有意义的。守护离世的人也是在为人民服务,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从偏见到尊敬,刘宇见证的不仅仅是人们对殡仪事业看法的变化,还有石桥铺殡仪馆的变化。新员工越来越年轻、设备越来越先进、环境也越来越好,殡仪馆和员工一起在“成长”。

“以馆为家”

28年的守护和3代人的深耕

1
年轻时的刘宇 石桥铺殡仪馆供图 华龙网发

从业年28年,从火化车间到骨存组,刘宇把自己的事业和石桥铺殡仪馆牢牢地系在了一起。

“刚开始觉得这份职业比较稳定,现在更多的是责任感。”

刘宇每天的工作都很饱和。平日里,千秋堂平均每天要接待40至50名前来寄存、领取和看望的丧者家属,作为班组长的他要负责引导丧者家属、介绍丧葬习俗、员工考勤、传达和执行部门负责人及馆领导布置的任务、解决突发问题等。

从协助办理证明到祭拜再到出馆,刘宇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场景。在清明节、春节等最忙碌的重大祭祀节日,有时可能要连续加十几天班。

1
刘宇整理骨灰盒 石桥铺殡仪馆供图 华龙网发

“这是一份需要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的职业。”刘宇掸去骨灰存放架上的灰尘说,“我们看护的不仅仅是骨灰盒,更是丧者家属的重托,这项工作必须零失误。”

千秋堂一共四层楼,共存放一万多个骨灰盒,虽然智能设备为每一个骨灰盒都录入了身份信息,但刘宇还是会定时组织巡查,确保骨灰盒看护工作万无一失。

刘宇出生在“殡仪世家”,初入社会的他在母亲带领下接触了殡葬行业,如今自己的儿子也进入石桥铺殡仪馆火葬车间工作,闲暇时候他也会作为前辈跟儿子交流和指导。

28年的坚守和3代人的深耕,让刘宇对殡仪馆的感情越来越深。“我现在是以馆为家了。”刘宇打趣地说到,“我真心希望殡葬行业越发展越好。”

创新改革

带头打造灵位祭祀“新样板”

千秋堂在推行灵位祭祀前,家属祭拜都是取出骨灰盒,前往户外祭拜台祭拜。这种祭奠方式很容易使骨灰盒受损,甚至出现放错位置的现象,还有一小部分人祭拜时没有完善取灰手续就取走骨灰盒,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另外,骨灰盒重量不轻,祭拜台又分布在阶梯的两旁,一些年事已高、腿脚不方便的丧者家属在祭拜过程中随时面临着摔倒的风险。

刘宇意识到,推行灵位祭祀方式迫在眉睫。

灵位祭祀是指领取丧者灵牌进行祭拜的祭祀方式。这种方式省去了祭拜时要将骨灰领取和放回时的审核环节,节省大量时间的同时也极大地避免了祭祀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

“其实,按照传统的殡葬习俗,除非下葬、迁葬,丧者的骨灰是不宜随意移动的,推行灵位祭祀也是在传承正确的殡葬文化。”

推行起初,刘宇要向每一个来千秋堂的家属讲解灵位祭祀的好处、流程和注意事项。大多数家属听过刘宇的讲解后都表示支持,偶尔遇到一些相对固执的家属,刘宇也会耐心劝导。

在灵位祭祀逐渐形成了固定流程后,刘宇和殡仪馆的同事也开始探索更加有效率的宣传方式。他们在千秋堂大门前、电梯口张贴了很多精心绘制的灵位祭祀的流程。很多家属看过后都表示这些资料清晰易懂,对引导祭祀提供了很大帮助。

目前,刘宇带头推动的灵位祭祀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官方数据统计,在2021年春节祭祀期间,采用灵位祭祀的家属已高达99%。

临近退休的年纪,依然奔走在改革一线。年轻同事眼中的刘老师是个敬业的“劳模”。

目前已小有成效的灵位祭祀改革并没有让刘宇的脚步停滞,谈到以后的工作计划,刘宇微笑着说,传统祭祀中燃烧香烛纸钱的尘雾污染环境,还会带来火灾的风险,下一步他会将工作重点放在改变祭扫方式,提倡文明无烟祭祀。

生与死是两个极端对抗的字眼,同时也是永恒不变的人生话题。在石桥铺殡仪馆里,和刘宇一样每天和丧者骨灰“打交道”的骨存组工作人员共有9人。

他们所做的,便是守护逝者,告慰生者,为这些曾经璀璨过的人生拉上幕帘。(文/陈思宇)

分享
新浪微博

最美送行者①|“我守护的,是那些闭幕的人生”

2022-04-03 09:26:25 来源:

【开栏语】

清明时节,满眼的黄桷树开始换叶;

一棵枯叶落,一棵新芽起,

轻飘飘的枯黄落叶,却似沉甸甸的落幕人生,

雨后吐新绿,却是生命律动的缘起,

落叶与新芽,死生亦大,终期于尽。

从高庙村2号地铁口出了地面,拐进一条岔路口巷道,里侧栽着一排落叶与新芽齐现的黄桷树,树下提供殡仪服务的商铺鳞次栉比,顺着往里走,就到了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

这是一个谈论生与死的地方,宁静而哀伤,庄重而深情。殡仪服务接待员、礼仪师、遗体火化师、骨灰寄存管理员……在殡仪馆里,有着一群真诚而纯净的人,他们在离别中反复练习,守护着人世间最后的尊严,倾听着逝者生前的故事和荣耀,宽慰着生者的哀痛和追思。清明将至,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最美送行者”,聆听他们的故事。

1
刘宇工作的地方——千秋堂 石桥铺殡仪馆供图 华龙网发

每一盒送进石桥铺殡仪馆的骨灰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有的会被带回老家,有的会送进公墓,有的则会寄存在千秋堂里……

跟随工作人员穿过树荫下的台阶,就能看到一幢白砖绿窗的建筑,砖红色的牌匾上印着“千秋堂”三个烫金大字,这里是逝者的安息地,也是刘宇和同事们工作的地方。

49岁的刘宇在殡仪馆工作了28年,现任屏鼎山墓园骨存组班组长。在他看来,自己的职责就是守护好这些已经闭幕的人生。

转变心态

从抵触到成为终身的事业

1994年,刚踏入社会的刘宇,对殡仪馆的工作并不满意。“那个时候殡葬工作还没有完全得到社会的认可,大家都不了解这个职业,对这个工作也带有偏见,包括我自己。”刘宇说,因为自己从事的职业,也遭受过不少非议。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殡葬工作越来越透明,人们对殡葬行业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刘宇的工作逐渐被人们接受。

1
工作中的刘宇 石桥铺殡仪馆供图 华龙网发

千秋堂是同时与家属、逝者“打交道”的地方,除了日常的接待工作,刘宇和其他骨存组的同事还要疏导很多丧者家属的情绪。

其中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每天都来千秋堂看望外婆的年轻女孩。“有一次我下班开车回家,发现她走在马路中间,神情很恍惚。”

在交谈中刘宇了解到,女孩是外婆一手拉扯长大的,对至亲的思念让她久久不能回归生活的正轨。作为父亲的刘宇更能知道亲情的浓厚。他告诉女孩,逝去的老人一定更希望在世亲人能早些摆脱悲恸的情绪,积极地面对生活。

安慰似乎有了效果,女孩后面来殡仪馆的次数越来越少,刘宇也放下心来。

“每次服务完丧者家属,他们都会真诚表达感谢,让我觉得做这些事情是有意义的。守护离世的人也是在为人民服务,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从偏见到尊敬,刘宇见证的不仅仅是人们对殡仪事业看法的变化,还有石桥铺殡仪馆的变化。新员工越来越年轻、设备越来越先进、环境也越来越好,殡仪馆和员工一起在“成长”。

“以馆为家”

28年的守护和3代人的深耕

1
年轻时的刘宇 石桥铺殡仪馆供图 华龙网发

从业年28年,从火化车间到骨存组,刘宇把自己的事业和石桥铺殡仪馆牢牢地系在了一起。

“刚开始觉得这份职业比较稳定,现在更多的是责任感。”

刘宇每天的工作都很饱和。平日里,千秋堂平均每天要接待40至50名前来寄存、领取和看望的丧者家属,作为班组长的他要负责引导丧者家属、介绍丧葬习俗、员工考勤、传达和执行部门负责人及馆领导布置的任务、解决突发问题等。

从协助办理证明到祭拜再到出馆,刘宇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场景。在清明节、春节等最忙碌的重大祭祀节日,有时可能要连续加十几天班。

1
刘宇整理骨灰盒 石桥铺殡仪馆供图 华龙网发

“这是一份需要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的职业。”刘宇掸去骨灰存放架上的灰尘说,“我们看护的不仅仅是骨灰盒,更是丧者家属的重托,这项工作必须零失误。”

千秋堂一共四层楼,共存放一万多个骨灰盒,虽然智能设备为每一个骨灰盒都录入了身份信息,但刘宇还是会定时组织巡查,确保骨灰盒看护工作万无一失。

刘宇出生在“殡仪世家”,初入社会的他在母亲带领下接触了殡葬行业,如今自己的儿子也进入石桥铺殡仪馆火葬车间工作,闲暇时候他也会作为前辈跟儿子交流和指导。

28年的坚守和3代人的深耕,让刘宇对殡仪馆的感情越来越深。“我现在是以馆为家了。”刘宇打趣地说到,“我真心希望殡葬行业越发展越好。”

创新改革

带头打造灵位祭祀“新样板”

千秋堂在推行灵位祭祀前,家属祭拜都是取出骨灰盒,前往户外祭拜台祭拜。这种祭奠方式很容易使骨灰盒受损,甚至出现放错位置的现象,还有一小部分人祭拜时没有完善取灰手续就取走骨灰盒,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另外,骨灰盒重量不轻,祭拜台又分布在阶梯的两旁,一些年事已高、腿脚不方便的丧者家属在祭拜过程中随时面临着摔倒的风险。

刘宇意识到,推行灵位祭祀方式迫在眉睫。

灵位祭祀是指领取丧者灵牌进行祭拜的祭祀方式。这种方式省去了祭拜时要将骨灰领取和放回时的审核环节,节省大量时间的同时也极大地避免了祭祀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

“其实,按照传统的殡葬习俗,除非下葬、迁葬,丧者的骨灰是不宜随意移动的,推行灵位祭祀也是在传承正确的殡葬文化。”

推行起初,刘宇要向每一个来千秋堂的家属讲解灵位祭祀的好处、流程和注意事项。大多数家属听过刘宇的讲解后都表示支持,偶尔遇到一些相对固执的家属,刘宇也会耐心劝导。

在灵位祭祀逐渐形成了固定流程后,刘宇和殡仪馆的同事也开始探索更加有效率的宣传方式。他们在千秋堂大门前、电梯口张贴了很多精心绘制的灵位祭祀的流程。很多家属看过后都表示这些资料清晰易懂,对引导祭祀提供了很大帮助。

目前,刘宇带头推动的灵位祭祀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官方数据统计,在2021年春节祭祀期间,采用灵位祭祀的家属已高达99%。

临近退休的年纪,依然奔走在改革一线。年轻同事眼中的刘老师是个敬业的“劳模”。

目前已小有成效的灵位祭祀改革并没有让刘宇的脚步停滞,谈到以后的工作计划,刘宇微笑着说,传统祭祀中燃烧香烛纸钱的尘雾污染环境,还会带来火灾的风险,下一步他会将工作重点放在改变祭扫方式,提倡文明无烟祭祀。

生与死是两个极端对抗的字眼,同时也是永恒不变的人生话题。在石桥铺殡仪馆里,和刘宇一样每天和丧者骨灰“打交道”的骨存组工作人员共有9人。

他们所做的,便是守护逝者,告慰生者,为这些曾经璀璨过的人生拉上幕帘。(文/陈思宇)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