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场集市与线上购物迅速发展—— 
新消费时代 传统菜市场如何求变
菜市场是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但近年来,随着赶场集市与线上购物的兴起与发展,传统菜市场在经营上面临不少困境。

赶场集市与线上购物迅速发展—— 
新消费时代 传统菜市场如何求变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10-28

菜市场是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

但近年来,随着赶场集市与线上购物的兴起与发展,传统菜市场在经营上面临不少困境。

来自市商品交易市场协会菜市场分会的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城区菜市场数量575家,经营商家41780户,从业人员78779人,交易总额349亿元。与2021年同比,市场数量减少58家,经营户减少28654户,从业人员减少4.5万人,交易额下降11.6%。

这一趋势背后折射出怎样的消费变化?面对新形势,传统菜市场该如何转型求突破,增强行业竞争力?

10月26日,市商品交易市场协会、市农产品集团联合主办重庆城区菜市场创新发展研讨会,邀请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总社等单位以及菜市场相关服务商代表参会,共同为传统菜市场转型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两大原因导致

传统菜市场规模缩减

一直以来,传统菜市场作为市民购买食材的主要场所,以点多、面广的地理优势以及新鲜、价廉、种类齐全的产品受到百姓喜爱。虽然这些年,大型超市陆续崛起,农贸市场食材交易的核心地位也没有被改变。

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传统菜市场规模的缩减?

重庆供销生鲜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科分析,这是因为买卖双方均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买家变了。”李科说,以前逛菜市场的消费群体逐渐老去,买菜的主力军替换为80后、90后,“这群人在互联网时代长大,习惯线上消费,同时对农产品价格的敏感度有所降低,当农产品电商平台陆续发展起来,便顺应了他们的消费习惯,传统菜市场的空间自然就被挤压。”

从卖方来看,也是一样。在拥挤的市场里,每天起早贪黑地采购、销售,不少年轻人不再愿意从事传统卖菜行业,“许多‘菜二代’都不愿意接班,我们的市场租给谁来经营?”李科说。

此外,目前传统菜市场大都经营多年,设施设备逐渐老化陈旧,环境不够整洁,也是消费吸引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传统菜市场不可替代

但要积极求变

在传统菜市场规模缩减的同时,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却迅速发展,甚至赶场集市也日渐盛行,路边摆摊卖菜也屡见不鲜。

尽管这样,市商品交易市场协会菜市场分会罗大文会长仍认为,传统菜市场的地位不可替代,但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求变。

罗大文说,菜市场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载体和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在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安置就业、保供稳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主渠道地位、公益性作用不可替代。

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拥抱电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被认为是菜市场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商户通过链接电商平台,增加盈利的同时,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从而反向为线下菜市场引流。”罗大文说。

在这方面,菜老包(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就探索出一条融合发展之路。成立于2016年的菜老包,旗下现运营7个农贸市场。以农贸市场为载体,依托外卖平台,菜老包成了供应新鲜农产品的运营商。如今,其在美团、饿了么等大型电商平台外卖生鲜板块市场份额超40%。

与此同时,在线下农贸市场,菜老包积极策划相关活动进行引流。比如,在其旗下的安心菜场冉家坝店,通过在“七夕节”举办“椒个朋友,你是我的菜”快闪活动,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单日客流量突破8000人。

菜市场要形成合力

谋求资源整合连锁发展

在会上,不少业内人士都提到菜市场连锁化。

李科说,相较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模式,传统菜市场有自己独有的巨大优势:商户资源。

经过多年经营发展,每一个农贸市场背后都有不少商户资源,如果能够实现资源整合,抱团取暖、优势互补,就能极大降低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由于农贸市场是区域性很强的消费场所,所以,连锁发展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同业竞争的问题。

罗大文表示,菜市场的连锁化发展,可通过运营主体或龙头商户整合供货资源,建立统采统配、联合采购、基地直采、分拨配送等更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还可以拓展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餐饮酒楼等客户,提供盒饭、生鲜食材,将有助于菜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降低流通成本。

“连锁发展模式中,我们还可探索孵化连锁商户,就像每个商场都有星巴克、肯德基等商家一样,这些商户的发展壮大又能为市场带来人流量。”李科说。

此外,会上,一些从业人士还提到传统菜市场改造及服务业态融合问题,如依托传统菜市场改造,引入理发、洗染、维修等业态,既能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功能,还能通过深度服务居民生活,为菜市场集聚人气。

记者 栗园园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赶场集市与线上购物迅速发展—— 
新消费时代 传统菜市场如何求变

2023-10-28 06:38:14 来源:

菜市场是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

但近年来,随着赶场集市与线上购物的兴起与发展,传统菜市场在经营上面临不少困境。

来自市商品交易市场协会菜市场分会的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城区菜市场数量575家,经营商家41780户,从业人员78779人,交易总额349亿元。与2021年同比,市场数量减少58家,经营户减少28654户,从业人员减少4.5万人,交易额下降11.6%。

这一趋势背后折射出怎样的消费变化?面对新形势,传统菜市场该如何转型求突破,增强行业竞争力?

10月26日,市商品交易市场协会、市农产品集团联合主办重庆城区菜市场创新发展研讨会,邀请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总社等单位以及菜市场相关服务商代表参会,共同为传统菜市场转型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两大原因导致

传统菜市场规模缩减

一直以来,传统菜市场作为市民购买食材的主要场所,以点多、面广的地理优势以及新鲜、价廉、种类齐全的产品受到百姓喜爱。虽然这些年,大型超市陆续崛起,农贸市场食材交易的核心地位也没有被改变。

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传统菜市场规模的缩减?

重庆供销生鲜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科分析,这是因为买卖双方均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买家变了。”李科说,以前逛菜市场的消费群体逐渐老去,买菜的主力军替换为80后、90后,“这群人在互联网时代长大,习惯线上消费,同时对农产品价格的敏感度有所降低,当农产品电商平台陆续发展起来,便顺应了他们的消费习惯,传统菜市场的空间自然就被挤压。”

从卖方来看,也是一样。在拥挤的市场里,每天起早贪黑地采购、销售,不少年轻人不再愿意从事传统卖菜行业,“许多‘菜二代’都不愿意接班,我们的市场租给谁来经营?”李科说。

此外,目前传统菜市场大都经营多年,设施设备逐渐老化陈旧,环境不够整洁,也是消费吸引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传统菜市场不可替代

但要积极求变

在传统菜市场规模缩减的同时,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却迅速发展,甚至赶场集市也日渐盛行,路边摆摊卖菜也屡见不鲜。

尽管这样,市商品交易市场协会菜市场分会罗大文会长仍认为,传统菜市场的地位不可替代,但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求变。

罗大文说,菜市场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载体和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在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安置就业、保供稳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主渠道地位、公益性作用不可替代。

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拥抱电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被认为是菜市场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商户通过链接电商平台,增加盈利的同时,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从而反向为线下菜市场引流。”罗大文说。

在这方面,菜老包(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就探索出一条融合发展之路。成立于2016年的菜老包,旗下现运营7个农贸市场。以农贸市场为载体,依托外卖平台,菜老包成了供应新鲜农产品的运营商。如今,其在美团、饿了么等大型电商平台外卖生鲜板块市场份额超40%。

与此同时,在线下农贸市场,菜老包积极策划相关活动进行引流。比如,在其旗下的安心菜场冉家坝店,通过在“七夕节”举办“椒个朋友,你是我的菜”快闪活动,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单日客流量突破8000人。

菜市场要形成合力

谋求资源整合连锁发展

在会上,不少业内人士都提到菜市场连锁化。

李科说,相较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模式,传统菜市场有自己独有的巨大优势:商户资源。

经过多年经营发展,每一个农贸市场背后都有不少商户资源,如果能够实现资源整合,抱团取暖、优势互补,就能极大降低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由于农贸市场是区域性很强的消费场所,所以,连锁发展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同业竞争的问题。

罗大文表示,菜市场的连锁化发展,可通过运营主体或龙头商户整合供货资源,建立统采统配、联合采购、基地直采、分拨配送等更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还可以拓展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餐饮酒楼等客户,提供盒饭、生鲜食材,将有助于菜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降低流通成本。

“连锁发展模式中,我们还可探索孵化连锁商户,就像每个商场都有星巴克、肯德基等商家一样,这些商户的发展壮大又能为市场带来人流量。”李科说。

此外,会上,一些从业人士还提到传统菜市场改造及服务业态融合问题,如依托传统菜市场改造,引入理发、洗染、维修等业态,既能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功能,还能通过深度服务居民生活,为菜市场集聚人气。

记者 栗园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周宇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