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斌谈《三叉戟》:我还想跟命运交手
说起陈建斌,很多观众第一反应是《三国》里的“曹操”,《甄嬛传》里的“皇上”,都是老谋深算,唯我独尊的霸气人物。而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叉戟》里,陈建斌饰演一个临近退休的老警察,曾经也是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资深刑警,如今退二线后,在警保处干了很多年,平日里端着保温杯,修修车,发发鸡蛋,等着退休后颐养天年。然而平静日子被挚友的死亡打破,一股当年热血涌上脑门,要为挚友抓到凶手,要找回往日不灭初心。遂与另两名老伙计一起,再次披挂上阵,破获了震惊全国的重大案件,同时也令二十年前的一桩涉毒大案真相大白。

陈建斌谈《三叉戟》:我还想跟命运交手

来源:澎湃新闻2020-06-08

说起陈建斌,很多观众第一反应是《三国》里的“曹操”,《甄嬛传》里的“皇上”,都是老谋深算,唯我独尊的霸气人物。而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叉戟》里,陈建斌饰演一个临近退休的老警察,曾经也是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资深刑警,如今退二线后,在警保处干了很多年,平日里端着保温杯,修修车,发发鸡蛋,等着退休后颐养天年。然而平静日子被挚友的死亡打破,一股当年热血涌上脑门,要为挚友抓到凶手,要找回往日不灭初心。遂与另两名老伙计一起,再次披挂上阵,破获了震惊全国的重大案件,同时也令二十年前的一桩涉毒大案真相大白。

陈建斌称,一开始接下这个项目,是被原著作者吕峥的小说打动。吕峥本人就是警察,工作之余所著公安题材小说多取材真实故事,其中有他对自己所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敏锐观察,作品曾连续四届获金盾文学奖。

“我觉得他笔下有饱满鲜活的人物形象,最吸引我的是这部分。”陈建斌这样说道,“这个小说提供了特别鲜活的人物形象,不像有些侦破的戏,全部都是‘事’,它这个里边儿首先是有‘人’,有生活气息,这个特别难得。”

陈建斌饰演的这个角色,绰号“大背头”,当年锃亮背头,白色风衣,人物十分潇洒。而如今年纪渐长,作为搞后勤的沉默大爷,多少豪情往事,只能在回忆里积灰了。陈建斌自觉很理解这个人物,“就像理解我自己一样”。他坦称自己也面临着这个“困境”:“人到了差不多50岁的时候是一个分界线,可能从那以后,你会依靠一个惯性生活,就是退休、颐养天年什么的就结束了。可他的内心中,就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有特别不甘心的东西,还是觉得自己有这个创造力,有这个能力,但这些东西跟日益老化的身体就形成差异。”

要诠释好这一份力不从心和心有不甘,是开拍之前就跟导演就商量好的。几个老警察办案子的过程,可不是当年香港警匪片里那个酷炫利落劲儿。比如翻墙追捕疑犯,年轻时可以一跃而过,这岁数可不行,手脚并用爬上墙,气儿没喘匀发现下不去了,只能骑在墙上犯愁。陈建斌坐墙上一叹气,俩眉毛丧丧地一挑,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角色就立住了。

陈建斌和董勇、郝平都是初次合作,开拍前陈建斌就跟导演建议要先有剧本围读,不仅仅是为了熟悉剧本和人物,更是为了在准备的过程中,加深几个演员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这个剧本里写的,他们必须是知根知底的,他们是发小,每个人之间的那个默契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围读时,几个人认认真真讨论剧本和人物,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建立起默契。“跟董老师还有郝老师呢,我们三个人算是气味相投。一见面就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大家心思都很单纯,很快就进入了这个情景,拍的过程中越来越熟悉,磨合的阶段很短,很快就达到剧本里要求的人物关系。”

“拍戏过程的熟悉,把戏里的好多感觉带到了生活里,而我们又把生活里的好多东西又带回到这个戏里去。”三人的熟悉和默契,给这部剧增添许多细节亮点。三个老哥们的日常相处,十分鲜活有趣。“有些细节大家看的时候可能觉得特别简单,但实际上在现场,是经过配合和磨合才呈现出来的。一个简单的动作,我们都得反复推敲演练。比如说这里头就有很多次我给‘大棍子’扔钥匙,给‘大喷子’扔东西,怎么接怎么扔,然后接住没接住什么的,在现场都是反复讨论,反复演练,怎么才能把这细节弄的有意思。从有想法到把它拍出来,那一点点戏,花费的时间不比一场大戏少。”

“大背头”这个人物,在许多观众看来,都觉熟悉亲切,如同自己身边的人。聊到这个人物的行为细节,陈建斌表示,在中国差不多40岁到50岁的男性里边儿,有很多共性的东西。比如说保温杯啦,喝茶啦,泡枸杞啊。“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是非常熟悉的。”陈建斌认为,演一个大家熟悉的人,这是非常难的,因为观众对这种人物有很清楚的判断能力。“他们会说这个人像我爸,这个人像我哥,这个人像我老公,他就很容易判断你这个表演对不对,你这套东西对不对。”因此,对于“大背头”这个人物,表演分寸的拿捏,取舍的多少,都是经过陈建斌和导演,还有编剧吕峥反复推敲,最后才呈现出来的。“我们表演的时候是拿着生活的尺子在衡量,符合生活这个标准的,这个表演就一定是对的。”

这部戏演下来,让陈建斌感触颇深。故事里几个老哥们的困境与突破,其中有太多关于时间、生命、生命力的思考。“我们最本质的困境,就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有很多东西没有来得及把它做好,做到极致。”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东西,每个人都会面临这个困境。

“当一代人面临着:属于你们的时代要过去了的时候,他内心不服这个命运的安排,还想跟命运交手、抗争、摔跤。挑战命运,不服从命运,继续奋战,我觉得这个东西我是喜欢的,感同身受的。”这份感同身受,不仅仅是属于陈建斌这一代的,不少《三叉戟》的年轻观众也从三个大爷的疲态与不屈中,感受到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从这份生命力中,得到了安慰和激励。

“就像李宗盛,有一首歌儿叫什么来着?《山丘》。向情爱的挑逗,命运的左右,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陈建斌平静地说道:“没有什么值得怕的,就是要拼,就是要奋斗。就像《老人与海》里的老人,面对着命运的大海,他说,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陈建斌谈《三叉戟》:我还想跟命运交手

2020-06-08 10:56:15 来源: 0 条评论

说起陈建斌,很多观众第一反应是《三国》里的“曹操”,《甄嬛传》里的“皇上”,都是老谋深算,唯我独尊的霸气人物。而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叉戟》里,陈建斌饰演一个临近退休的老警察,曾经也是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资深刑警,如今退二线后,在警保处干了很多年,平日里端着保温杯,修修车,发发鸡蛋,等着退休后颐养天年。然而平静日子被挚友的死亡打破,一股当年热血涌上脑门,要为挚友抓到凶手,要找回往日不灭初心。遂与另两名老伙计一起,再次披挂上阵,破获了震惊全国的重大案件,同时也令二十年前的一桩涉毒大案真相大白。

陈建斌称,一开始接下这个项目,是被原著作者吕峥的小说打动。吕峥本人就是警察,工作之余所著公安题材小说多取材真实故事,其中有他对自己所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敏锐观察,作品曾连续四届获金盾文学奖。

“我觉得他笔下有饱满鲜活的人物形象,最吸引我的是这部分。”陈建斌这样说道,“这个小说提供了特别鲜活的人物形象,不像有些侦破的戏,全部都是‘事’,它这个里边儿首先是有‘人’,有生活气息,这个特别难得。”

陈建斌饰演的这个角色,绰号“大背头”,当年锃亮背头,白色风衣,人物十分潇洒。而如今年纪渐长,作为搞后勤的沉默大爷,多少豪情往事,只能在回忆里积灰了。陈建斌自觉很理解这个人物,“就像理解我自己一样”。他坦称自己也面临着这个“困境”:“人到了差不多50岁的时候是一个分界线,可能从那以后,你会依靠一个惯性生活,就是退休、颐养天年什么的就结束了。可他的内心中,就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有特别不甘心的东西,还是觉得自己有这个创造力,有这个能力,但这些东西跟日益老化的身体就形成差异。”

要诠释好这一份力不从心和心有不甘,是开拍之前就跟导演就商量好的。几个老警察办案子的过程,可不是当年香港警匪片里那个酷炫利落劲儿。比如翻墙追捕疑犯,年轻时可以一跃而过,这岁数可不行,手脚并用爬上墙,气儿没喘匀发现下不去了,只能骑在墙上犯愁。陈建斌坐墙上一叹气,俩眉毛丧丧地一挑,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角色就立住了。

陈建斌和董勇、郝平都是初次合作,开拍前陈建斌就跟导演建议要先有剧本围读,不仅仅是为了熟悉剧本和人物,更是为了在准备的过程中,加深几个演员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这个剧本里写的,他们必须是知根知底的,他们是发小,每个人之间的那个默契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围读时,几个人认认真真讨论剧本和人物,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建立起默契。“跟董老师还有郝老师呢,我们三个人算是气味相投。一见面就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大家心思都很单纯,很快就进入了这个情景,拍的过程中越来越熟悉,磨合的阶段很短,很快就达到剧本里要求的人物关系。”

“拍戏过程的熟悉,把戏里的好多感觉带到了生活里,而我们又把生活里的好多东西又带回到这个戏里去。”三人的熟悉和默契,给这部剧增添许多细节亮点。三个老哥们的日常相处,十分鲜活有趣。“有些细节大家看的时候可能觉得特别简单,但实际上在现场,是经过配合和磨合才呈现出来的。一个简单的动作,我们都得反复推敲演练。比如说这里头就有很多次我给‘大棍子’扔钥匙,给‘大喷子’扔东西,怎么接怎么扔,然后接住没接住什么的,在现场都是反复讨论,反复演练,怎么才能把这细节弄的有意思。从有想法到把它拍出来,那一点点戏,花费的时间不比一场大戏少。”

“大背头”这个人物,在许多观众看来,都觉熟悉亲切,如同自己身边的人。聊到这个人物的行为细节,陈建斌表示,在中国差不多40岁到50岁的男性里边儿,有很多共性的东西。比如说保温杯啦,喝茶啦,泡枸杞啊。“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是非常熟悉的。”陈建斌认为,演一个大家熟悉的人,这是非常难的,因为观众对这种人物有很清楚的判断能力。“他们会说这个人像我爸,这个人像我哥,这个人像我老公,他就很容易判断你这个表演对不对,你这套东西对不对。”因此,对于“大背头”这个人物,表演分寸的拿捏,取舍的多少,都是经过陈建斌和导演,还有编剧吕峥反复推敲,最后才呈现出来的。“我们表演的时候是拿着生活的尺子在衡量,符合生活这个标准的,这个表演就一定是对的。”

这部戏演下来,让陈建斌感触颇深。故事里几个老哥们的困境与突破,其中有太多关于时间、生命、生命力的思考。“我们最本质的困境,就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有很多东西没有来得及把它做好,做到极致。”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东西,每个人都会面临这个困境。

“当一代人面临着:属于你们的时代要过去了的时候,他内心不服这个命运的安排,还想跟命运交手、抗争、摔跤。挑战命运,不服从命运,继续奋战,我觉得这个东西我是喜欢的,感同身受的。”这份感同身受,不仅仅是属于陈建斌这一代的,不少《三叉戟》的年轻观众也从三个大爷的疲态与不屈中,感受到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从这份生命力中,得到了安慰和激励。

“就像李宗盛,有一首歌儿叫什么来着?《山丘》。向情爱的挑逗,命运的左右,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陈建斌平静地说道:“没有什么值得怕的,就是要拼,就是要奋斗。就像《老人与海》里的老人,面对着命运的大海,他说,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