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追剧,也进“剧场”
视频平台创新播出模式,推动短剧集、类型化、精品化
近年来,在国内各大视频平台,剧场化逐渐成为剧集播出的重要形态。

网上追剧,也进“剧场”
视频平台创新播出模式,推动短剧集、类型化、精品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0-07-14

核心阅读

近年来,在国内各大视频平台,剧场化逐渐成为剧集播出的重要形态。

剧场化不是同品类剧集的简单集纳,通过高度的类型化、精品化、标准化、规模化,既能满足不同用户的观剧需求,也带来了商业模式的改变,推动行业发展。

湖南卫视的“金鹰剧场”、东方卫视的“东方剧场”、浙江卫视的“中国蓝剧场”……很多观众对电视台推出的这些剧场都不陌生。近年来,在国内各大视频平台上,“剧场化”也逐渐成为剧集播出的重要形态。

形成类型剧,满足用户需求

环顾国内几大视频平台,剧场化已经成为剧集播出的重要形态。

2015年前后,爱奇艺、优酷、腾讯几大视频平台纷纷推出了剧集的剧场播出模式。在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看来,视频平台的剧场化不是电视台剧场的照搬,而应当在互联网特性之上,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建立起剧集制作和排播的类型化。

谈及优酷设立剧集剧场的最初设想,优酷内容运营中心负责人刘燕红说,优酷希望通过剧场把同类型、播放完结的所有剧集形成一个内容带,用户在观看时不用进行单部剧集的搜索,而是可以进入剧场,高效、快速地找到想要观看的剧目,由此通过垂直化的运营模式,增强用户的黏性。她回忆,“放剧场”刚刚推出时播出的《我是特种兵》系列三部曲,将优酷的流量增加到了200%。

如果说最初的剧场化还停留在视频平台购播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随着视频平台播出能力和制作能力的提升,自制剧、定制剧逐渐成为剧场化发力的重点。

王晓晖认为,视频平台剧场化的关键在于满足不同用户的观剧需求,随着人们生活和时间碎片化的加剧,剧集尤其需要满足人们“在短时间内看到最精彩的故事”的需求,因此,视频平台自制或定制的短剧集应成为剧场化的主打产品。

规模化播出,形成品牌效应

业内人士将视频平台剧场化的发展划分为3个时期。在剧场化的1.0时代,剧场的类型剧还集中在激发年轻用户的观剧热情。2015年,一些由IP改编而成的适合年轻人观看的网剧,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付费会员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视频平台以广告费作为唯一收入的商业模式。

进入剧场化的2.0时代,剧场化开始突破局限于年轻用户的类型剧创作,针对更普遍的人群进行剧集垂直分类的制作和播出。2017年,一些年轻的短片和电影导演开始介入剧场剧集的创作,也带来了视觉美学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已进入剧场化的3.0时代。“过去我们所做的剧场并没有突破泛类型化的大框架,现在要把这种垂直分类和剧集的品质做到极致化和标准化。”王晓晖说。

当下,高度的类型化、精品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是视频平台剧场化的关键词。近年来,视频平台先后涌现出了12集的《我是余欢水》、12集的《唐人街探案》、18集的《龙岭迷窟》等类型化较强的短剧,但由于都是单打独斗,未形成规模化的排播,因而无法满足观众对某一类型剧集的持续性需求。

“这种非连续性的打法很难形成剧场的品牌化,也就很难真正保持用户的黏性。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通过几部类型剧的高密度播出,形成规模化效应,将剧场做成品牌。”王晓晖说。

影视评论人何天平认为,如果把“剧场化”概念简单理解成同品类剧集的集纳,可能低估了这种策略对于行业长远的价值。“从既有实践中可以看到一个新趋势——强调缩小单部剧集体量、放大类型规模效应。一方面,剧集品牌效应的生成不仅仅依托于单部作品的社会影响力,精品短剧的批量涌现会在剧场化的概念下得到很好发展;另一方面,剧场化中的类型化也体现出我国剧集发展追赶工业化水准的趋势,在剧集的结构化探索上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高品质短剧,推动行业进化

今年2月,针对电视剧网络剧存在的“注水现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倡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通知》下发后,广电总局相关管理部门从网络剧规划立项、成片审查等环节严格把关,严格管控注水剧,引导精品化网络短剧的创作生产,在这一政策趋势和环境下,网络精品短剧今年以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短剧集的发展势头强劲,将通过规模化和精品化的途径逐渐实现与传统长剧集并驾齐驱,甚至在市场规模和号召力上超越长剧集。这源自观众对不同类型的精品化剧集的极大需求,或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观众面对“注水剧”时动辄拉进度条或选择倍速的观剧习惯。

虽然短剧集是剧场化的主攻方向,但并不意味着短剧就是传统长剧的压缩版。“适合用什么篇幅、什么表现手段来呈现,这是由内容本身决定的。”王晓晖说。

业内人士也表示,剧场化会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以剧场形式打包进行营销,让广告主更容易买单,可以给平台带来更好的广告收益;另一方面,随着品牌效应的增强,用户黏性提高,新会员逐渐加入。”刘燕红说。

王晓晖认为,剧场化并不是剧集发展的终极阶段,而是精品短剧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高品质短剧的集中涌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的长剧就一定会被淘汰,但随着精品化短剧的普及,国内的观众会越来越适应短剧。”

“剧集长短只是一个表征,实质的关切是,当剧集达到类型化生产的一种成熟工业标准时,精品短剧对市场、观众的吸附力可能是更强的。”何天平说:“目前主流观众市场对精品短剧的认可度相当不错,从长远看,类型化、短剧化、精品化,都可能是剧场化的发展趋势。”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4日 12 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网上追剧,也进“剧场”
视频平台创新播出模式,推动短剧集、类型化、精品化

2020-07-14 09:18:59 来源: 0 条评论

核心阅读

近年来,在国内各大视频平台,剧场化逐渐成为剧集播出的重要形态。

剧场化不是同品类剧集的简单集纳,通过高度的类型化、精品化、标准化、规模化,既能满足不同用户的观剧需求,也带来了商业模式的改变,推动行业发展。

湖南卫视的“金鹰剧场”、东方卫视的“东方剧场”、浙江卫视的“中国蓝剧场”……很多观众对电视台推出的这些剧场都不陌生。近年来,在国内各大视频平台上,“剧场化”也逐渐成为剧集播出的重要形态。

形成类型剧,满足用户需求

环顾国内几大视频平台,剧场化已经成为剧集播出的重要形态。

2015年前后,爱奇艺、优酷、腾讯几大视频平台纷纷推出了剧集的剧场播出模式。在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看来,视频平台的剧场化不是电视台剧场的照搬,而应当在互联网特性之上,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建立起剧集制作和排播的类型化。

谈及优酷设立剧集剧场的最初设想,优酷内容运营中心负责人刘燕红说,优酷希望通过剧场把同类型、播放完结的所有剧集形成一个内容带,用户在观看时不用进行单部剧集的搜索,而是可以进入剧场,高效、快速地找到想要观看的剧目,由此通过垂直化的运营模式,增强用户的黏性。她回忆,“放剧场”刚刚推出时播出的《我是特种兵》系列三部曲,将优酷的流量增加到了200%。

如果说最初的剧场化还停留在视频平台购播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随着视频平台播出能力和制作能力的提升,自制剧、定制剧逐渐成为剧场化发力的重点。

王晓晖认为,视频平台剧场化的关键在于满足不同用户的观剧需求,随着人们生活和时间碎片化的加剧,剧集尤其需要满足人们“在短时间内看到最精彩的故事”的需求,因此,视频平台自制或定制的短剧集应成为剧场化的主打产品。

规模化播出,形成品牌效应

业内人士将视频平台剧场化的发展划分为3个时期。在剧场化的1.0时代,剧场的类型剧还集中在激发年轻用户的观剧热情。2015年,一些由IP改编而成的适合年轻人观看的网剧,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付费会员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视频平台以广告费作为唯一收入的商业模式。

进入剧场化的2.0时代,剧场化开始突破局限于年轻用户的类型剧创作,针对更普遍的人群进行剧集垂直分类的制作和播出。2017年,一些年轻的短片和电影导演开始介入剧场剧集的创作,也带来了视觉美学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已进入剧场化的3.0时代。“过去我们所做的剧场并没有突破泛类型化的大框架,现在要把这种垂直分类和剧集的品质做到极致化和标准化。”王晓晖说。

当下,高度的类型化、精品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是视频平台剧场化的关键词。近年来,视频平台先后涌现出了12集的《我是余欢水》、12集的《唐人街探案》、18集的《龙岭迷窟》等类型化较强的短剧,但由于都是单打独斗,未形成规模化的排播,因而无法满足观众对某一类型剧集的持续性需求。

“这种非连续性的打法很难形成剧场的品牌化,也就很难真正保持用户的黏性。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通过几部类型剧的高密度播出,形成规模化效应,将剧场做成品牌。”王晓晖说。

影视评论人何天平认为,如果把“剧场化”概念简单理解成同品类剧集的集纳,可能低估了这种策略对于行业长远的价值。“从既有实践中可以看到一个新趋势——强调缩小单部剧集体量、放大类型规模效应。一方面,剧集品牌效应的生成不仅仅依托于单部作品的社会影响力,精品短剧的批量涌现会在剧场化的概念下得到很好发展;另一方面,剧场化中的类型化也体现出我国剧集发展追赶工业化水准的趋势,在剧集的结构化探索上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高品质短剧,推动行业进化

今年2月,针对电视剧网络剧存在的“注水现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倡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通知》下发后,广电总局相关管理部门从网络剧规划立项、成片审查等环节严格把关,严格管控注水剧,引导精品化网络短剧的创作生产,在这一政策趋势和环境下,网络精品短剧今年以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短剧集的发展势头强劲,将通过规模化和精品化的途径逐渐实现与传统长剧集并驾齐驱,甚至在市场规模和号召力上超越长剧集。这源自观众对不同类型的精品化剧集的极大需求,或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观众面对“注水剧”时动辄拉进度条或选择倍速的观剧习惯。

虽然短剧集是剧场化的主攻方向,但并不意味着短剧就是传统长剧的压缩版。“适合用什么篇幅、什么表现手段来呈现,这是由内容本身决定的。”王晓晖说。

业内人士也表示,剧场化会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以剧场形式打包进行营销,让广告主更容易买单,可以给平台带来更好的广告收益;另一方面,随着品牌效应的增强,用户黏性提高,新会员逐渐加入。”刘燕红说。

王晓晖认为,剧场化并不是剧集发展的终极阶段,而是精品短剧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高品质短剧的集中涌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的长剧就一定会被淘汰,但随着精品化短剧的普及,国内的观众会越来越适应短剧。”

“剧集长短只是一个表征,实质的关切是,当剧集达到类型化生产的一种成熟工业标准时,精品短剧对市场、观众的吸附力可能是更强的。”何天平说:“目前主流观众市场对精品短剧的认可度相当不错,从长远看,类型化、短剧化、精品化,都可能是剧场化的发展趋势。”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4日 12 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