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就是最大的幸福”——四川泸县地震灾区中秋节一线见闻
9月21日是中秋节,万家团聚。记者一早驱车南行,至距离成都200多公里的四川泸州市泸县。一路上,记者不时看到“向抗震救灾的英雄致敬”“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等标语。靠近震中,道路两侧开始出现受损房屋、成堆的碎石和警示带,提醒着几天前发生的那场惊险救援。

“团圆就是最大的幸福”——四川泸县地震灾区中秋节一线见闻

来源:新华社2021-09-22

9月21日是中秋节,万家团聚。记者一早驱车南行,至距离成都200多公里的四川泸州市泸县。一路上,记者不时看到“向抗震救灾的英雄致敬”“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等标语。靠近震中,道路两侧开始出现受损房屋、成堆的碎石和警示带,提醒着几天前发生的那场惊险救援。

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灾情发生后,从国家到地方立即启动应急救援。72小时内,7400余名专业救援人员驰援泸县,7.6万余人安全转移,1.4万余人得到妥善安置。

9月21日,泸县福集镇人文菊芳在安置点内搓麻线。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随着震后救灾工作的推进,部分受灾群众的房屋经地震灾后房屋建筑应急评估,符合回迁要求。自愿回家的群众,在当地政府积极协助下回到了家。但还有部分暂时无法返家的群众在安置点帐篷中度过中秋。

11时10分,记者到达福集镇团仓村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这是一个带有顶棚的大球场,安置着28顶帐篷。由于天气炎热,大家都待在阴凉的帐篷内,志愿者给大家送来了月饼。

“人在比什么都强,团圆就是最大的幸福。”39岁的福集镇人黄先艳说。

黄先艳的母亲文菊芳今年已经86岁,坐在黄先艳旁搓麻线。虽年事已高,但老人家眼神很好,不一会儿就搓了一团。“我在帐篷里没事就搓麻线,每天可以搓二两线。”文菊芳说。

龙脑桥初级中学校的学生陈毅地震后第二天就报名参加志愿者,在安置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发放风油精,“前几天雨多,出太阳后有不少蚊子。”

距离团仓村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不远处的“龙韵山庄”农家乐,地震当天就摆起了“坝坝餐”,周围受灾居民都可以免费来吃“流水席”,现在这里负责周边三个安置点的饭食。

记者在“龙韵山庄”看到,为了给安置点的老乡提供可口饭菜,周边老乡都跑来帮忙,有的洗菜、有的洗碗、有的帮厨。忙活了半天,等送往安置点的饭菜都准备妥当后,大家才开始吃饭。

9月21日,在泸县福集镇“龙韵山庄”内,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走安置点盒饭后才开始吃午饭。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快点来吃饭了!”65岁的福集镇人马超玉热情地喊着记者,“多吃点,今天是中秋节。”

匆匆吃罢午饭,记者12时55分来到当地最大的安置点之一——福集镇东方红郎厂区地震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偌大的厂房内一共安置着173顶帐篷、648名群众。

安置点已成为受灾群众临时的家。连日阴雨后,天空放晴,大家纷纷把衣物、被子、毛巾等晾晒出来驱散潮气。穿着红背心的志愿者们忙忙碌碌,电力工人、消防队员等来来回回,认真检查各项设施设备。

9月21日,在泸县福集镇东方红郎厂区集中安置点,受灾群众在吃午饭。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午饭送来了,记者看到安置点里的群众在折叠床上铺上硬纸板、木板,铺成临时“餐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一家爱心公益协会在安置点内设立了“青青儿童乐园”,还未走近,耳边就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

安置点预告今晚会放露天电影。在天色渐晚的黄昏,微风轻拂,男女老少搬来塑料板凳,早早等待。

记者:康锦谦、尹恒、胥冰洁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团圆就是最大的幸福”——四川泸县地震灾区中秋节一线见闻

2021-09-22 07:06:37 来源: 0 条评论

9月21日是中秋节,万家团聚。记者一早驱车南行,至距离成都200多公里的四川泸州市泸县。一路上,记者不时看到“向抗震救灾的英雄致敬”“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等标语。靠近震中,道路两侧开始出现受损房屋、成堆的碎石和警示带,提醒着几天前发生的那场惊险救援。

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灾情发生后,从国家到地方立即启动应急救援。72小时内,7400余名专业救援人员驰援泸县,7.6万余人安全转移,1.4万余人得到妥善安置。

9月21日,泸县福集镇人文菊芳在安置点内搓麻线。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随着震后救灾工作的推进,部分受灾群众的房屋经地震灾后房屋建筑应急评估,符合回迁要求。自愿回家的群众,在当地政府积极协助下回到了家。但还有部分暂时无法返家的群众在安置点帐篷中度过中秋。

11时10分,记者到达福集镇团仓村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这是一个带有顶棚的大球场,安置着28顶帐篷。由于天气炎热,大家都待在阴凉的帐篷内,志愿者给大家送来了月饼。

“人在比什么都强,团圆就是最大的幸福。”39岁的福集镇人黄先艳说。

黄先艳的母亲文菊芳今年已经86岁,坐在黄先艳旁搓麻线。虽年事已高,但老人家眼神很好,不一会儿就搓了一团。“我在帐篷里没事就搓麻线,每天可以搓二两线。”文菊芳说。

龙脑桥初级中学校的学生陈毅地震后第二天就报名参加志愿者,在安置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发放风油精,“前几天雨多,出太阳后有不少蚊子。”

距离团仓村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不远处的“龙韵山庄”农家乐,地震当天就摆起了“坝坝餐”,周围受灾居民都可以免费来吃“流水席”,现在这里负责周边三个安置点的饭食。

记者在“龙韵山庄”看到,为了给安置点的老乡提供可口饭菜,周边老乡都跑来帮忙,有的洗菜、有的洗碗、有的帮厨。忙活了半天,等送往安置点的饭菜都准备妥当后,大家才开始吃饭。

9月21日,在泸县福集镇“龙韵山庄”内,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走安置点盒饭后才开始吃午饭。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快点来吃饭了!”65岁的福集镇人马超玉热情地喊着记者,“多吃点,今天是中秋节。”

匆匆吃罢午饭,记者12时55分来到当地最大的安置点之一——福集镇东方红郎厂区地震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偌大的厂房内一共安置着173顶帐篷、648名群众。

安置点已成为受灾群众临时的家。连日阴雨后,天空放晴,大家纷纷把衣物、被子、毛巾等晾晒出来驱散潮气。穿着红背心的志愿者们忙忙碌碌,电力工人、消防队员等来来回回,认真检查各项设施设备。

9月21日,在泸县福集镇东方红郎厂区集中安置点,受灾群众在吃午饭。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午饭送来了,记者看到安置点里的群众在折叠床上铺上硬纸板、木板,铺成临时“餐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一家爱心公益协会在安置点内设立了“青青儿童乐园”,还未走近,耳边就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

安置点预告今晚会放露天电影。在天色渐晚的黄昏,微风轻拂,男女老少搬来塑料板凳,早早等待。

记者:康锦谦、尹恒、胥冰洁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