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科技成果助力北京冬奥会
即将在明年2月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得到大批科技成果助力。“科技冬奥”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一大亮点,场馆建设、基础设施、绿色环保、智慧服务、转播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

大批科技成果助力北京冬奥会

来源:新华网2021-11-19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汪涌、李春宇)即将在明年2月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得到大批科技成果助力。“科技冬奥”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一大亮点,场馆建设、基础设施、绿色环保、智慧服务、转播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

北京冬奥组委18日在首钢办公区举办了科技冬奥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围绕“科技冬奥”重点任务布局,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广泛应用新技术,重点解决雪车雪橇赛道、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国家速滑馆等场馆设计、建造和运维技术难题,支撑“鸟巢”智能化和“水立方”水冰转换等场馆改造,同时加强气象预测、运行指挥、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场馆是举办奥运会的基础条件。‘科技冬奥’的工作有规划、有成效、有期待。”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说。新建的冬奥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被称为“雪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毫米级”双曲面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成型技术,1.9公里的赛道一次性喷射浇筑成型。首钢滑雪大跳台研发了正四面体的模块及正四面体连接节点,实现不同比赛的赛道剖面转化。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应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在20天内完成水冰场地转换;国家体育场“鸟巢”通过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已建设成为数字、低碳、智能的体育场馆。从夏奥到冬奥,科技助力“双奥场馆”完成华丽转身。

吴远彬表示,北京冬奥会场馆的设计与建设实现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完美融合。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的传统吉祥饰物“如意”。从跳台环形顶端,再到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契合,被称为“雪如意”,既体现了体育建筑的动感,又凸显了中国文化元素。

绿色是北京冬奥会的办赛理念之一。喻红说,为实现北京冬奥会的碳中和目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将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生产的绿色电力输入北京,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绿电供应。

据介绍,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冬奥场馆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这是冬奥史上首次大规模应用该项技术,同时还利用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对制冷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能效提升30%至40%。

喻红表示,目前有8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张家口赛区进行了测试,赛时将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投入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提供交通服务保障。试制的氢燃料电池应急电源发电车替代柴油发电车,已在国家速滑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测试备用。此外,北京冬奥会境内接力火炬也将全部应用氢燃料。

在场馆运行和赛事保障方面,喻红介绍,5G信号已覆盖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和连接场馆的道路,包括高速行驶的京张高铁,也有稳定、连续的5G信号覆盖,为超高清视频、智能服务等新的应用场景提供了必要的网络连接。云转播技术、云转播5G背包、8K高清转播车等技术和设备都将应用于北京冬奥会的转播中,为全球观众呈现精彩的冬奥赛事。

喻红说,期待运动员在冬奥会的比赛中有精彩的表现,也期待这些技术成果能提供更好的赛时服务,更期待支持奥运会筹办和举办的技术,在赛后能够服务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为冰雪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冰场、雪场和运动装备。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大批科技成果助力北京冬奥会

2021-11-19 15:28:49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汪涌、李春宇)即将在明年2月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得到大批科技成果助力。“科技冬奥”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一大亮点,场馆建设、基础设施、绿色环保、智慧服务、转播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

北京冬奥组委18日在首钢办公区举办了科技冬奥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围绕“科技冬奥”重点任务布局,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广泛应用新技术,重点解决雪车雪橇赛道、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国家速滑馆等场馆设计、建造和运维技术难题,支撑“鸟巢”智能化和“水立方”水冰转换等场馆改造,同时加强气象预测、运行指挥、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场馆是举办奥运会的基础条件。‘科技冬奥’的工作有规划、有成效、有期待。”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说。新建的冬奥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被称为“雪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毫米级”双曲面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成型技术,1.9公里的赛道一次性喷射浇筑成型。首钢滑雪大跳台研发了正四面体的模块及正四面体连接节点,实现不同比赛的赛道剖面转化。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应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在20天内完成水冰场地转换;国家体育场“鸟巢”通过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已建设成为数字、低碳、智能的体育场馆。从夏奥到冬奥,科技助力“双奥场馆”完成华丽转身。

吴远彬表示,北京冬奥会场馆的设计与建设实现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完美融合。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的传统吉祥饰物“如意”。从跳台环形顶端,再到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契合,被称为“雪如意”,既体现了体育建筑的动感,又凸显了中国文化元素。

绿色是北京冬奥会的办赛理念之一。喻红说,为实现北京冬奥会的碳中和目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将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生产的绿色电力输入北京,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绿电供应。

据介绍,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冬奥场馆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这是冬奥史上首次大规模应用该项技术,同时还利用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对制冷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能效提升30%至40%。

喻红表示,目前有8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张家口赛区进行了测试,赛时将在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投入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提供交通服务保障。试制的氢燃料电池应急电源发电车替代柴油发电车,已在国家速滑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测试备用。此外,北京冬奥会境内接力火炬也将全部应用氢燃料。

在场馆运行和赛事保障方面,喻红介绍,5G信号已覆盖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和连接场馆的道路,包括高速行驶的京张高铁,也有稳定、连续的5G信号覆盖,为超高清视频、智能服务等新的应用场景提供了必要的网络连接。云转播技术、云转播5G背包、8K高清转播车等技术和设备都将应用于北京冬奥会的转播中,为全球观众呈现精彩的冬奥赛事。

喻红说,期待运动员在冬奥会的比赛中有精彩的表现,也期待这些技术成果能提供更好的赛时服务,更期待支持奥运会筹办和举办的技术,在赛后能够服务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为冰雪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冰场、雪场和运动装备。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