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雷志龙:《盛装》不是职场剧,是女性帮助女性的故事
电视剧《盛装》,算是编剧雷志龙对纸媒的一次思念,一次表白。

编剧雷志龙:《盛装》不是职场剧,是女性帮助女性的故事

来源:澎湃新闻2022-02-23

澎湃新闻记者 杨茜

电视剧《盛装》,算是编剧雷志龙对纸媒的一次思念,一次表白。

故事由杂志的没落开始,讲述时尚杂志《盛装》副总编陈开怡(宋佳 饰),突然接到总编乔治的死亡噩耗。接替总编一职的是从香港空降而来的肖红雪(袁咏仪 饰),比起杂志内容,她似乎更偏重商业价值。于是,陈开怡带领着真正在乎杂志的一批员工,在传统媒体时代的沉沦中,寻求《盛装》的出路和新生。

陈开怡代表着坚守内容的媒体人,肖红雪代表想法更多,思维更活络的新媒体人,而跳楼的乔治,则是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理想本身。

导演五百很喜欢这个故事,他认为这部剧的珍贵之处,在于编剧雷志龙就是杂志媒体人出身,并不是外行写内行,因此剧本真正尽可能书写这一行业,足够接近真实。

雷志龙在媒体待过7年,从新闻网站,到杂志《东方壹周》《嘉人》。离开媒体的时刻是2017年,在他而立之年,所有传统媒体都面临转型,雷志龙在这场惊涛骇浪中茫然四顾,感觉自己站在泰坦尼克号这艘巨轮上,看着身边的同行站在巨轮的不同位置,有的和他一样茫然,有的已经准备离开,有的用最优雅的姿态,等待命运宣判……

雷志龙写过不少话剧剧本,也写过《无名之辈》。最终,他在一个《嘉人》前同事的引荐下,接触到了电视剧。

同事交给他一个故事,雷志龙不感兴趣,他想写的第一个电视剧剧本,一定是传统媒体这艘“巨轮”的缓慢沉沦。

没想到,剧本一写就是三年。在这三年中,《盛装》的写作动力也逐渐丰富。

“时尚不是我想写的”

刚开始,触发雷志龙提笔的,是新旧媒体时代的交替,“2017年,媒体行业的状况已经尘埃落定了,纸媒该关的已经关了。船在沉没,各种各样的人在船上展现众生相,我小时候看剧就很喜欢看《大时代》,有想写时代的冲动。”

他最终选定,时代故事的主角《盛装》,是一本时尚杂志。不可否认,一旦带上“时尚”两个字,观众的期待就有所不同了。讲起时尚杂志,最有名的电影莫过于《穿Prada的恶魔》,刻薄干练的女主编,让观众意识到在时尚杂志里,审美、时尚、潮流是最重要的事情,氛围也和普通工作有距离。

但雷志龙从一开始就没有将重点放在“时尚”两个字上。

“在写这个戏之前,我就特别喜欢《穿Prada的恶魔》,看了很多遍。时尚这个行业,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舶来品。在美国,那是一个时尚工业,美国可能从1920年代或者更早,已经开始有这种东西,最后建立了一套体系。但在我们这个语境里,时尚跟大部分人是没什么关系的。它属于小部分有钱人,是有钱人的附属品,即便是有钱人,其中也有一部分被认为是暴发户,不懂得时尚,只懂得花钱。时尚进到我们这里后,讲不清楚,它跟消费跟生活方式裹在一起了,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现在有一波相对稳定的所谓中产阶层消费方式,但我们现在能理解的,往往也是咖啡馆,看村上春树,听点古典音乐。”

在他看来,时尚在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玄学:“我在时尚杂志工作,都没有理解时尚到底是什么意思,中国有这么多时尚杂志,每个主编对时尚的理解都不一样,只不过形式类似,它是由品牌、优雅的酒会、游艇、名表名车,这些东西构成的,它其实搭建在非常高度的物质基础上。这也不是我想写的。”

雷志龙认为,时尚行业某种程度被标签化了。

“这是大家对一个行业的想象问题。我也没往特别写,就是按照正常写,时尚行业和其他工作并没有特别大的本质不同,我们工作的地方也是格子间,可能有些时尚杂志也就是地段好点,写字楼贵一点,进去之后,海报多一点。我在《嘉人》上班的时候,工位很小,就一个格子,永远收拾不好,永远每天都有新的杂志,到处都是杂志。”

他回忆自己在时尚杂志工作的时期,并不觉得工作氛围、同事,有什么特殊的。

“人是被经济水平所决定的,你一个月拿八九千块,只是工作需要你去了解很多高档的消费方式,同事们也没有天天穿金戴银的,下了班就聊聊孩子车子房子,谁的老公好一点,怀孕对工作影响有多大等等。”工作内容上也并不复杂,“一本时尚杂志的构成也很简单,一个明星或者是模特的封面故事,然后大量推荐衣服跟首饰,扎扎实实讲内容的部分不多,读者啪啪啪就翻过去了。我在专题组,无非就是采访,或者做选题、定稿子。”

雷志龙认为,这些经历和对时尚的看法,让他在最开始就想好了《盛装》的故事重点是什么。

“我更想写的是内容,是纸媒和新媒体交错下的时代,这个时代影响观众对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对大片的理解。大片是跟品牌绑在一块,模特永远会在,游艇、红酒永远都会在,香水、钻石、项链、手表,这些东西不会变,只不过投放广告的平台不一样而已。真正变化的,是我们以前做一个选题,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从专访到周边采访,才能把这个稿子建立起来。而现在新媒体出内容则要快捷太多。”

在这样的前提下,《盛装》成为他理想中的一本刊物,“更接近于一本内容刊物,而不是一个时装刊物”,雷志龙甚至把剧中的选题当做真选题想,“剧里的每一个选题都可以操作的,那些选题对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重要的是女性互助,是陈开怡交棒

在媒体时代的变革之外,《盛装》中另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是“女性”。

当然,这和行业状况有关,从业者多为女性,雷志龙回忆,当年在时尚杂志的专题组开会,全场三十多人,只有他一个男性。但更重要的是雷志龙想说的,有关女性的生活状况,困境,互助,“《盛装》表层是媒体转型的故事,但情感更深的地方,是在讲女孩帮助女孩的故事。”因此,陈开怡、肖红雪、秦敏、李娜、蔡菲、谷欢……《盛装》中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女性角色。

雷志龙是妈妈带大的,他还有很多表姐、堂姐,姐姐们先后嫁人,“我从小就看到她们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能看到在农村、在小县城,女性是怎么样生活的,结婚前是什么状态,结婚后又是什么状态。然后到了大城市,机缘巧合又进入《嘉人》这样的时尚女刊工作,对女性生存处境的理解一下就开阔了,也有了很多思考和感受。”

他对女性语境很熟悉,“我闭着眼睛都知道开会要说什么,有年轻的,有当妈妈的,有刚结婚不久的,有丁克的,有不想结婚的……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都有,而我采访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女的,女性创业者、女作家、女艺术家、女演员、女导演,我在女性的语境里成长。”

但雷志龙逐渐感受到,有些习以为常的女性处境,“事情不应该是那个样子的”。

“为什么妈妈做了饭妈妈不上桌?为什么男人之间谈的才是大事或者正经事?女人谈的事就不是重要的事呢?为什么男人抽着雪茄聊成功聊项目的时候,就一定要得到尊重,而女生在一起聊哪件衣服更好看就不能得到尊重?因哪件衣服更好看也很重要。做媒体之后,我越来越多有这种感触。好多女性朋友都跟我说过,她们从小到大没有一个没经历过性骚扰,要么是在办公室,要么是在地铁里,要么在公车上。我认识的朋友还有很多人在这个困境里,《盛装》有场戏就是蔡菲被性侵了,可以看到男同事跟女同事对此事的看法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雷志龙强调, “任何不尊重女性的人,都不会是我的朋友。”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他写《盛装》的重要原动力,也是他认为《盛装》的叙事价值所在——对女性的关怀,“只展现时尚浮华那一面,衣服多么精致,表和车多贵,对我来说没有意义,重要的事情是,哪怕我是个直男,女性问题也值得去说,我觉得女性困境跟男性困境是一体的,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就是你如何对待女性和弱势群体。”

他在写《盛装》的时候,就一直在假设一种可能,《盛装》是一部电视剧,能够看到的观众非常多元,“我希望《盛装》能被更多小城市的、县城的、甚至农村的女性观众看到,就像当年我的堂姐、表姐那样的女性,她们能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陈开怡、肖红雪这样的女性,女性的世界可以那么精彩,还有女人会告诉另外一个女人,‘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取悦男人,任何男人’‘恋爱是认识自己,不是为了取悦别人’,也许她们就不会那么仓促地结婚、生子,她们也不会因为家里收了别人家的彩礼,或者为了给弟弟结婚攒钱,就把自己换出去,嫁给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人。”

因此,在《盛装》中,雷志龙坚持保留李娜(宋祖儿 饰)这个角色。刚开播时,有观众觉得李娜这种实习生小白的角色略显套路,她莽撞、无知,却还能在杂志社好好生存下去,难免是开金手指。实际上,在写剧本时,剧组就不少人建议拿掉这个角色了,但雷志龙对此很坚持,“《盛装》里,陈开怡要交棒给李娜,她交的是女人的抗争和自由。”

“李娜确实对时尚一无所知,她真正的困境是她很自卑,因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孩,就跟她妈妈离了婚,至少在她看来是这样。她从小就觉得,自己作为女孩,是不受尊重的,所以她让自己变得像一个男孩,结果男朋友又嫌她不够女人味。她前男友所代表的直男眼中的女人味,是顺从的、乖巧的、温柔的、听话的,这也是我们社会对好女性的一个概括定义,上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就是说你既要出去要有门面,回来也得乖巧,还得干活。李娜是困在这个地方的。乔治告诉她,可以去《盛装》,因为他们打了一个赌,赌约就是李娜做一个女孩活着的意义。”

雷志龙说,“李娜进了《盛装》之后,把过往的每一本都认真看了,每一本杂志里,都有陈开怡写的卷首语。而每一篇卷首语,都是在告诉女性,应该怎么样活着才是对的,这非常重要,她得交棒。如果这个角色显得套路,有问题,那可能是我的能力问题。”

职场剧是一种类型吗?

职场剧,向来是国产剧难以跨过的一道坎,无论寄托多少价值观,观众对《盛装》的期待,一部分始终落在杂志社职场部分,但目前来看,《盛装》里权谋人事、媒体转型和女性互助是重点,职场部分则的确有所缺欠。

雷志龙也关注着观众的评价,“我真的是无知者无畏,我要知道今天观众的评价是这样,我可能就不敢写这戏了。”他坦言,“写《盛装》的时候,我脑子里不是职场剧的概念。”

他不认同职场剧是一个类型。

“以前做电影,可能会有一些类型上的判断,喜剧片还是爱情片,但到剧这一块,我没有觉得说我写的就是职场戏,或者职场戏应该是什么样。职场戏是一个框子,它并不代表故事的类型。我可以在写字楼里面写爱情,我也可以在职场这个空间里写一个恐怖片,《盛装》它发生在职场环境里,有一点点权谋的色彩,有我对女性处境的一些见解。我觉得这才是这个故事的类型。我并不觉得职场剧是一个故事类型。”

他举例说,“如果我把《盛装》所有的人物放在一个游轮上,没有把事情交代清楚,你们就下不了游轮,你说还算职场剧吗?但台词跟我们现在的台词,可以基本一样。你说《鱿鱼游戏》是一个什么剧?讲的是韩国的底层人活不下去了,讲的是一个社会的困境,但放在一个游戏的语境里,大家在里面大逃亡,是大逃杀类型。”

雷志龙反思,有观众觉得这部剧“不职场”“悬浮”,可能就是在于他写剧本时,没有把工作这部分具体展现出来,“李娜进来是一个实习生,她要做流程编辑,整个流程其实是有的,但是大家可能要的是一些场面展现,比如说她第一次采访谁,非常紧张。可能这也是我的问题,我更多的是用台词说出来了,而不是做出来。我应该写几场戏,让李娜去采访一个明星,李娜紧张了,或者李娜进去之后,问错话了,明星不高兴了,是吧?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话,这个戏也可能变得更加散,这些事情,怎么把它挪到大的故事线里?采访的这个人是干嘛的?为什么要采访?观众真的会喜欢纯粹的职场剧吗?”

“职场戏哪个部分最重要,我不知道怎么判断,对我来说确实是困境。如果说我还有机会再去尝试,肯定能完成得更好一些。”

实际上,在职场部分的展现这一块,雷志龙是有遗憾的。

“遗憾的是专题6人组。确实,在剧本层面,没给到她们一个工作状态,导致几个人在这个戏里面不够出彩,这是我的问题。观众没有看到他们日常的工作状态,当时我觉得,写成现在这样差不多了,事实证明不行,还是要给他们更具体的行动,更具体的事件。确实要向观众道歉。”

至于观众认为角色的“悬浮”,对雷志龙来说,也是一层困扰。

“我也在想,这到底什么意思?比如,我从头到尾没有写过鲁斌斌(陈赫 饰)的家庭什么样,没有写过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下了班会干嘛去?都没写。因为以前观众抱怨,工作的戏,总是写家长里短,被大家诟病。如果我给鲁斌斌加一条,他有一个什么样的父亲或者母亲,比如他是一个村里来的人,好不容易爬进了今天的位置,他非常珍惜,观众可能就会觉得,他没有那么标签化了。包括陈开怡和雷启泰的感情,也是点到为止,也没有写过陈的父母是怎么回事。”

但雷志龙解释,不去过多描述角色的多面性,有一定好处,“这个角色尽可能地服务于故事。”这个故事,是有关《盛装》这本杂志,而非其中的谁。

“如果说这个戏是所谓的大女主的戏,我只写陈开怡,她父母催婚,白天她跟肖红雪斗,晚上跟爸妈博弈,又突然来了一个男的说,我爱你很多年了,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是吧?但是我希望尽量提纯,集中在《盛装》,而不是《陈开怡和她的朋友们》,也不是《李娜奋斗记》。”

除了这些困扰,真正在写作阶段,难住雷志龙的是每一回合的权谋斗争,“由于我个人戏剧观的问题,我认为没有矛盾就没有冲突,观众看什么?”有来就有回,怎么出招?怎么回应?都是雷志龙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比如,陈开怡对肖红雪的就职仪式上的致辞说什么,是他曾经攻克的难点之一,“她咽不下这口气,但她不是市井里的人,得端着,所有人举着手机,整个行业人在看她表态。最后拼了命想,那段台词,我想了四五天才憋出来,太难了。”

雷志龙边写边安慰自己,“这是原创剧本,旱地拔葱。我总想,爱迪生做的第一张小板凳也挺丑的。”

纸媒不会死,会永远存在

《盛装》的剧本四十多万字,雷志龙通过陈开怡、严凯、乔治、李娜等人的行为,捍卫纸媒的尊严,他为这些角色写的台词也优雅得体,甚至书面化,“我也写过《无名之辈》,就是讲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因为那是作品所要求的东西,但如果你说一群做杂志、搞文化的人,满嘴都是方言俚语,这也不合适吧?我生活里确实接触着这么一群人,大家说话有点‘拿腔拿调’。”

雷志龙参考了身边同行、朋友,用不同角色表达对纸媒不同角度的情感,而对雷志龙本人而言,纸媒在他心里确实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纸媒也好,纸质书也好,它代表的是一整套生活方式。杂志不光只是一本杂志,包含了你决定去买一本杂志,你在家看,或者在别的地方看,可能还会给自己泡杯茶,或者点杯咖啡。看完那本杂志,你觉得有所得,很开心,然后你把杂志收起来。这是一整套动作,可能很缓慢,但它能凝结更多的情感。就像以前我们写信,从买信封、买信纸开始,就寄托了我对朋友的思念和情感,信寄出去,我开始等他的回信。我们现在用手机发微信,交流信息非常及时,这秒钟想你了,下一秒钟就告诉你。你说纸媒不可替代吗?它可以替代,事实上已经被替代了。只不过有时候,你会觉得,你很想念。只是想念。”

雷志龙感叹道:“有时候,我真的很想念杂志,想念我在杂志社上班的那段时间,那段时间很快乐,每篇稿子,写得都很快乐。而且我觉得纸媒不会死,会永远存在。”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编剧雷志龙:《盛装》不是职场剧,是女性帮助女性的故事

2022-02-23 12:43:50 来源:

澎湃新闻记者 杨茜

电视剧《盛装》,算是编剧雷志龙对纸媒的一次思念,一次表白。

故事由杂志的没落开始,讲述时尚杂志《盛装》副总编陈开怡(宋佳 饰),突然接到总编乔治的死亡噩耗。接替总编一职的是从香港空降而来的肖红雪(袁咏仪 饰),比起杂志内容,她似乎更偏重商业价值。于是,陈开怡带领着真正在乎杂志的一批员工,在传统媒体时代的沉沦中,寻求《盛装》的出路和新生。

陈开怡代表着坚守内容的媒体人,肖红雪代表想法更多,思维更活络的新媒体人,而跳楼的乔治,则是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理想本身。

导演五百很喜欢这个故事,他认为这部剧的珍贵之处,在于编剧雷志龙就是杂志媒体人出身,并不是外行写内行,因此剧本真正尽可能书写这一行业,足够接近真实。

雷志龙在媒体待过7年,从新闻网站,到杂志《东方壹周》《嘉人》。离开媒体的时刻是2017年,在他而立之年,所有传统媒体都面临转型,雷志龙在这场惊涛骇浪中茫然四顾,感觉自己站在泰坦尼克号这艘巨轮上,看着身边的同行站在巨轮的不同位置,有的和他一样茫然,有的已经准备离开,有的用最优雅的姿态,等待命运宣判……

雷志龙写过不少话剧剧本,也写过《无名之辈》。最终,他在一个《嘉人》前同事的引荐下,接触到了电视剧。

同事交给他一个故事,雷志龙不感兴趣,他想写的第一个电视剧剧本,一定是传统媒体这艘“巨轮”的缓慢沉沦。

没想到,剧本一写就是三年。在这三年中,《盛装》的写作动力也逐渐丰富。

“时尚不是我想写的”

刚开始,触发雷志龙提笔的,是新旧媒体时代的交替,“2017年,媒体行业的状况已经尘埃落定了,纸媒该关的已经关了。船在沉没,各种各样的人在船上展现众生相,我小时候看剧就很喜欢看《大时代》,有想写时代的冲动。”

他最终选定,时代故事的主角《盛装》,是一本时尚杂志。不可否认,一旦带上“时尚”两个字,观众的期待就有所不同了。讲起时尚杂志,最有名的电影莫过于《穿Prada的恶魔》,刻薄干练的女主编,让观众意识到在时尚杂志里,审美、时尚、潮流是最重要的事情,氛围也和普通工作有距离。

但雷志龙从一开始就没有将重点放在“时尚”两个字上。

“在写这个戏之前,我就特别喜欢《穿Prada的恶魔》,看了很多遍。时尚这个行业,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舶来品。在美国,那是一个时尚工业,美国可能从1920年代或者更早,已经开始有这种东西,最后建立了一套体系。但在我们这个语境里,时尚跟大部分人是没什么关系的。它属于小部分有钱人,是有钱人的附属品,即便是有钱人,其中也有一部分被认为是暴发户,不懂得时尚,只懂得花钱。时尚进到我们这里后,讲不清楚,它跟消费跟生活方式裹在一起了,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现在有一波相对稳定的所谓中产阶层消费方式,但我们现在能理解的,往往也是咖啡馆,看村上春树,听点古典音乐。”

在他看来,时尚在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玄学:“我在时尚杂志工作,都没有理解时尚到底是什么意思,中国有这么多时尚杂志,每个主编对时尚的理解都不一样,只不过形式类似,它是由品牌、优雅的酒会、游艇、名表名车,这些东西构成的,它其实搭建在非常高度的物质基础上。这也不是我想写的。”

雷志龙认为,时尚行业某种程度被标签化了。

“这是大家对一个行业的想象问题。我也没往特别写,就是按照正常写,时尚行业和其他工作并没有特别大的本质不同,我们工作的地方也是格子间,可能有些时尚杂志也就是地段好点,写字楼贵一点,进去之后,海报多一点。我在《嘉人》上班的时候,工位很小,就一个格子,永远收拾不好,永远每天都有新的杂志,到处都是杂志。”

他回忆自己在时尚杂志工作的时期,并不觉得工作氛围、同事,有什么特殊的。

“人是被经济水平所决定的,你一个月拿八九千块,只是工作需要你去了解很多高档的消费方式,同事们也没有天天穿金戴银的,下了班就聊聊孩子车子房子,谁的老公好一点,怀孕对工作影响有多大等等。”工作内容上也并不复杂,“一本时尚杂志的构成也很简单,一个明星或者是模特的封面故事,然后大量推荐衣服跟首饰,扎扎实实讲内容的部分不多,读者啪啪啪就翻过去了。我在专题组,无非就是采访,或者做选题、定稿子。”

雷志龙认为,这些经历和对时尚的看法,让他在最开始就想好了《盛装》的故事重点是什么。

“我更想写的是内容,是纸媒和新媒体交错下的时代,这个时代影响观众对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对大片的理解。大片是跟品牌绑在一块,模特永远会在,游艇、红酒永远都会在,香水、钻石、项链、手表,这些东西不会变,只不过投放广告的平台不一样而已。真正变化的,是我们以前做一个选题,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从专访到周边采访,才能把这个稿子建立起来。而现在新媒体出内容则要快捷太多。”

在这样的前提下,《盛装》成为他理想中的一本刊物,“更接近于一本内容刊物,而不是一个时装刊物”,雷志龙甚至把剧中的选题当做真选题想,“剧里的每一个选题都可以操作的,那些选题对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重要的是女性互助,是陈开怡交棒

在媒体时代的变革之外,《盛装》中另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是“女性”。

当然,这和行业状况有关,从业者多为女性,雷志龙回忆,当年在时尚杂志的专题组开会,全场三十多人,只有他一个男性。但更重要的是雷志龙想说的,有关女性的生活状况,困境,互助,“《盛装》表层是媒体转型的故事,但情感更深的地方,是在讲女孩帮助女孩的故事。”因此,陈开怡、肖红雪、秦敏、李娜、蔡菲、谷欢……《盛装》中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女性角色。

雷志龙是妈妈带大的,他还有很多表姐、堂姐,姐姐们先后嫁人,“我从小就看到她们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能看到在农村、在小县城,女性是怎么样生活的,结婚前是什么状态,结婚后又是什么状态。然后到了大城市,机缘巧合又进入《嘉人》这样的时尚女刊工作,对女性生存处境的理解一下就开阔了,也有了很多思考和感受。”

他对女性语境很熟悉,“我闭着眼睛都知道开会要说什么,有年轻的,有当妈妈的,有刚结婚不久的,有丁克的,有不想结婚的……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都有,而我采访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女的,女性创业者、女作家、女艺术家、女演员、女导演,我在女性的语境里成长。”

但雷志龙逐渐感受到,有些习以为常的女性处境,“事情不应该是那个样子的”。

“为什么妈妈做了饭妈妈不上桌?为什么男人之间谈的才是大事或者正经事?女人谈的事就不是重要的事呢?为什么男人抽着雪茄聊成功聊项目的时候,就一定要得到尊重,而女生在一起聊哪件衣服更好看就不能得到尊重?因哪件衣服更好看也很重要。做媒体之后,我越来越多有这种感触。好多女性朋友都跟我说过,她们从小到大没有一个没经历过性骚扰,要么是在办公室,要么是在地铁里,要么在公车上。我认识的朋友还有很多人在这个困境里,《盛装》有场戏就是蔡菲被性侵了,可以看到男同事跟女同事对此事的看法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雷志龙强调, “任何不尊重女性的人,都不会是我的朋友。”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他写《盛装》的重要原动力,也是他认为《盛装》的叙事价值所在——对女性的关怀,“只展现时尚浮华那一面,衣服多么精致,表和车多贵,对我来说没有意义,重要的事情是,哪怕我是个直男,女性问题也值得去说,我觉得女性困境跟男性困境是一体的,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就是你如何对待女性和弱势群体。”

他在写《盛装》的时候,就一直在假设一种可能,《盛装》是一部电视剧,能够看到的观众非常多元,“我希望《盛装》能被更多小城市的、县城的、甚至农村的女性观众看到,就像当年我的堂姐、表姐那样的女性,她们能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陈开怡、肖红雪这样的女性,女性的世界可以那么精彩,还有女人会告诉另外一个女人,‘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取悦男人,任何男人’‘恋爱是认识自己,不是为了取悦别人’,也许她们就不会那么仓促地结婚、生子,她们也不会因为家里收了别人家的彩礼,或者为了给弟弟结婚攒钱,就把自己换出去,嫁给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人。”

因此,在《盛装》中,雷志龙坚持保留李娜(宋祖儿 饰)这个角色。刚开播时,有观众觉得李娜这种实习生小白的角色略显套路,她莽撞、无知,却还能在杂志社好好生存下去,难免是开金手指。实际上,在写剧本时,剧组就不少人建议拿掉这个角色了,但雷志龙对此很坚持,“《盛装》里,陈开怡要交棒给李娜,她交的是女人的抗争和自由。”

“李娜确实对时尚一无所知,她真正的困境是她很自卑,因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孩,就跟她妈妈离了婚,至少在她看来是这样。她从小就觉得,自己作为女孩,是不受尊重的,所以她让自己变得像一个男孩,结果男朋友又嫌她不够女人味。她前男友所代表的直男眼中的女人味,是顺从的、乖巧的、温柔的、听话的,这也是我们社会对好女性的一个概括定义,上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就是说你既要出去要有门面,回来也得乖巧,还得干活。李娜是困在这个地方的。乔治告诉她,可以去《盛装》,因为他们打了一个赌,赌约就是李娜做一个女孩活着的意义。”

雷志龙说,“李娜进了《盛装》之后,把过往的每一本都认真看了,每一本杂志里,都有陈开怡写的卷首语。而每一篇卷首语,都是在告诉女性,应该怎么样活着才是对的,这非常重要,她得交棒。如果这个角色显得套路,有问题,那可能是我的能力问题。”

职场剧是一种类型吗?

职场剧,向来是国产剧难以跨过的一道坎,无论寄托多少价值观,观众对《盛装》的期待,一部分始终落在杂志社职场部分,但目前来看,《盛装》里权谋人事、媒体转型和女性互助是重点,职场部分则的确有所缺欠。

雷志龙也关注着观众的评价,“我真的是无知者无畏,我要知道今天观众的评价是这样,我可能就不敢写这戏了。”他坦言,“写《盛装》的时候,我脑子里不是职场剧的概念。”

他不认同职场剧是一个类型。

“以前做电影,可能会有一些类型上的判断,喜剧片还是爱情片,但到剧这一块,我没有觉得说我写的就是职场戏,或者职场戏应该是什么样。职场戏是一个框子,它并不代表故事的类型。我可以在写字楼里面写爱情,我也可以在职场这个空间里写一个恐怖片,《盛装》它发生在职场环境里,有一点点权谋的色彩,有我对女性处境的一些见解。我觉得这才是这个故事的类型。我并不觉得职场剧是一个故事类型。”

他举例说,“如果我把《盛装》所有的人物放在一个游轮上,没有把事情交代清楚,你们就下不了游轮,你说还算职场剧吗?但台词跟我们现在的台词,可以基本一样。你说《鱿鱼游戏》是一个什么剧?讲的是韩国的底层人活不下去了,讲的是一个社会的困境,但放在一个游戏的语境里,大家在里面大逃亡,是大逃杀类型。”

雷志龙反思,有观众觉得这部剧“不职场”“悬浮”,可能就是在于他写剧本时,没有把工作这部分具体展现出来,“李娜进来是一个实习生,她要做流程编辑,整个流程其实是有的,但是大家可能要的是一些场面展现,比如说她第一次采访谁,非常紧张。可能这也是我的问题,我更多的是用台词说出来了,而不是做出来。我应该写几场戏,让李娜去采访一个明星,李娜紧张了,或者李娜进去之后,问错话了,明星不高兴了,是吧?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话,这个戏也可能变得更加散,这些事情,怎么把它挪到大的故事线里?采访的这个人是干嘛的?为什么要采访?观众真的会喜欢纯粹的职场剧吗?”

“职场戏哪个部分最重要,我不知道怎么判断,对我来说确实是困境。如果说我还有机会再去尝试,肯定能完成得更好一些。”

实际上,在职场部分的展现这一块,雷志龙是有遗憾的。

“遗憾的是专题6人组。确实,在剧本层面,没给到她们一个工作状态,导致几个人在这个戏里面不够出彩,这是我的问题。观众没有看到他们日常的工作状态,当时我觉得,写成现在这样差不多了,事实证明不行,还是要给他们更具体的行动,更具体的事件。确实要向观众道歉。”

至于观众认为角色的“悬浮”,对雷志龙来说,也是一层困扰。

“我也在想,这到底什么意思?比如,我从头到尾没有写过鲁斌斌(陈赫 饰)的家庭什么样,没有写过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下了班会干嘛去?都没写。因为以前观众抱怨,工作的戏,总是写家长里短,被大家诟病。如果我给鲁斌斌加一条,他有一个什么样的父亲或者母亲,比如他是一个村里来的人,好不容易爬进了今天的位置,他非常珍惜,观众可能就会觉得,他没有那么标签化了。包括陈开怡和雷启泰的感情,也是点到为止,也没有写过陈的父母是怎么回事。”

但雷志龙解释,不去过多描述角色的多面性,有一定好处,“这个角色尽可能地服务于故事。”这个故事,是有关《盛装》这本杂志,而非其中的谁。

“如果说这个戏是所谓的大女主的戏,我只写陈开怡,她父母催婚,白天她跟肖红雪斗,晚上跟爸妈博弈,又突然来了一个男的说,我爱你很多年了,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是吧?但是我希望尽量提纯,集中在《盛装》,而不是《陈开怡和她的朋友们》,也不是《李娜奋斗记》。”

除了这些困扰,真正在写作阶段,难住雷志龙的是每一回合的权谋斗争,“由于我个人戏剧观的问题,我认为没有矛盾就没有冲突,观众看什么?”有来就有回,怎么出招?怎么回应?都是雷志龙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比如,陈开怡对肖红雪的就职仪式上的致辞说什么,是他曾经攻克的难点之一,“她咽不下这口气,但她不是市井里的人,得端着,所有人举着手机,整个行业人在看她表态。最后拼了命想,那段台词,我想了四五天才憋出来,太难了。”

雷志龙边写边安慰自己,“这是原创剧本,旱地拔葱。我总想,爱迪生做的第一张小板凳也挺丑的。”

纸媒不会死,会永远存在

《盛装》的剧本四十多万字,雷志龙通过陈开怡、严凯、乔治、李娜等人的行为,捍卫纸媒的尊严,他为这些角色写的台词也优雅得体,甚至书面化,“我也写过《无名之辈》,就是讲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因为那是作品所要求的东西,但如果你说一群做杂志、搞文化的人,满嘴都是方言俚语,这也不合适吧?我生活里确实接触着这么一群人,大家说话有点‘拿腔拿调’。”

雷志龙参考了身边同行、朋友,用不同角色表达对纸媒不同角度的情感,而对雷志龙本人而言,纸媒在他心里确实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纸媒也好,纸质书也好,它代表的是一整套生活方式。杂志不光只是一本杂志,包含了你决定去买一本杂志,你在家看,或者在别的地方看,可能还会给自己泡杯茶,或者点杯咖啡。看完那本杂志,你觉得有所得,很开心,然后你把杂志收起来。这是一整套动作,可能很缓慢,但它能凝结更多的情感。就像以前我们写信,从买信封、买信纸开始,就寄托了我对朋友的思念和情感,信寄出去,我开始等他的回信。我们现在用手机发微信,交流信息非常及时,这秒钟想你了,下一秒钟就告诉你。你说纸媒不可替代吗?它可以替代,事实上已经被替代了。只不过有时候,你会觉得,你很想念。只是想念。”

雷志龙感叹道:“有时候,我真的很想念杂志,想念我在杂志社上班的那段时间,那段时间很快乐,每篇稿子,写得都很快乐。而且我觉得纸媒不会死,会永远存在。”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