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舞台“燃”起国风热潮
回顾近年综艺节目,“国风”已成为一个触发荧屏高光时刻的“开关”。

综艺舞台“燃”起国风热潮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3-15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回顾近年综艺节目,“国风”已成为一个触发荧屏高光时刻的“开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凭借《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厚积薄发,掀起综艺荧屏的文博热;河南卫视通过“中国节日”系列的爆火,从地级卫视队列里强势突围;广东卫视稳扎稳打,精心耕耘四季的原创IP《国乐大典》一路创新迭代、热度不减;今年春晚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以一抹穿越千年的青绿拨动了观众的心弦,迅速刷屏社交网络……当下,国风文化正以不同形态出现在综艺节目及各类晚会中,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成为荧屏上新的“流量密码”。

在垂直领域拓宽文化视野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荧屏重要的创作宝库,近年来更是掀起了一股“国风”创作潮流。围绕“国风+”而垂直细分的原创节目不断涌现,让更多文化瑰宝走下殿堂,走向大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耕多年,打造出《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现象级国风节目。其中,《典籍里的中国》融合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等多元手法,以追根溯源、旁征博引的方式探寻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衣尚中国》以传统服饰文化入题,提出“复兴中国审美”的节目旨归,生动诠释了传统服饰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而在“国风+建筑”的垂直领域,北京卫视推出的《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利用多样综艺形式唤醒传统建筑所承载的文化记忆,《我在颐和园等你》则呈现古典园林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以“国风+音乐”为创作灵感,广东卫视原创的中国经典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已成为国风国潮类综艺节目中的头部IP。《国乐大典》第四季打造出一座具象的“国乐之城”,在这一为中国民族音乐特别设计的艺术空间中,年轻乐手们或改编流行金曲、创作新国风音乐,或通过场景化的器乐剧讲述古老乐器的前世今生、诉说流传千古的文化故事。传统和潮流的碰撞与融合激活了国乐的生命力,传递出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河南卫视与哔哩哔哩动画(以下简称“B站”)联手打造的文化剧《舞千年》则以“国风+舞蹈”的模式进行创作,讲述中国从东汉、唐宋到现代的文化故事,既满足了年轻群体对优质舞蹈内容的需求,又促使年轻群体对历史文化产生共情体验与艺术共鸣。

执导了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导演路红莉说:“我们不想再像过去一样,只是把一些风俗记载呈现给大家。我们想深耕深挖。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在过每一个中国节日的时候都那么投入?因为这里面承载着情感和文化。”

触发传统文化的青春表达

一档成功的国风综艺节目,需要创作者的匠心打磨,不仅要择优传承传统文化,更要贴合时代审美,与当下流行文化融合,才能让节目从“破圈”跨越到“出圈”,进而实现“扩圈”的可能。《国乐大典》第四季、《这就是街舞》《青春守艺人》等节目便是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新升级,奏响了传统文化与年轻潮流跨越时空的和鸣。

《国乐大典》第四季不仅在视觉包装层面用全新概念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也在节目编排中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在舞美设计方面,节目融入“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参照中国古代城市格局,打造了一个古典艺术与现代潮流激荡融合的音乐空间“国乐之城”,并结合AR虚拟技术营造出360度沉浸式视听体验。大胆跨界、求新求异的节目编排是《国乐大典》第四季的一大看点,当民族音乐与电子朋克、爵士、说唱等流行音乐相遇,不断激发出国乐的新形态,增加传统曲目的叙事张力,丰富传统器乐的情感表现,最终打造出一批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新国风音乐。

《国乐大典》第四季总导演林维桦介绍:“在‘国乐之城’里,乐手们会收到各式各样的战书。比如乐手们会挑战演绎大湾区、电影金曲、古诗词等多元的音乐主题,曲风上融汇了摇滚、电音、戏曲等元素,碰撞出更多国潮的可能性。”他还表示:“虚拟技术的加入让‘国乐之城’立体展开,音乐变得可视化,让国乐‘活’起来。”

尽管以街舞这一舶来文化为主要内容,《这!就是街舞4》仍旧在国风领域为内容创作找到了新的抓手。节目将传统文化与街舞有机融合,巧借街舞的叙事性讲述中国故事,带来了一系列优质的原创国风街舞作品。“琴、棋、书、画”系列国风作品艳惊四座,如作品《授之以琴》演绎了一名外国青年到中国访师学琴,在师父点拨下逐渐开悟的故事。舞者把街舞中的埃及手与中国古典舞身韵融合,在古琴曲《酒狂》激越的律动中,如行云流水般舞蹈,释放出刚柔并济、动静互补的中国古典气韵。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卫华表示:“当下不少综艺节目灵活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把国风国潮嵌入了年轻人的心坎,也播种进当下的生活风尚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活跃于荧屏,亦在日常生活中焕发光彩,从而获得更新迭代、传承不息的力量。”

新生代成国风传承主力军

B站近期发布的《bilibili年度国风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B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超1.77亿,其中18岁至30岁的年轻人占比约七成。同时,越来越多年轻的创作者开始围绕传统技艺进行视频创作,构筑起B站日渐活跃的国风内容生态。中国传媒大学团委书记朱传欣表示:“年轻一代对国风国潮的追逐和热爱,一方面反映出当今时代下国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普遍提升,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包括综艺节目在内的流行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带动。”

越来越多综艺节目在展现传统文化之时,既张开怀抱拥抱年轻群体,也在培养着继承传统的新生力量。《国乐大典》第四季打出了“全能青春国乐团”的概念,为成长中的国乐传承人提供了舞台。来自国乐世家的非遗传人、顶尖学府的新生后浪、技艺超群的民间高手等70位青春乐手会聚于此,他们在业内资深“国乐合伙人”的带领下,经历个人竞演、队内考核、成团对抗、主题对决等层层比拼,最终登上“国潮之夜”的舞台。透过这档节目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钟情于国乐国潮,躬耕于国乐、戏曲、舞蹈等传统文化领域。而乐手们在节目中传递的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国乐表达的态度,也折射出年青一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在获得更多年轻观众关注乃至参与其中的同时,国风综艺节目也在不断找寻传统文化与年轻群体在精神层面的共鸣。以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主题,《国家宝藏》却一直涌动着青春热血。《国家宝藏·展演季》首期节目以“少年十八岁”为主题,通过三件文物带领观众走进三段鲜活的历史,与18岁的王希孟、李世民和聂耳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谈,激发年青一代与历史人物的青春共鸣,以优质榜样鼓舞青年人树立理想、拼搏奋进。

层出不穷的优质国风综艺节目,让年轻群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了知识养分、精神力量乃至审美能力的提升,助力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不断升温。当年青一代主动承担起继承与发扬传统中华文化的使命,便能让绵延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血脉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5日 08版)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综艺舞台“燃”起国风热潮

2022-03-15 10:39:19 来源: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回顾近年综艺节目,“国风”已成为一个触发荧屏高光时刻的“开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凭借《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厚积薄发,掀起综艺荧屏的文博热;河南卫视通过“中国节日”系列的爆火,从地级卫视队列里强势突围;广东卫视稳扎稳打,精心耕耘四季的原创IP《国乐大典》一路创新迭代、热度不减;今年春晚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以一抹穿越千年的青绿拨动了观众的心弦,迅速刷屏社交网络……当下,国风文化正以不同形态出现在综艺节目及各类晚会中,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成为荧屏上新的“流量密码”。

在垂直领域拓宽文化视野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荧屏重要的创作宝库,近年来更是掀起了一股“国风”创作潮流。围绕“国风+”而垂直细分的原创节目不断涌现,让更多文化瑰宝走下殿堂,走向大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耕多年,打造出《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现象级国风节目。其中,《典籍里的中国》融合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等多元手法,以追根溯源、旁征博引的方式探寻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衣尚中国》以传统服饰文化入题,提出“复兴中国审美”的节目旨归,生动诠释了传统服饰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而在“国风+建筑”的垂直领域,北京卫视推出的《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利用多样综艺形式唤醒传统建筑所承载的文化记忆,《我在颐和园等你》则呈现古典园林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以“国风+音乐”为创作灵感,广东卫视原创的中国经典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已成为国风国潮类综艺节目中的头部IP。《国乐大典》第四季打造出一座具象的“国乐之城”,在这一为中国民族音乐特别设计的艺术空间中,年轻乐手们或改编流行金曲、创作新国风音乐,或通过场景化的器乐剧讲述古老乐器的前世今生、诉说流传千古的文化故事。传统和潮流的碰撞与融合激活了国乐的生命力,传递出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河南卫视与哔哩哔哩动画(以下简称“B站”)联手打造的文化剧《舞千年》则以“国风+舞蹈”的模式进行创作,讲述中国从东汉、唐宋到现代的文化故事,既满足了年轻群体对优质舞蹈内容的需求,又促使年轻群体对历史文化产生共情体验与艺术共鸣。

执导了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导演路红莉说:“我们不想再像过去一样,只是把一些风俗记载呈现给大家。我们想深耕深挖。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在过每一个中国节日的时候都那么投入?因为这里面承载着情感和文化。”

触发传统文化的青春表达

一档成功的国风综艺节目,需要创作者的匠心打磨,不仅要择优传承传统文化,更要贴合时代审美,与当下流行文化融合,才能让节目从“破圈”跨越到“出圈”,进而实现“扩圈”的可能。《国乐大典》第四季、《这就是街舞》《青春守艺人》等节目便是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新升级,奏响了传统文化与年轻潮流跨越时空的和鸣。

《国乐大典》第四季不仅在视觉包装层面用全新概念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也在节目编排中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在舞美设计方面,节目融入“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参照中国古代城市格局,打造了一个古典艺术与现代潮流激荡融合的音乐空间“国乐之城”,并结合AR虚拟技术营造出360度沉浸式视听体验。大胆跨界、求新求异的节目编排是《国乐大典》第四季的一大看点,当民族音乐与电子朋克、爵士、说唱等流行音乐相遇,不断激发出国乐的新形态,增加传统曲目的叙事张力,丰富传统器乐的情感表现,最终打造出一批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新国风音乐。

《国乐大典》第四季总导演林维桦介绍:“在‘国乐之城’里,乐手们会收到各式各样的战书。比如乐手们会挑战演绎大湾区、电影金曲、古诗词等多元的音乐主题,曲风上融汇了摇滚、电音、戏曲等元素,碰撞出更多国潮的可能性。”他还表示:“虚拟技术的加入让‘国乐之城’立体展开,音乐变得可视化,让国乐‘活’起来。”

尽管以街舞这一舶来文化为主要内容,《这!就是街舞4》仍旧在国风领域为内容创作找到了新的抓手。节目将传统文化与街舞有机融合,巧借街舞的叙事性讲述中国故事,带来了一系列优质的原创国风街舞作品。“琴、棋、书、画”系列国风作品艳惊四座,如作品《授之以琴》演绎了一名外国青年到中国访师学琴,在师父点拨下逐渐开悟的故事。舞者把街舞中的埃及手与中国古典舞身韵融合,在古琴曲《酒狂》激越的律动中,如行云流水般舞蹈,释放出刚柔并济、动静互补的中国古典气韵。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卫华表示:“当下不少综艺节目灵活运用不同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把国风国潮嵌入了年轻人的心坎,也播种进当下的生活风尚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活跃于荧屏,亦在日常生活中焕发光彩,从而获得更新迭代、传承不息的力量。”

新生代成国风传承主力军

B站近期发布的《bilibili年度国风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B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超1.77亿,其中18岁至30岁的年轻人占比约七成。同时,越来越多年轻的创作者开始围绕传统技艺进行视频创作,构筑起B站日渐活跃的国风内容生态。中国传媒大学团委书记朱传欣表示:“年轻一代对国风国潮的追逐和热爱,一方面反映出当今时代下国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普遍提升,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包括综艺节目在内的流行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带动。”

越来越多综艺节目在展现传统文化之时,既张开怀抱拥抱年轻群体,也在培养着继承传统的新生力量。《国乐大典》第四季打出了“全能青春国乐团”的概念,为成长中的国乐传承人提供了舞台。来自国乐世家的非遗传人、顶尖学府的新生后浪、技艺超群的民间高手等70位青春乐手会聚于此,他们在业内资深“国乐合伙人”的带领下,经历个人竞演、队内考核、成团对抗、主题对决等层层比拼,最终登上“国潮之夜”的舞台。透过这档节目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钟情于国乐国潮,躬耕于国乐、戏曲、舞蹈等传统文化领域。而乐手们在节目中传递的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国乐表达的态度,也折射出年青一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在获得更多年轻观众关注乃至参与其中的同时,国风综艺节目也在不断找寻传统文化与年轻群体在精神层面的共鸣。以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主题,《国家宝藏》却一直涌动着青春热血。《国家宝藏·展演季》首期节目以“少年十八岁”为主题,通过三件文物带领观众走进三段鲜活的历史,与18岁的王希孟、李世民和聂耳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谈,激发年青一代与历史人物的青春共鸣,以优质榜样鼓舞青年人树立理想、拼搏奋进。

层出不穷的优质国风综艺节目,让年轻群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了知识养分、精神力量乃至审美能力的提升,助力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不断升温。当年青一代主动承担起继承与发扬传统中华文化的使命,便能让绵延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血脉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5日 08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