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心居》编剧滕肖澜:心之所居,将心比心
该剧由海清、童瑶、张颂文领衔主演,在爱奇艺站内占据电视剧热播榜第1名,在猫眼专业版、灯塔专业版、云合数据等多个榜单的热度排名也位居前列。

专访《心居》编剧滕肖澜:心之所居,将心比心

来源:扬子晚报2022-03-29

前有掀起全民追剧热潮,讲述由平民社区走出的周家三兄妹最终实现棚户区改造的《人世间》,后有由滕华涛导演掌镜的电视剧《心居》再次成为关注热点。该剧由海清、童瑶、张颂文领衔主演,在爱奇艺站内占据电视剧热播榜第1名,在猫眼专业版、灯塔专业版、云合数据等多个榜单的热度排名也位居前列。

该剧由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同名小说改编。在她的笔下,顾家一家人有关于“房”的小小盘算,还有关于“心”的深情执念,一幅普通人的生活图鉴,在浓浓的沪上风情中展开。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作家、编剧滕肖澜,听她分享小说《心居》影视化背后的故事。

心居,重在“心”,而非“居”

滕肖澜常年扎根在上海,以上海为根创作有《美丽的日子》《城里的月光》《四人行》《十朵玫瑰》等作品,曾凭借《美丽的日子》获鲁迅文学奖。她告诉记者,“写《心居》,想以上海的房子为切入点,写大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为了美好生活,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梦想而不断努力追寻的故事,尽可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当下。”

故事一开篇,就是在家全职带娃的外地媳妇,心心念念就是在这个城市买一套属于三口之家的小房子,逼着性格懦弱的老公去问小姑子借首付。而有着宽敞衣帽间和摩登办公室的单身都市女白领,为了置换一套更好更大的房子,准备找人假结婚,结果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

电视剧《心居》以顾家三兄妹的房子买卖为引,讲述上海人围绕房子的悲欣交集和人生经历,同时描摹“房子”对于人物精神、心理层面的改变和影响。在滕肖澜看来,重心在“心”,而非“居”。反映当下上海各阶层百姓生存状态,也探索人性和世情变化。”

在创作《心居》的过程中,滕肖澜也融入了自己及周围人的人生经历。剧中,演员冯绍峰饰演返沪知青子女施源,而编剧自身也是知青子女。“我父母早期是到外地去,我小时候在上海外婆家长大。尽管施源的境遇跟我不太一样,他比我惨很多,但能体会到他及父母迫切想要回到上海的心情,这是感同身受的部分。”滕肖澜感慨,“相比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来说,他多了一份对这个城市若即若离的感情。”

姑嫂之间,最终体现一座城市的包容

剧集播出正酣,剧中海清饰演的上海媳妇冯晓琴,童瑶饰演的精英女性顾清俞,她们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引发许多讨论,围绕她们对房子的诉求、事业的发展、家人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各种人情冷暖、邻里关系,让许多观众深感熟悉。两位女主角身份、性格、职业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价值观与为人处世上的冲突,使得两人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其中有较劲也能互相扶持,有责怪也愿互相理解,《心居》里中国式家庭氛围,深深切中了国人对于家的复杂情绪。

从《蜗居》到《心居》,谈及十几年间的变化,滕肖澜感受到,上海百姓在心境上比以前更为平和,也更为自信,包容度也更强。所以《心居》里展现出来的姑嫂矛盾,很大程度上并非出于地域或者是偏见,而更多的是两个女人在价值观上的不同,是“人”在自我认知和成长中必需经历的过程。最终两人达成了某种“和解”,其实也是理解。“我未必认可你,甚至不能原谅你,但却慢慢理解你了”。这或许也是城市中人与人相处的最佳模式——求同存异,将心比心。

清俞总是劝身边的亲人防着点冯晓琴,两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过程,成为电视剧的一大看点。滕肖澜认为,“姑嫂之间”看似的确有着天然的对立性,但《心居》绝不是为了冲突而制造冲突,单纯博人眼球的剧集。“我不想把她们处理得为吵而吵,整天鸡飞狗跳。事实上,《心居》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正常的人,是生活中可以想见的人,细节和台词都是来源于生活,不淡而化之,但也绝不故意为之。从我的角度,我觉得这两个女主人公虽然身份境遇大相径庭,但从本质说,她们都是与人为善的,通情达理的。”

影视改编如何既接地气,又避免套路化操作?“我觉得,最终还是要看是否‘真实’。这点剧本和小说是一样的,写故事的目的,最终是写‘人’。尤其是写现实生活的作品,只要人物能立得起来,能让观众信服,能让观众看了以后觉得,他们都是真实活在当下的,说的是‘人话’,做的是‘人事’。这就可以了。”

滕肖澜说,希望大家能从她们身上,看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不管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在不断改变和成长,并且融合得越来越好,势必会带来生态上的良性循环,那就是,每个自律的、努力奋斗的人最终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居所。

文学转化,平衡文学性和可看性

这是滕华涛阔别荧屏10年后,重新执导的首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从小说到电视剧,滕肖澜说,“改编上更突出了双女主在实现自我价值、为了‘心有所居’所做的努力。体现了城市普通百姓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经过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滕华涛导演的影视化操作,滕肖澜评价,“导演对人物心理的一些微妙把握,我觉得他是既准确又艺术,分寸感特别棒。”

滕肖澜的小说作品有过改编登上荧屏的经历,这次由她亲自操刀改编自己的小说。“我是一个愿意去尝试新的不同题材、风格的作者,我自己之前写小说还写过武侠,我不介意换一下形式,对于编剧这个身份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是我之前没有尝试过的写作方式。”

谈及感受,她表示,“写剧本和写小说毕竟是不一样的,剧本里需要注意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也是在主创的帮助下,一点点地进入状态。总的来说这个过程还比较顺利,确实也是修改了几稿。”

滕肖澜说,小说相对比较写意,剧本是偏向于理性。有了编剧的经历后,再去写小说,会为写小说去“做加法”。“笔掌握在自己手里,文学性还是要保留,但是可以加入一些剧本带来的有益的地方。我觉得如果结合得好,反而是相互成就的模式。”

从《人世间》到《心居》,文学为影视提供母本,影视又为文学提供更广泛的传播途径,最终受益的是广大读者和观众,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谈及现实主义小说的影视化之路,滕肖澜表示,“现实题材的作品改编影视,需要在文学性和可看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持原作的人文气息,又能兼顾到广大观众的观看习惯,用更通俗更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这点值得探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专访《心居》编剧滕肖澜:心之所居,将心比心

2022-03-29 11:20:32 来源:

前有掀起全民追剧热潮,讲述由平民社区走出的周家三兄妹最终实现棚户区改造的《人世间》,后有由滕华涛导演掌镜的电视剧《心居》再次成为关注热点。该剧由海清、童瑶、张颂文领衔主演,在爱奇艺站内占据电视剧热播榜第1名,在猫眼专业版、灯塔专业版、云合数据等多个榜单的热度排名也位居前列。

该剧由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同名小说改编。在她的笔下,顾家一家人有关于“房”的小小盘算,还有关于“心”的深情执念,一幅普通人的生活图鉴,在浓浓的沪上风情中展开。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作家、编剧滕肖澜,听她分享小说《心居》影视化背后的故事。

心居,重在“心”,而非“居”

滕肖澜常年扎根在上海,以上海为根创作有《美丽的日子》《城里的月光》《四人行》《十朵玫瑰》等作品,曾凭借《美丽的日子》获鲁迅文学奖。她告诉记者,“写《心居》,想以上海的房子为切入点,写大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为了美好生活,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梦想而不断努力追寻的故事,尽可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当下。”

故事一开篇,就是在家全职带娃的外地媳妇,心心念念就是在这个城市买一套属于三口之家的小房子,逼着性格懦弱的老公去问小姑子借首付。而有着宽敞衣帽间和摩登办公室的单身都市女白领,为了置换一套更好更大的房子,准备找人假结婚,结果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

电视剧《心居》以顾家三兄妹的房子买卖为引,讲述上海人围绕房子的悲欣交集和人生经历,同时描摹“房子”对于人物精神、心理层面的改变和影响。在滕肖澜看来,重心在“心”,而非“居”。反映当下上海各阶层百姓生存状态,也探索人性和世情变化。”

在创作《心居》的过程中,滕肖澜也融入了自己及周围人的人生经历。剧中,演员冯绍峰饰演返沪知青子女施源,而编剧自身也是知青子女。“我父母早期是到外地去,我小时候在上海外婆家长大。尽管施源的境遇跟我不太一样,他比我惨很多,但能体会到他及父母迫切想要回到上海的心情,这是感同身受的部分。”滕肖澜感慨,“相比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来说,他多了一份对这个城市若即若离的感情。”

姑嫂之间,最终体现一座城市的包容

剧集播出正酣,剧中海清饰演的上海媳妇冯晓琴,童瑶饰演的精英女性顾清俞,她们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引发许多讨论,围绕她们对房子的诉求、事业的发展、家人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各种人情冷暖、邻里关系,让许多观众深感熟悉。两位女主角身份、性格、职业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价值观与为人处世上的冲突,使得两人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其中有较劲也能互相扶持,有责怪也愿互相理解,《心居》里中国式家庭氛围,深深切中了国人对于家的复杂情绪。

从《蜗居》到《心居》,谈及十几年间的变化,滕肖澜感受到,上海百姓在心境上比以前更为平和,也更为自信,包容度也更强。所以《心居》里展现出来的姑嫂矛盾,很大程度上并非出于地域或者是偏见,而更多的是两个女人在价值观上的不同,是“人”在自我认知和成长中必需经历的过程。最终两人达成了某种“和解”,其实也是理解。“我未必认可你,甚至不能原谅你,但却慢慢理解你了”。这或许也是城市中人与人相处的最佳模式——求同存异,将心比心。

清俞总是劝身边的亲人防着点冯晓琴,两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过程,成为电视剧的一大看点。滕肖澜认为,“姑嫂之间”看似的确有着天然的对立性,但《心居》绝不是为了冲突而制造冲突,单纯博人眼球的剧集。“我不想把她们处理得为吵而吵,整天鸡飞狗跳。事实上,《心居》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正常的人,是生活中可以想见的人,细节和台词都是来源于生活,不淡而化之,但也绝不故意为之。从我的角度,我觉得这两个女主人公虽然身份境遇大相径庭,但从本质说,她们都是与人为善的,通情达理的。”

影视改编如何既接地气,又避免套路化操作?“我觉得,最终还是要看是否‘真实’。这点剧本和小说是一样的,写故事的目的,最终是写‘人’。尤其是写现实生活的作品,只要人物能立得起来,能让观众信服,能让观众看了以后觉得,他们都是真实活在当下的,说的是‘人话’,做的是‘人事’。这就可以了。”

滕肖澜说,希望大家能从她们身上,看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不管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在不断改变和成长,并且融合得越来越好,势必会带来生态上的良性循环,那就是,每个自律的、努力奋斗的人最终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居所。

文学转化,平衡文学性和可看性

这是滕华涛阔别荧屏10年后,重新执导的首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从小说到电视剧,滕肖澜说,“改编上更突出了双女主在实现自我价值、为了‘心有所居’所做的努力。体现了城市普通百姓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经过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滕华涛导演的影视化操作,滕肖澜评价,“导演对人物心理的一些微妙把握,我觉得他是既准确又艺术,分寸感特别棒。”

滕肖澜的小说作品有过改编登上荧屏的经历,这次由她亲自操刀改编自己的小说。“我是一个愿意去尝试新的不同题材、风格的作者,我自己之前写小说还写过武侠,我不介意换一下形式,对于编剧这个身份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是我之前没有尝试过的写作方式。”

谈及感受,她表示,“写剧本和写小说毕竟是不一样的,剧本里需要注意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也是在主创的帮助下,一点点地进入状态。总的来说这个过程还比较顺利,确实也是修改了几稿。”

滕肖澜说,小说相对比较写意,剧本是偏向于理性。有了编剧的经历后,再去写小说,会为写小说去“做加法”。“笔掌握在自己手里,文学性还是要保留,但是可以加入一些剧本带来的有益的地方。我觉得如果结合得好,反而是相互成就的模式。”

从《人世间》到《心居》,文学为影视提供母本,影视又为文学提供更广泛的传播途径,最终受益的是广大读者和观众,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谈及现实主义小说的影视化之路,滕肖澜表示,“现实题材的作品改编影视,需要在文学性和可看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持原作的人文气息,又能兼顾到广大观众的观看习惯,用更通俗更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这点值得探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