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田野之上》摄影作品展在沪展出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地生民——纪录片《田野之上》摄影作品展”19日起在上海东方明珠塔展出,让身处城市中的人们也能感受到乡村故事的独特与生动。

纪录片《田野之上》摄影作品展在沪展出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2-21

中新网上海2月20日电 (王笈)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地生民——纪录片《田野之上》摄影作品展”19日起在上海东方明珠塔展出,让身处城市中的人们也能感受到乡村故事的独特与生动。

位于北京顺义的分享收获农场有400多亩地,用有机方式种植着各类蔬菜水果。农场员工刘晓龙的专业是艺术设计领域,毕业后却选择从事生态农业,这个“跨界”属实大了些。他在田野中戴着“南瓜耳机”,身心陶醉于这片土地,觉得种地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农场的大部分员工都是‘90后’,我们是‘新农人’。”北京分享收获农场创始人石嫣告诉中新网记者,在他们的生态农业网络里至少有1000多个这样的农场,这些生态农场的背后饱含着“新农人”对乡村振兴、可持续生活方式以及农业未来图景的期待。

“博士”“海归”种菜,在中国已不是新鲜事。石嫣就是从学术殿堂走向田间地头的。她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读书时经常赴乡村调研,随后一直致力于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在记者看到的一张照片中,石嫣带着彩椒做成的项链,笑得灿烂。

“一说到农业,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种地,其实我们在乡村做的远比这些更有趣、更有宽度。”石嫣介绍说,除了种植有机农作物,农场里还会举办自然教育、零废弃午餐、“有机婚礼”等有意思的活动。“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铺张浪费,我们用农场里的食材做成有机自助餐,他们会邀请自己的朋友一起参加。”

“乡村民宿”也颇受年轻一代青睐。这几年,上海崇明的民宿产业发展迅速,一波波“80后”“90后”回到崇明创业。大熊夫妻便是其中一员,他们的“椿庭朴门”在当地小有名气。对他们来说,民宿是传递自然生活方式理念的载体,希望大家来到这里不再是消费者,而是本真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如纵壑之鱼,顺势而上。

返乡的年轻人带来阵阵清风,拂过乡间小路,轻吻着乡村记忆。在北京做设计工作的“95后”许烨回到老家——福建省永泰县盖洋乡,眼下正创作一本名叫《嘎原》的漫画,记录讲述家乡故事。他与外公重访盖洋乡旧宅,各自牵着红绳的一端,红绳是当地用以向神树祈福的物品之一,他们用这根红绳传递着对亲人、对家乡种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为了真实呈现中国乡村变迁与发展的历史足迹,2021年起,《田野之上》摄制组深入探访中国100个乡村。在一次又一次“真诚的相遇”后,总导演秦博坦言,更加理解了乡村振兴背后的现实考量。

“现在乡村自驾更方便了,水泥路直通各个村子,村容村貌也有了变化。”秦博认为,乡村振兴还要去往更深的地方,比如生态环保理念、文化传承问题等等,既要保证乡村生活过得好,也要把原有的精神寄托传承下来。“当人们觉得返乡和离乡都是一种正常的选择,乡村才会更自信、更强大。”(完)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纪录片《田野之上》摄影作品展在沪展出

2023-02-21 10:19:22 来源:

中新网上海2月20日电 (王笈)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地生民——纪录片《田野之上》摄影作品展”19日起在上海东方明珠塔展出,让身处城市中的人们也能感受到乡村故事的独特与生动。

位于北京顺义的分享收获农场有400多亩地,用有机方式种植着各类蔬菜水果。农场员工刘晓龙的专业是艺术设计领域,毕业后却选择从事生态农业,这个“跨界”属实大了些。他在田野中戴着“南瓜耳机”,身心陶醉于这片土地,觉得种地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农场的大部分员工都是‘90后’,我们是‘新农人’。”北京分享收获农场创始人石嫣告诉中新网记者,在他们的生态农业网络里至少有1000多个这样的农场,这些生态农场的背后饱含着“新农人”对乡村振兴、可持续生活方式以及农业未来图景的期待。

“博士”“海归”种菜,在中国已不是新鲜事。石嫣就是从学术殿堂走向田间地头的。她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读书时经常赴乡村调研,随后一直致力于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在记者看到的一张照片中,石嫣带着彩椒做成的项链,笑得灿烂。

“一说到农业,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种地,其实我们在乡村做的远比这些更有趣、更有宽度。”石嫣介绍说,除了种植有机农作物,农场里还会举办自然教育、零废弃午餐、“有机婚礼”等有意思的活动。“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铺张浪费,我们用农场里的食材做成有机自助餐,他们会邀请自己的朋友一起参加。”

“乡村民宿”也颇受年轻一代青睐。这几年,上海崇明的民宿产业发展迅速,一波波“80后”“90后”回到崇明创业。大熊夫妻便是其中一员,他们的“椿庭朴门”在当地小有名气。对他们来说,民宿是传递自然生活方式理念的载体,希望大家来到这里不再是消费者,而是本真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如纵壑之鱼,顺势而上。

返乡的年轻人带来阵阵清风,拂过乡间小路,轻吻着乡村记忆。在北京做设计工作的“95后”许烨回到老家——福建省永泰县盖洋乡,眼下正创作一本名叫《嘎原》的漫画,记录讲述家乡故事。他与外公重访盖洋乡旧宅,各自牵着红绳的一端,红绳是当地用以向神树祈福的物品之一,他们用这根红绳传递着对亲人、对家乡种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为了真实呈现中国乡村变迁与发展的历史足迹,2021年起,《田野之上》摄制组深入探访中国100个乡村。在一次又一次“真诚的相遇”后,总导演秦博坦言,更加理解了乡村振兴背后的现实考量。

“现在乡村自驾更方便了,水泥路直通各个村子,村容村貌也有了变化。”秦博认为,乡村振兴还要去往更深的地方,比如生态环保理念、文化传承问题等等,既要保证乡村生活过得好,也要把原有的精神寄托传承下来。“当人们觉得返乡和离乡都是一种正常的选择,乡村才会更自信、更强大。”(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