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规范地标农产品发展 加速乡村振兴正循环
打造以“土特产”为主题的线上线下购物节,激发消费者对地标农产品的消费热情并扩大销路。

支持规范地标农产品发展 加速乡村振兴正循环

来源:消费日报2023-03-13

“做好‘土特产’文章,必须大力发展地标农产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魏后凯带来了关于支持和规范地标农产品发展的建议。魏后凯表示,发展地标农产品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也是提升农产品价值、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三峡广场新春购物节让城市烟火气点燃“夜经济”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地标农产品发展迅速,地标数量快速增加,已经成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地标农产品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魏后凯表示,目前我国地标农产品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低质同构现象突出、品牌化标准化不足、信息服务不健全、市场监管滞后等问题。

作为长期研究农业发展的专家,魏后凯表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地标农产品管理和监督机制,规范地标农产品市场秩序,推动地标农产品数字化转型,鼓励新型实体企业参与地标产业带的供应链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产地电商供应链链主企业,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地标农产品品牌,促进地标农产品持续健康发展,加速“高质量农产品—消费升级—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正循环。

魏后凯建议从六个方面着手,提升农产品价值、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将地标农产品的保护与发展纳入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之中。要鼓励现代供应链和营销主体与当地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等一起推动地标农产品的发展,对大量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且规范用工(缴纳五险一金等)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统筹协调推动“一地多标”“一品多标”变为“多标合一”,避免区域内同质地标农产品陷入恶性竞争,促进地标农产品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做好地标农产品认证的衔接。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已经停止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包括受理、评审、公示和公告,2022年制定的有关登记计划也相应停止实施。而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构建的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尚未落实实施,相关部门应在明确职能和权限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尽快建立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并组织实施,出台可操行性强的细则,提高技术评价能力和执法监管能力,切实保证制度平稳过渡,而不能“一停了之”。

三是推动地标农产品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能力促进地标农产品规范发展,推动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地标农产品标准化、数字化重大课题联合攻关,重点通过数字手段实现地标农产品的溯源化、品牌化、标准化,共建地标使用标准,并对农业生产、流通数字化研发给予一定的财政、税收支持。推广一体化数字供应链服务,鼓励具有数字技术的农产品流通零售企业利用消费者数据指导地标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提升产品品质,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四是加快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地标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扶持,着力支持地标农产品仓储冷链保鲜物流设施建设,提升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地标农产品数据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具备实体供应链基础设施、运营经验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参与地标产业带的供应链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产地电商供应链链主企业,提升产地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水平。

五是加强地标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地标农产品品牌宣传,培养激发全国地标农产品消费热情。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以“土特产”为主题的线上线下购物节,激发消费者对地标农产品的消费热情并扩大农产品销路,加速“高质量农产品—消费升级—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正循环,打造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形成共同富裕的共同体。

六是强化地标农产品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地标农产品的属地管理责任,各地出台的地标农产品监督管理制度要做到全国范围内的统筹协调,应有序推进省级及以下部门间地理标志认定和保护衔接机制,使得农产品地理标志更加规范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措施,多途径、多层面地严厉打击侵害地标农产品权益、破坏市场运行的行为,逐渐实现地标农产品市场秩序的规范化,充分发挥市场在地标农产品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支持规范地标农产品发展 加速乡村振兴正循环

2023-03-13 06:05:00 来源:

“做好‘土特产’文章,必须大力发展地标农产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魏后凯带来了关于支持和规范地标农产品发展的建议。魏后凯表示,发展地标农产品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也是提升农产品价值、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三峡广场新春购物节让城市烟火气点燃“夜经济”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地标农产品发展迅速,地标数量快速增加,已经成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地标农产品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魏后凯表示,目前我国地标农产品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低质同构现象突出、品牌化标准化不足、信息服务不健全、市场监管滞后等问题。

作为长期研究农业发展的专家,魏后凯表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地标农产品管理和监督机制,规范地标农产品市场秩序,推动地标农产品数字化转型,鼓励新型实体企业参与地标产业带的供应链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产地电商供应链链主企业,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地标农产品品牌,促进地标农产品持续健康发展,加速“高质量农产品—消费升级—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正循环。

魏后凯建议从六个方面着手,提升农产品价值、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将地标农产品的保护与发展纳入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之中。要鼓励现代供应链和营销主体与当地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等一起推动地标农产品的发展,对大量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且规范用工(缴纳五险一金等)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统筹协调推动“一地多标”“一品多标”变为“多标合一”,避免区域内同质地标农产品陷入恶性竞争,促进地标农产品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做好地标农产品认证的衔接。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已经停止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包括受理、评审、公示和公告,2022年制定的有关登记计划也相应停止实施。而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构建的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尚未落实实施,相关部门应在明确职能和权限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尽快建立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并组织实施,出台可操行性强的细则,提高技术评价能力和执法监管能力,切实保证制度平稳过渡,而不能“一停了之”。

三是推动地标农产品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能力促进地标农产品规范发展,推动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地标农产品标准化、数字化重大课题联合攻关,重点通过数字手段实现地标农产品的溯源化、品牌化、标准化,共建地标使用标准,并对农业生产、流通数字化研发给予一定的财政、税收支持。推广一体化数字供应链服务,鼓励具有数字技术的农产品流通零售企业利用消费者数据指导地标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提升产品品质,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四是加快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地标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扶持,着力支持地标农产品仓储冷链保鲜物流设施建设,提升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地标农产品数据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具备实体供应链基础设施、运营经验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参与地标产业带的供应链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产地电商供应链链主企业,提升产地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水平。

五是加强地标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地标农产品品牌宣传,培养激发全国地标农产品消费热情。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以“土特产”为主题的线上线下购物节,激发消费者对地标农产品的消费热情并扩大农产品销路,加速“高质量农产品—消费升级—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正循环,打造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形成共同富裕的共同体。

六是强化地标农产品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地标农产品的属地管理责任,各地出台的地标农产品监督管理制度要做到全国范围内的统筹协调,应有序推进省级及以下部门间地理标志认定和保护衔接机制,使得农产品地理标志更加规范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措施,多途径、多层面地严厉打击侵害地标农产品权益、破坏市场运行的行为,逐渐实现地标农产品市场秩序的规范化,充分发挥市场在地标农产品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胡君寒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