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次充好、无质保 “电商果”成劣质水果代名词?
部分商家 “挖坑设陷”,用普通水果冒充进口水果等做法已经涉嫌欺诈。

以次充好、无质保 “电商果”成劣质水果代名词?

来源:消费日报网2023-04-09

品类丰富、品质优良的水果如今已经成为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不良商家将歪心思动到水果销售领域,通过过度包装、打信息差等手段牟利。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商家 “挖坑设陷”,用普通水果冒充进口水果等做法已经涉嫌欺诈。

一颗“进口草莓”售价近百元

记者打开网购平台,发现“精致水果”很受欢迎,哈密瓜、草莓等水果被精致包装一番,再打上进口标签,就能标上数百元的价格。

在一家店铺,一颗标注日本品种的草莓竟然要价高达99元,当记者询问其是否真的是日本进口产品时,店家却顾左右而言他,只表示“咨询的产品都有现货”。当记者追问进口草莓是否还能保证新鲜时,店家干脆放弃了回复。

在另一家店铺,也有标注为进口品种的蜜瓜,单个售价在五百元左右。但受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关品种多年前便已不允许进口,平台售卖的要么是违规进口,要么是“冒牌货”。“还有一些水果的品种是本地引种的,但是部分商家会引导消费者,使他们误以为是进口水果,从而抬高价格。”

记者看到,仅该品种蜜瓜销量便已上千,店铺内的许多其他“进口水果”“精致水果”,也至少有几百单的销售成绩。

“之前过生日时男朋友送过一个,当时主要是拿来拍照发朋友圈,觉得很好看、很浪漫,味道其实一般。”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消费者张女士说。

实际上,正是消费者对包装水果的特殊需求,促成了高价水果市场。“情人节送出去显得高档,也让人有被重视的感觉。”在售卖此类商品的网店评论区,类似的说法屡见不鲜。有受访者表示,在不少社交平台,都会看到此类精致包装的水果,令人“忍不住也想精致一下”。面对“智商税”的评论与质疑,也有网友回应称,买的就是“颜值”,不在乎价格高一点。

业内人士表示,在水果售卖市场,不同品类的利润差价不会太高,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挣得更多,动起了“歪脑筋”,比如加盒加盖,利润率能上一个大台阶。

“电商果”成劣质代名词

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部分生产环节的劣质果流入电商及直播平台。鲜蜂(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彪告诉记者,果园出品的各类水果,一般都有按字母进行的等级划分,“最劣质的我们业内一般叫‘电商果’。”王彪解释说,残次品很难在传统渠道销售,一般以很低的价格转卖给一些电商平台的商户。

“这种水果业内也默认没有质保,卖出去就不管了。”王彪表示,果园与收购商户在此类水果上有着“默契”,不会验视相关果品的良品比例。“消费者买到品质不好的,一是生鲜投诉取证难;二是几十元钱大部分人觉得不值得投诉,因此最后往往落个不再追究的结果。”

中间批发环节也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天津食品集团商贸公司副总经理蒋连成告诉记者,在批发环节,部分不法商家绞尽脑汁谋求利润。“比如有一种常见的水果增重方式,就是在箱内的纸板隔层的缝隙内,填入石灰等工业产品。”

蒋连成表示,以次充好也是常见的问题。“打开箱子大个儿的在上层,小个儿劣质的在下层。但一批货不可能全部拆开验视,这会增加成本。”以苹果为例,冒充甘肃或山东的优质苹果,平均卖价至少能高出百分之二十。“非专业人士一眼很难识别出来。”

信息差之下的零售端也不可掉以轻心。王彪表示,在销售环节中利用信息差将劣质水果高价卖出也是常见手段。“比如榴莲,反复冻融,果肉会发白甚至变质,消费者不知道就会以正常价格买走。”

有业内人士指出,线上线下虽是两种销售模式,但在法律法规的适用上并无区别,部分商家 “挖坑设陷”,用普通水果冒充进口水果、将同品类中最劣质的水果放在电商销售且不提供售后服务等做法已经涉嫌欺诈。如果“电商果”成了劣质水果的代名词,不仅可能影响电商领域销售大局,而且可能对一些在电商平台拓展销路的果农、散户造成误伤。

(综合)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以次充好、无质保 “电商果”成劣质水果代名词?

2023-04-09 06:05:00 来源:

品类丰富、品质优良的水果如今已经成为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不良商家将歪心思动到水果销售领域,通过过度包装、打信息差等手段牟利。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商家 “挖坑设陷”,用普通水果冒充进口水果等做法已经涉嫌欺诈。

一颗“进口草莓”售价近百元

记者打开网购平台,发现“精致水果”很受欢迎,哈密瓜、草莓等水果被精致包装一番,再打上进口标签,就能标上数百元的价格。

在一家店铺,一颗标注日本品种的草莓竟然要价高达99元,当记者询问其是否真的是日本进口产品时,店家却顾左右而言他,只表示“咨询的产品都有现货”。当记者追问进口草莓是否还能保证新鲜时,店家干脆放弃了回复。

在另一家店铺,也有标注为进口品种的蜜瓜,单个售价在五百元左右。但受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关品种多年前便已不允许进口,平台售卖的要么是违规进口,要么是“冒牌货”。“还有一些水果的品种是本地引种的,但是部分商家会引导消费者,使他们误以为是进口水果,从而抬高价格。”

记者看到,仅该品种蜜瓜销量便已上千,店铺内的许多其他“进口水果”“精致水果”,也至少有几百单的销售成绩。

“之前过生日时男朋友送过一个,当时主要是拿来拍照发朋友圈,觉得很好看、很浪漫,味道其实一般。”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消费者张女士说。

实际上,正是消费者对包装水果的特殊需求,促成了高价水果市场。“情人节送出去显得高档,也让人有被重视的感觉。”在售卖此类商品的网店评论区,类似的说法屡见不鲜。有受访者表示,在不少社交平台,都会看到此类精致包装的水果,令人“忍不住也想精致一下”。面对“智商税”的评论与质疑,也有网友回应称,买的就是“颜值”,不在乎价格高一点。

业内人士表示,在水果售卖市场,不同品类的利润差价不会太高,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挣得更多,动起了“歪脑筋”,比如加盒加盖,利润率能上一个大台阶。

“电商果”成劣质代名词

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部分生产环节的劣质果流入电商及直播平台。鲜蜂(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彪告诉记者,果园出品的各类水果,一般都有按字母进行的等级划分,“最劣质的我们业内一般叫‘电商果’。”王彪解释说,残次品很难在传统渠道销售,一般以很低的价格转卖给一些电商平台的商户。

“这种水果业内也默认没有质保,卖出去就不管了。”王彪表示,果园与收购商户在此类水果上有着“默契”,不会验视相关果品的良品比例。“消费者买到品质不好的,一是生鲜投诉取证难;二是几十元钱大部分人觉得不值得投诉,因此最后往往落个不再追究的结果。”

中间批发环节也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天津食品集团商贸公司副总经理蒋连成告诉记者,在批发环节,部分不法商家绞尽脑汁谋求利润。“比如有一种常见的水果增重方式,就是在箱内的纸板隔层的缝隙内,填入石灰等工业产品。”

蒋连成表示,以次充好也是常见的问题。“打开箱子大个儿的在上层,小个儿劣质的在下层。但一批货不可能全部拆开验视,这会增加成本。”以苹果为例,冒充甘肃或山东的优质苹果,平均卖价至少能高出百分之二十。“非专业人士一眼很难识别出来。”

信息差之下的零售端也不可掉以轻心。王彪表示,在销售环节中利用信息差将劣质水果高价卖出也是常见手段。“比如榴莲,反复冻融,果肉会发白甚至变质,消费者不知道就会以正常价格买走。”

有业内人士指出,线上线下虽是两种销售模式,但在法律法规的适用上并无区别,部分商家 “挖坑设陷”,用普通水果冒充进口水果、将同品类中最劣质的水果放在电商销售且不提供售后服务等做法已经涉嫌欺诈。如果“电商果”成了劣质水果的代名词,不仅可能影响电商领域销售大局,而且可能对一些在电商平台拓展销路的果农、散户造成误伤。

(综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戴莉芸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