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论坛上建言——
重庆应“以点带面”促进中国和东盟金融互通

专家在“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论坛上建言——
重庆应“以点带面”促进中国和东盟金融互通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04-22
专家在“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论坛上建言——</p><p>重庆应“以点带面”促进中国和东盟金融互通
4月21日,中新金融峰会“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论坛举行。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4月21日,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的子活动之一“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论坛举行。多位国内外嘉宾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围绕金融互联互通和陆海新通道建设两个话题展开讨论。有专家建议,重庆应发挥“以点带面”作用,促进中国和东盟的金融互通。

中国东盟本币互换规模由1800亿元增至8000亿元人民币

“总体而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金融互联互通必需的基础设施已经初步搭建完成。”论坛上,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介绍,在2009—2021年,中国东盟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由1800亿元人民币增至800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成果丰硕。

但他也表示,在目前的基础上,中国与东盟想要实现更深入互联互通,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东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市场、标准不统一。

如何加速中国与东盟的金融互联互通?他认为,RCEP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中国与东盟都应该利用好这个机遇,在金融标准的制定和认证、数据共享和流动方面开展更多的合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经济部负责人程章斌则表示,在深化中国与东盟金融互联互通方面,重庆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昨天峰会开幕式上,我对一个词印象很深,那就是‘以点带面’。”程章斌说,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重庆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这两个地区就是点。借助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与新加坡的金融合作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推动中国与东盟联系更紧密,实现由点到面的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也有类似看法。他说,重庆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运营中心,可以借助这个项目,探索一些金融互联互通的办法,通过“单点”突破,再逐步推进,最后在全国铺开。

“让银行在国际陆海新通道贸易交易中提供更大支持”

针对陆海新通道建设,嘉宾们的观点比较一致:要用好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此赋能陆海新通道建设。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学军认为,不动产信托基金近年来发展迅速,可以带动更多的基建投资。未来,各方应该结合中新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市场的特点,让其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可以推动中新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互认,把新加坡的海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投资人吸引到国内,再对接到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上,为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缅甸协力银行顾问廖志成说,因为缺乏信息的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银行之间没有足够的结算账户。因此,各方银行应该在促进贸易结算的过程中,开展定期和频繁的对话和沟通,从而满足客户对于贸易结算的需求。

他还表示,亚投行和各国地区性的央行应该发挥更大的桥梁作用,包括做好银行风险评估、提高区域内银行财务报表透明度等,让银行在国际陆海新通道贸易交易中提供更大支持。

“我们将用好自身资源,支持更多陆海新通道沿线优质企业去整合跨境资源,拓展他们在海外的市场。”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企业及机构银行业务部负责人郑秀凤说。

中西部首家金融综合服务网络平台诞生

论坛除了交流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成果发布。“跨境易融”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便是重庆银保监局发布的一个创新成果。

重庆银保监局普惠金融处处长陆玉介绍,该平台建成后,可以实现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金融业务的直连直办。同时,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在线办理传统的银行业务,比如融资结算、保险业务。

“整个平台是建设在重庆银保监局‘金渝网’的底座之上,是中西部首家建成的数据共享+业务共享的金融综合服务的网络平台。”陆玉说,该平台已连接了目前重庆所有的银行保险机构,还连接了一些四川的金融机构,实现了跨省跨域。

陆玉透露,目前该平台已经进入到测试阶段,前期得到了10家银行、4家保险公司的大力支持,后续还有一些外贸主体、承运人、货贷公司、仓库方在逐步接入。他还在现场呼吁,希望与会嘉宾能够一起接入这个平台,实现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杨骏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专家在“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论坛上建言——
重庆应“以点带面”促进中国和东盟金融互通

2023-04-22 07:13:52 来源:
专家在“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论坛上建言——</p><p>重庆应“以点带面”促进中国和东盟金融互通
4月21日,中新金融峰会“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论坛举行。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4月21日,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的子活动之一“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论坛举行。多位国内外嘉宾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围绕金融互联互通和陆海新通道建设两个话题展开讨论。有专家建议,重庆应发挥“以点带面”作用,促进中国和东盟的金融互通。

中国东盟本币互换规模由1800亿元增至8000亿元人民币

“总体而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金融互联互通必需的基础设施已经初步搭建完成。”论坛上,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介绍,在2009—2021年,中国东盟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由1800亿元人民币增至800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成果丰硕。

但他也表示,在目前的基础上,中国与东盟想要实现更深入互联互通,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东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市场、标准不统一。

如何加速中国与东盟的金融互联互通?他认为,RCEP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中国与东盟都应该利用好这个机遇,在金融标准的制定和认证、数据共享和流动方面开展更多的合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经济部负责人程章斌则表示,在深化中国与东盟金融互联互通方面,重庆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昨天峰会开幕式上,我对一个词印象很深,那就是‘以点带面’。”程章斌说,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重庆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这两个地区就是点。借助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与新加坡的金融合作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推动中国与东盟联系更紧密,实现由点到面的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也有类似看法。他说,重庆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运营中心,可以借助这个项目,探索一些金融互联互通的办法,通过“单点”突破,再逐步推进,最后在全国铺开。

“让银行在国际陆海新通道贸易交易中提供更大支持”

针对陆海新通道建设,嘉宾们的观点比较一致:要用好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此赋能陆海新通道建设。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学军认为,不动产信托基金近年来发展迅速,可以带动更多的基建投资。未来,各方应该结合中新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市场的特点,让其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可以推动中新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互认,把新加坡的海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投资人吸引到国内,再对接到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上,为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缅甸协力银行顾问廖志成说,因为缺乏信息的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银行之间没有足够的结算账户。因此,各方银行应该在促进贸易结算的过程中,开展定期和频繁的对话和沟通,从而满足客户对于贸易结算的需求。

他还表示,亚投行和各国地区性的央行应该发挥更大的桥梁作用,包括做好银行风险评估、提高区域内银行财务报表透明度等,让银行在国际陆海新通道贸易交易中提供更大支持。

“我们将用好自身资源,支持更多陆海新通道沿线优质企业去整合跨境资源,拓展他们在海外的市场。”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企业及机构银行业务部负责人郑秀凤说。

中西部首家金融综合服务网络平台诞生

论坛除了交流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成果发布。“跨境易融”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便是重庆银保监局发布的一个创新成果。

重庆银保监局普惠金融处处长陆玉介绍,该平台建成后,可以实现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金融业务的直连直办。同时,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在线办理传统的银行业务,比如融资结算、保险业务。

“整个平台是建设在重庆银保监局‘金渝网’的底座之上,是中西部首家建成的数据共享+业务共享的金融综合服务的网络平台。”陆玉说,该平台已连接了目前重庆所有的银行保险机构,还连接了一些四川的金融机构,实现了跨省跨域。

陆玉透露,目前该平台已经进入到测试阶段,前期得到了10家银行、4家保险公司的大力支持,后续还有一些外贸主体、承运人、货贷公司、仓库方在逐步接入。他还在现场呼吁,希望与会嘉宾能够一起接入这个平台,实现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杨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旻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