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来了丨医疗废水、废物处理有妙招 环保人送上“无废医院”建设锦囊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王雨蘅 实习生 刘晨)医疗机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医疗废水、废物的安全处置也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医疗废水处理有没有新方法?医疗废物管理又有哪些规范?医护人员如何保护自己防止受到医疗辐射影响?“无废医院”应该怎样建设?
你提问,我回答。今(6)日,“发言人来了——环保微宣讲”活动首次走进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渝中区生态环境局的4位“发言人”分别就上述问题与在场观众面对面交流。
严分类 重监测 医疗废水安全处置有方法
什么是医疗废水?一句话概括就是医疗机构各科室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废水。医疗废水如果处置不当,就会造成水、土壤污染,严重的会引发各种疾病,甚至会导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对于医疗废水的治理,需要医疗机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那么医疗机构进行废水处理有些什么要求呢?”现场观众提问。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一级主任科员李小波表示,在实际过程中根据床位数和医疗性质的不同,对污水处理有不同的要求。20张床位及以上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应自行建设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标后排入管网;县级或20张床位以下的小型医院,消毒后即可排放;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房污水与非传染病房污水分开,传染病房的污水、粪便经过消毒后方可与其他污水合并处理。
李小波还介绍到,重庆市生态环境部门对医疗废水的监管主要概括为三方面:达标排放情况、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自行监测情况。被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医疗机构,需按照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和登记管理三种级别依法排污。
重差异 强防护 医疗辐射设备监管和防护有要求
医疗机构的辐射安全管理有什么具体要求?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干部陈锐介绍,医疗机构的辐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履行环保手续、做好日常管理两个方面。
医疗机构的射线装置的启用需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21年版)》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在项目建设竣工后,还应自行组织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编制验收监测报告,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在准备正式开展相应辐射活动前,还应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确保要使用的放射源、放射性药物、射线装置符合许可的范围和台账。
此外,陈锐还强调要重视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定期开展辐射工作场所环境监测,确保辐射水平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那么医护人员怎么做好对辐射设备的日常防护?怎样保护自己?” 现场观众提问。对此,陈锐建议:“首先要确保培训考核合格,其次要做好个人剂量检测,最后要多关注辐射工作场所的环境监测结果。”
重过程 细管理 医疗废物管理有规范
2022年,某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一家有50张床位的全科卫生院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其有医疗废物与废纸板及啤酒瓶等非医疗废物混放的情况。据调查,该行为违反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该卫生院被罚款人民币6千元。
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固管科副科长、正高级工程师杨水文用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了他想和在场观众探讨的话题。
什么是医疗废物?不同的医疗废物又该怎么处理?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而常见的药杯、尿杯、纸巾、尿不湿等一次性卫生用品,居民日常生活中废弃的一次性口罩等不属于医疗废物。
杨水文介绍,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应实行分类收集、包装、内部运送、贮存、转移、处置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此外,需要特别注意对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和化学性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照指标 全推进 “无废医院”建设有标准
据了解,渝中区医疗资源集中,医疗机构数量众多,区域内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机构有400余家,每年产生的感染性和损伤性医疗废物合计近4000吨。
为解决如此大量的医疗废物处理问题,近年来,渝中区“点、线、面”逐步推进“无废医院”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什么是“无废医院”?它的建设标准又是什么?重庆市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江介绍,“无废医院”的建设需按照重庆市“无废医院”建设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主要包括6项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并且要通过资料审阅、现场核查等方式开展评审。
按照以上标准,以重医儿童医院试点建设重庆市首个“无废医院”,建成后该院每年将减少生活垃圾约500吨,回收可回收垃圾7.6吨,医疗废物处置费年均减少50万元,环保效益显著。
“无废医院”建设的重点是固体废物管理,刘晓江表示,为帮助大家做好相关工作,目前渝中区正在大力推进辖区大中型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小型医疗机构收运体系建设和全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全区医疗废物规范化收集、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