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物“讲好”大渡口故事
让埋藏在地底下的故事“活起来”。

用文物“讲好”大渡口故事

来源:大渡口区融媒体中心2023-08-30

近日,大渡口区博物馆新增43件(套)藏品被鉴定为文物,其余18件(套)为具有一定价值的馆藏资料品。如何把这批珍贵的文物更好地保护起来,让埋藏在地底下的故事“活起来”,是大渡口区博物馆藏品保管部的重点工作。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大渡口区博物馆,了解那些文物保护工作背后的故事。

量尺寸、称重量、做登记……近日,大渡口区博物馆藏品保管部负责人李雨橙换上工作服和同事一起来到藏品库房,在恒温恒湿空调轻微的嗡鸣声中,开始一天的工作。整个过程细致繁琐,李雨橙却说:“每一次录入文物信息的过程,都像是与一段逝去的岁月对话,将文物中隐藏的故事重新书写整理,重现于世间。”

测量文物尺寸。
测量文物尺寸。

目前,大渡口区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800余件(套),特色藏品有工业遗产、宗教文物、民俗藏品,其中约有200余件(套)在展馆展出,其余的都被妥善收藏在500多平方米的藏品库房中。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大渡口区博物馆把“好钢”全部用在了“刀刃”上。藏品库房宽敞、恒温恒湿,就连灯光都有讲究;员工们身兼数职,每月要按清单清点、检查;借助市级科研机构的力量,定期为馆藏文物进行防腐防虫等保护措施。

登记文物信息。
登记文物信息。
检查文物完整度。
检查文物完整度。

近年来,大渡口区博物馆还通过多种文物数字化保护、传播等科技手段,开展文物高清三维数字化扫描复原、虚拟现实展示技术VR体验系统建设工作,更好地让馆藏文物展现在人们眼前。截至目前,大渡口区博物馆已完成高清数字化采集——珍贵文物三维数据采集83套、新增《远古家园》《义渡怀古》VR体验系统2套、三维构建式云展览等,均达到良好效果。此外,对于室外不可移动文物,大渡口区博物馆也组成了专门的文物队,定期巡查,并建立“文物台账”,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情况做详细记录。

大渡口区博物馆馆长李国洪表示,接下来,大渡口区博物馆还将不断加强数字文旅建设,进一步优化馆藏文物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体验,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成果转化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力。

声音

数字化建设重燃历史魅力

大渡口区博物馆馆长 李国洪

多年来,大渡口区博物馆从“零”藏品建馆博物馆发展为区级综合性博物馆,有旧石器时代早期手斧、汉素面陶棺、清光绪三十三年跳磴场济米义渡会石碑、成渝铁路铁轨组件等,馆藏文物丰富。

如今,在持续做好保护文物的工作基础上,积极开展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不断探索文物保护的新做法、新方式,将文物用另外的方式永久保存起来。不仅如此,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也在不断尝试让文物更贴近市民,助推历史文化的传承,让文物“活起来”,重新让其焕发出历史的魅力。

以严谨的工匠精神保护文物

大渡口区博物馆藏品保管部负责人 李雨橙

从事文保工作快10年了,大部分工作时间我都和文物待在一起,每一件文物都像一本书、一个课题。这些年来,我亲手触摸过许多珍贵的文物,也陪伴着它们从布满泥土,到清理干净“住”进玻璃展柜。

大渡口区博物馆里有一块“济米义渡会碑”,记载着清代晚期大渡口地区的义渡历史。第一次见到这块碑时,上面都是泥土、青苔,甚至还有石灰水泥,我和博物馆的同事一起用小竹签一点一点刮掉污物,用了一个多月才基本清理干净,如今再看这块石碑,每一个字都很清晰。这些文物都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保护好它们就是传承中华文明。今后,我将以更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去。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用文物“讲好”大渡口故事

2023-08-30 06:00:00 来源:

近日,大渡口区博物馆新增43件(套)藏品被鉴定为文物,其余18件(套)为具有一定价值的馆藏资料品。如何把这批珍贵的文物更好地保护起来,让埋藏在地底下的故事“活起来”,是大渡口区博物馆藏品保管部的重点工作。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大渡口区博物馆,了解那些文物保护工作背后的故事。

量尺寸、称重量、做登记……近日,大渡口区博物馆藏品保管部负责人李雨橙换上工作服和同事一起来到藏品库房,在恒温恒湿空调轻微的嗡鸣声中,开始一天的工作。整个过程细致繁琐,李雨橙却说:“每一次录入文物信息的过程,都像是与一段逝去的岁月对话,将文物中隐藏的故事重新书写整理,重现于世间。”

测量文物尺寸。
测量文物尺寸。

目前,大渡口区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800余件(套),特色藏品有工业遗产、宗教文物、民俗藏品,其中约有200余件(套)在展馆展出,其余的都被妥善收藏在500多平方米的藏品库房中。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大渡口区博物馆把“好钢”全部用在了“刀刃”上。藏品库房宽敞、恒温恒湿,就连灯光都有讲究;员工们身兼数职,每月要按清单清点、检查;借助市级科研机构的力量,定期为馆藏文物进行防腐防虫等保护措施。

登记文物信息。
登记文物信息。
检查文物完整度。
检查文物完整度。

近年来,大渡口区博物馆还通过多种文物数字化保护、传播等科技手段,开展文物高清三维数字化扫描复原、虚拟现实展示技术VR体验系统建设工作,更好地让馆藏文物展现在人们眼前。截至目前,大渡口区博物馆已完成高清数字化采集——珍贵文物三维数据采集83套、新增《远古家园》《义渡怀古》VR体验系统2套、三维构建式云展览等,均达到良好效果。此外,对于室外不可移动文物,大渡口区博物馆也组成了专门的文物队,定期巡查,并建立“文物台账”,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情况做详细记录。

大渡口区博物馆馆长李国洪表示,接下来,大渡口区博物馆还将不断加强数字文旅建设,进一步优化馆藏文物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体验,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成果转化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力。

声音

数字化建设重燃历史魅力

大渡口区博物馆馆长 李国洪

多年来,大渡口区博物馆从“零”藏品建馆博物馆发展为区级综合性博物馆,有旧石器时代早期手斧、汉素面陶棺、清光绪三十三年跳磴场济米义渡会石碑、成渝铁路铁轨组件等,馆藏文物丰富。

如今,在持续做好保护文物的工作基础上,积极开展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不断探索文物保护的新做法、新方式,将文物用另外的方式永久保存起来。不仅如此,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也在不断尝试让文物更贴近市民,助推历史文化的传承,让文物“活起来”,重新让其焕发出历史的魅力。

以严谨的工匠精神保护文物

大渡口区博物馆藏品保管部负责人 李雨橙

从事文保工作快10年了,大部分工作时间我都和文物待在一起,每一件文物都像一本书、一个课题。这些年来,我亲手触摸过许多珍贵的文物,也陪伴着它们从布满泥土,到清理干净“住”进玻璃展柜。

大渡口区博物馆里有一块“济米义渡会碑”,记载着清代晚期大渡口地区的义渡历史。第一次见到这块碑时,上面都是泥土、青苔,甚至还有石灰水泥,我和博物馆的同事一起用小竹签一点一点刮掉污物,用了一个多月才基本清理干净,如今再看这块石碑,每一个字都很清晰。这些文物都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保护好它们就是传承中华文明。今后,我将以更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去。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佳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