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世界里,他们渴望被“听”到——听障人群加入“无障碍山城”公益测评
听障朋友走进博物馆,感受无障碍环境建设。无声的世界里,他们虽然听不见,但渴望被“听”到,感知来自社会的关爱和那份温暖。

无声的世界里,他们渴望被“听”到——听障人群加入“无障碍山城”公益测评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12-13
无声的世界里,他们渴望被“听”到——听障人群加入“无障碍山城”公益测评1

公益体验官戴上耳机,沉浸式体验聋人朋友的世界。(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无声的世界里,他们渴望被“听”到——听障人群加入“无障碍山城”公益测评2

聋人朋友和公益体验官一起分享交流。

听障朋友走进博物馆,感受无障碍环境建设。

无声的世界里,他们虽然听不见,但渴望被“听”到,感知来自社会的关爱和那份温暖。

12月1日,在2023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由10名听障人士和10名公益体验官组成的“无障碍山城”测试团队,发起第三期城市无障碍公益测评行动,此次重点测评的服务无障碍引发普遍关注。

戴上耳机一起感受无声世界

此次测评的第一站是大渡口区博物馆。进入博物馆之前,为了让公益体验官沉浸式体验聋人朋友的世界,工作人员向每名公益体验官发放了耳塞和耳机,他们戴上之后与聋人朋友一起进馆参观。

整个参观过程十分安静,现场讲解员进行讲解,手语老师帮忙翻译,大家观看展品的同时,手上还拿着无障碍环境实地测评记录表,对公共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打分。

记者看到,大多数展品前附有一个二维码,一旁写着“更多介绍”或是“手语讲解。”

据了解,早在2019年,大渡口区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厅中的15件珍贵展品就录制了“手语讲解”导览视频,并经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手机扫码”便捷观看。今年,为服务好听觉障碍等人士,博物馆再次对手语讲解功能进行迭代升级,新增侏罗纪恐龙肢骨化石、东汉灰陶佩剑侍俑等12件文物的“手语讲解”导览视频。目前,全馆有27件文物手语讲解向观众免费开放。

记者拿出手机随机扫描二维码,发现并不是每一个二维码扫描后都有手语讲解,部分二维码并未弹出手语讲解内容。

在测评第二站红岩革命纪念馆大门处,有专门租赁语音讲解器的橱窗,这对盲人群体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这里并未安排专门的手语讲解服务或是手语翻译,听障群体只能观看展品及其介绍。

博物馆手语导览难说满意

听障残疾人听不见也无法说话,从小学习的知识体系与健全人不同,因此他们对信息汲取的能力很弱。此次测试满意度如何,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

活动结束后,在测试人员填写的无障碍环境实地测评记录表上,记者看到,大家对“交互式电子屏或显示屏”“手语导览”“试听与字幕”等测评内容不太满意。

为何难以满意,陪同的手语老师解释,听障群体在参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时,如果没有手语翻译,他们就不太能理解这些物品的真正含义。当天虽然配有手语老师,但听障者一边要看物品,一边又要看手语老师翻译,就不能全神贯注地参观。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手语讲解二维码,可以让听障者在欣赏完展品后,再仔细看讲解内容。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表明自己是听障人士后,工作人员是否态度比较好,有耐心,主动沟通(交流方式:语音转文字、打字等)”这一栏里,他们写道:“服务态度不错”“工作人员非常耐心,驱散了冬日的寒冷,像一束光温暖了我”等等。

公共场所手语服务亟待加强

事实上,听障人士是所有残障群体里最隐秘的存在,他们不被看见,不被发现,很难去辨别他们的“不一样”。参观结束后,听障人士和公益体验官围坐一起,进行了分享交流。

公益体验官周千驰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之前他曾参加过盲人观影活动,戴着眼罩和盲人朋友一起“观看”电影,这一次他戴上了耳机。他说,第一感觉就是“与世隔绝”,只能听见一点点声音,也不能说话,想和其他人交流却看不懂手语,沟通起来十分困难。

“现在社会对听障人士的关注还是太少了,大渡口区博物馆里有一些二维码扫出来有手语讲解,有一些则是空白。”周千驰说,公共场所的手语服务还是要加强建设和维护,保证这些无障碍设施能够正常运行,红岩革命纪念馆可以培训讲解员,或是制作手语讲解二维码,二维码可以弄成带有盲文性质的,手能触摸到,这样盲人朋友也能扫码听讲解。

“这次体验很有意义,戴耳机一开始确实不太习惯,后来慢慢就适应了,让我体会到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公益体验官龙开明是一名公益志愿者。他说,虽然自己能够看得懂一些手语,但是每一个动作都要比划很多次,他才能大概明白意思,跟聋人朋友的交流还是很难,希望能有更多的无障碍设施设备。

“大渡口区博物馆里展品介绍的文字太小了,看不太清楚,可以把标识牌上的‘更多介绍’改为‘手语解读’,这样听障朋友就能更直观地看到标识。”40岁的陈怡是一名听障人士,以前她只去过三峡博物馆。她说,这次走进大渡口区博物馆觉得很友好,通过手语讲解,她真正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她还通过手语老师翻译了她的诉求,希望医院、银行等场所都能有手语翻译。

希望成立手语助残志愿者服务队

42岁的李黎是听障者,同时也是大渡口区予声无障碍助残服务中心主任,虽然自己听不到,但这些年他一直在为听障群体服务。

他认为,对无障碍环境需求最大的是听障人士,最基本的读取信息和交流,对他们来说都非常难。比如到医院看病没有手语翻译,自己请翻译费用很高。听障人士的求职也很困难,现在很多聋人朋友遭遇诈骗,就是因为信息获取渠道太少,他希望未来公共场所能加强手语服务,或是成立手语助残志愿者服务队。

“不少场所已经开始通过细节打造,让残障群体体验公共文化服务,但仍有不足。”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若瀚全程体验后说,此次测试就发现了“手语讲解”扫描进去是空白、无障碍卫生间堆满杂物、无障碍电梯暂停运行等问题。其实,细节很重要,当前社会不缺爱心人士,缺乏的是相应的理念、政策、法律。因此,要增强大众对残障群体的认识,希望以后的体验活动能有相关政府部门参与进来,一起把测评结果转换为实实在在的效果。

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志愿者陈珏涵梓说,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聋人比手语,大家大多带着好奇的心态,她也一样。此次充当公益体验官,是一趟神奇的体验,戴上耳机,沉浸式模拟聋人世界的状态,切身体验聋人朋友遇到的障碍。以后再看到听障人士,就不再会有好奇的心态,而是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生活,这样才是对聋人朋友最好的理解和帮助。

无声的世界里,他们虽然听不见,但渴望被“听”到,你们听到了吗?

据悉,由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重庆日报尹明公益共同主办的“无障碍山城”公益测试已举办三期,还将继续进行。

相关链接>>>

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三章“信息无障碍交流”第二十九条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残疾人、老年人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发布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信息时,条件具备的同步采取语音、大字、盲文、手语等无障碍信息交流方式。”

记者 杨铌紫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无声的世界里,他们渴望被“听”到——听障人群加入“无障碍山城”公益测评

2023-12-13 07:10:21 来源:
无声的世界里,他们渴望被“听”到——听障人群加入“无障碍山城”公益测评1

公益体验官戴上耳机,沉浸式体验聋人朋友的世界。(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无声的世界里,他们渴望被“听”到——听障人群加入“无障碍山城”公益测评2

聋人朋友和公益体验官一起分享交流。

听障朋友走进博物馆,感受无障碍环境建设。

无声的世界里,他们虽然听不见,但渴望被“听”到,感知来自社会的关爱和那份温暖。

12月1日,在2023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由10名听障人士和10名公益体验官组成的“无障碍山城”测试团队,发起第三期城市无障碍公益测评行动,此次重点测评的服务无障碍引发普遍关注。

戴上耳机一起感受无声世界

此次测评的第一站是大渡口区博物馆。进入博物馆之前,为了让公益体验官沉浸式体验聋人朋友的世界,工作人员向每名公益体验官发放了耳塞和耳机,他们戴上之后与聋人朋友一起进馆参观。

整个参观过程十分安静,现场讲解员进行讲解,手语老师帮忙翻译,大家观看展品的同时,手上还拿着无障碍环境实地测评记录表,对公共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打分。

记者看到,大多数展品前附有一个二维码,一旁写着“更多介绍”或是“手语讲解。”

据了解,早在2019年,大渡口区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厅中的15件珍贵展品就录制了“手语讲解”导览视频,并经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手机扫码”便捷观看。今年,为服务好听觉障碍等人士,博物馆再次对手语讲解功能进行迭代升级,新增侏罗纪恐龙肢骨化石、东汉灰陶佩剑侍俑等12件文物的“手语讲解”导览视频。目前,全馆有27件文物手语讲解向观众免费开放。

记者拿出手机随机扫描二维码,发现并不是每一个二维码扫描后都有手语讲解,部分二维码并未弹出手语讲解内容。

在测评第二站红岩革命纪念馆大门处,有专门租赁语音讲解器的橱窗,这对盲人群体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这里并未安排专门的手语讲解服务或是手语翻译,听障群体只能观看展品及其介绍。

博物馆手语导览难说满意

听障残疾人听不见也无法说话,从小学习的知识体系与健全人不同,因此他们对信息汲取的能力很弱。此次测试满意度如何,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

活动结束后,在测试人员填写的无障碍环境实地测评记录表上,记者看到,大家对“交互式电子屏或显示屏”“手语导览”“试听与字幕”等测评内容不太满意。

为何难以满意,陪同的手语老师解释,听障群体在参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时,如果没有手语翻译,他们就不太能理解这些物品的真正含义。当天虽然配有手语老师,但听障者一边要看物品,一边又要看手语老师翻译,就不能全神贯注地参观。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手语讲解二维码,可以让听障者在欣赏完展品后,再仔细看讲解内容。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表明自己是听障人士后,工作人员是否态度比较好,有耐心,主动沟通(交流方式:语音转文字、打字等)”这一栏里,他们写道:“服务态度不错”“工作人员非常耐心,驱散了冬日的寒冷,像一束光温暖了我”等等。

公共场所手语服务亟待加强

事实上,听障人士是所有残障群体里最隐秘的存在,他们不被看见,不被发现,很难去辨别他们的“不一样”。参观结束后,听障人士和公益体验官围坐一起,进行了分享交流。

公益体验官周千驰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之前他曾参加过盲人观影活动,戴着眼罩和盲人朋友一起“观看”电影,这一次他戴上了耳机。他说,第一感觉就是“与世隔绝”,只能听见一点点声音,也不能说话,想和其他人交流却看不懂手语,沟通起来十分困难。

“现在社会对听障人士的关注还是太少了,大渡口区博物馆里有一些二维码扫出来有手语讲解,有一些则是空白。”周千驰说,公共场所的手语服务还是要加强建设和维护,保证这些无障碍设施能够正常运行,红岩革命纪念馆可以培训讲解员,或是制作手语讲解二维码,二维码可以弄成带有盲文性质的,手能触摸到,这样盲人朋友也能扫码听讲解。

“这次体验很有意义,戴耳机一开始确实不太习惯,后来慢慢就适应了,让我体会到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公益体验官龙开明是一名公益志愿者。他说,虽然自己能够看得懂一些手语,但是每一个动作都要比划很多次,他才能大概明白意思,跟聋人朋友的交流还是很难,希望能有更多的无障碍设施设备。

“大渡口区博物馆里展品介绍的文字太小了,看不太清楚,可以把标识牌上的‘更多介绍’改为‘手语解读’,这样听障朋友就能更直观地看到标识。”40岁的陈怡是一名听障人士,以前她只去过三峡博物馆。她说,这次走进大渡口区博物馆觉得很友好,通过手语讲解,她真正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她还通过手语老师翻译了她的诉求,希望医院、银行等场所都能有手语翻译。

希望成立手语助残志愿者服务队

42岁的李黎是听障者,同时也是大渡口区予声无障碍助残服务中心主任,虽然自己听不到,但这些年他一直在为听障群体服务。

他认为,对无障碍环境需求最大的是听障人士,最基本的读取信息和交流,对他们来说都非常难。比如到医院看病没有手语翻译,自己请翻译费用很高。听障人士的求职也很困难,现在很多聋人朋友遭遇诈骗,就是因为信息获取渠道太少,他希望未来公共场所能加强手语服务,或是成立手语助残志愿者服务队。

“不少场所已经开始通过细节打造,让残障群体体验公共文化服务,但仍有不足。”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若瀚全程体验后说,此次测试就发现了“手语讲解”扫描进去是空白、无障碍卫生间堆满杂物、无障碍电梯暂停运行等问题。其实,细节很重要,当前社会不缺爱心人士,缺乏的是相应的理念、政策、法律。因此,要增强大众对残障群体的认识,希望以后的体验活动能有相关政府部门参与进来,一起把测评结果转换为实实在在的效果。

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志愿者陈珏涵梓说,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聋人比手语,大家大多带着好奇的心态,她也一样。此次充当公益体验官,是一趟神奇的体验,戴上耳机,沉浸式模拟聋人世界的状态,切身体验聋人朋友遇到的障碍。以后再看到听障人士,就不再会有好奇的心态,而是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生活,这样才是对聋人朋友最好的理解和帮助。

无声的世界里,他们虽然听不见,但渴望被“听”到,你们听到了吗?

据悉,由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重庆日报尹明公益共同主办的“无障碍山城”公益测试已举办三期,还将继续进行。

相关链接>>>

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三章“信息无障碍交流”第二十九条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残疾人、老年人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发布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信息时,条件具备的同步采取语音、大字、盲文、手语等无障碍信息交流方式。”

记者 杨铌紫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