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川渝中药特色优势资源 研发高价值中药新药

立足川渝中药特色优势资源 研发高价值中药新药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4-01-11
立足川渝中药特色优势资源 研发高价值中药新药
1月8日,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牵头单位: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主要任务:聚焦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立足川渝中药特色优势资源,开展高价值中药新药研发与成果转化

前不久,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进行了新一轮重点项目布局。

自2023年以来,两院已布局了2个重点项目,像这样的合作,今后将是常态——依托两院建设的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近日被正式认定为首批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

“我们原本就是一家”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原本就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前身为国民政府中央工业试验所,始建于1930年。1997年重庆直辖后,一部分团队搬迁至成都,成立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两院才正式“分家”。“所以说,我们原本就是一家。”该实验室主任、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易进海说。

“分家”前,科研团队专注于中药科技创新和新药创制,贡献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中药。比如首个进入欧盟的治疗性药品“地奥心血康”等。“分家”后,两院仍然共同开展中药新药研发,特别是近五年来,两院平均每年获批1个临床批件,并实现成果转化。

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当年7月,包括两院在内的9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也正是在当年,两院萌生了共建实验室的想法,并先后进行了三轮磋商。”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樵星芳说。

2023年2月,两院以中药材品质与创新中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中药资源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为载体,共同申报了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创新中药研究是核心

当前,中药新药创制领域仍存在一些重大科技问题,比如,中药品质评价不全面,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不清楚等。

“川渝中药资源极为丰富,共有1万余种,并有道地药材86种,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保障。”该实验室主任、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阳勇表示,实验室成立后,将聚焦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立足川渝中药特色优势资源,开展高价值中药新药研发与成果转化。

具体而言,实验室确立了中药新药发现与成药性研究、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研究、创新中药研究、中药材品质保障技术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

阳勇解释道,创新中药研究是核心任务;确立中药新药发现与成药性研究这一方向,是为新药研发提供高成药性的候选药物。同时,“药材好、药才好”,让该实验室把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材品质保障技术研究确立为研究方向。

根据建设目标,到2027年,该实验室将研发新技术4—6项、候选药物20—35个,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20项以上,上市新药1—2个,获批临床批件6项以上。

院士领衔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

该实验室实行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双主任”负责制,设置了4个PI(学术带头人)团队,每个团队各有2名学术带头人,以及一批研究、管理人员,形成2+8+N协作机制。

理事会由11名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任理事长;学术委员会由院士、著名专家等11人组成,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正林任主任,可谓“阵容强大”。

“我们还将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运行机制,人才资源实行双方互聘互用;科技资源、仪器设备和科研任务实行开放共享。”阳勇说。

据了解,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下,该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并将新增科研用房480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未来2年内将争取专项设备资金2000万元以上。

同时,该实验室采用“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方式,集聚了固定人员104人,其中研究人员94人,流动人员40人。

“我们将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该实验室优先、重点支持,鼓励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和自由探索,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争创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中药新药研发实验室。”樵星芳表示。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立足川渝中药特色优势资源 研发高价值中药新药

2024-01-11 06:07:41 来源:
立足川渝中药特色优势资源 研发高价值中药新药
1月8日,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牵头单位: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主要任务:聚焦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立足川渝中药特色优势资源,开展高价值中药新药研发与成果转化

前不久,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进行了新一轮重点项目布局。

自2023年以来,两院已布局了2个重点项目,像这样的合作,今后将是常态——依托两院建设的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近日被正式认定为首批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

“我们原本就是一家”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原本就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前身为国民政府中央工业试验所,始建于1930年。1997年重庆直辖后,一部分团队搬迁至成都,成立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两院才正式“分家”。“所以说,我们原本就是一家。”该实验室主任、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易进海说。

“分家”前,科研团队专注于中药科技创新和新药创制,贡献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中药。比如首个进入欧盟的治疗性药品“地奥心血康”等。“分家”后,两院仍然共同开展中药新药研发,特别是近五年来,两院平均每年获批1个临床批件,并实现成果转化。

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当年7月,包括两院在内的9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也正是在当年,两院萌生了共建实验室的想法,并先后进行了三轮磋商。”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樵星芳说。

2023年2月,两院以中药材品质与创新中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中药资源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为载体,共同申报了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创新中药研究是核心

当前,中药新药创制领域仍存在一些重大科技问题,比如,中药品质评价不全面,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不清楚等。

“川渝中药资源极为丰富,共有1万余种,并有道地药材86种,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保障。”该实验室主任、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阳勇表示,实验室成立后,将聚焦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立足川渝中药特色优势资源,开展高价值中药新药研发与成果转化。

具体而言,实验室确立了中药新药发现与成药性研究、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研究、创新中药研究、中药材品质保障技术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

阳勇解释道,创新中药研究是核心任务;确立中药新药发现与成药性研究这一方向,是为新药研发提供高成药性的候选药物。同时,“药材好、药才好”,让该实验室把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材品质保障技术研究确立为研究方向。

根据建设目标,到2027年,该实验室将研发新技术4—6项、候选药物20—35个,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20项以上,上市新药1—2个,获批临床批件6项以上。

院士领衔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

该实验室实行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双主任”负责制,设置了4个PI(学术带头人)团队,每个团队各有2名学术带头人,以及一批研究、管理人员,形成2+8+N协作机制。

理事会由11名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任理事长;学术委员会由院士、著名专家等11人组成,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正林任主任,可谓“阵容强大”。

“我们还将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运行机制,人才资源实行双方互聘互用;科技资源、仪器设备和科研任务实行开放共享。”阳勇说。

据了解,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下,该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并将新增科研用房480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未来2年内将争取专项设备资金2000万元以上。

同时,该实验室采用“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方式,集聚了固定人员104人,其中研究人员94人,流动人员40人。

“我们将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该实验室优先、重点支持,鼓励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和自由探索,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争创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中药新药研发实验室。”樵星芳表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