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雅韵》解读古画里的中华文明,作者范昕:随岁月流转感受国人的浪漫
古画呈现了古人有关时令的智慧,媒体人范昕将对此的思考凝结在新书《四时雅韵:古画中的岁时记》中。

《四时雅韵》解读古画里的中华文明,作者范昕:随岁月流转感受国人的浪漫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4-02-23
《四时雅韵:古画中的岁时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四时雅韵:古画中的岁时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正月十五闹元宵,大地回春又一年。元宵节又有元夕、灯节、上元节之称。中国古代,民间素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往往要到元宵节,新春的氛围才最为浓烈。元宵赏灯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民俗,这天夜里,人们走出家门,燃灯、点灯、提灯、观灯,猜灯谜、享灯戏,纵情狂欢,尽一夕之乐。

古人欢度元宵时那些动人的民俗场景,被无数文人墨客鲜活地记录下来——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唐寅《元宵》说:“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曹雪芹也在《红楼梦》中写道:“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渠道能帮助今天的我们穿越时光,感受千百年岁月流转之间,中国人的智慧与浪漫?

范昕。
范昕。

这个问题触发了资深媒体人范昕的思考。身为《文汇报》首席记者、主任记者、资深编辑,范昕深耕文化艺术领域多年,她敏锐地注意到,古画这一载体,丰富地呈现了古人有关时令的智慧。她将思考凝结在《四时雅韵:古画中的岁时记》(以下简称《四时雅韵》)中,龙年新春期间,该书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敦煌壁画里的唐代百姓元宵节燃灯、观灯活动。
敦煌壁画里的唐代百姓元宵节燃灯、观灯活动。

“中国传统绘画尽管不以写实取胜,却在摄影术尚未问世的漫长时光里,以别样的方式为时序更迭的特定岁时留下珍贵的图证,甚至成为难得的历史档案。”2月22日,范昕对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还是立冬、立春等二十四节气,共同构成了浓缩中华智慧的时间表,灿若星河的中国传统绘画里记录了众多传统民俗,那些在年轮转动之下中国人有滋有味的生活方式,折射的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范昕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她既有中文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力,也有语言学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特质都在《四时雅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知天时,顺四时,择时日,是中国人特有的讲究。比如紫禁城的玉日晷,它感应自然,又被赋予人文色彩,在晨昏往复、寒暑易节中,见证着中国人独特且历史悠久的时间系统,并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符号、文化标识。日晷上的一寸影子,也演化为‘一寸光阴’的文学叙事。我想通过这本书,让古画中的时间之美得以显露,让古人围绕时令生发的诸多乐趣得以绵延。”范昕说。

如何确立一个阐释框架,解读古画中的历史事件、生活形态、人物形象及其喜怒哀乐?如何确立一个基点,去展开主题评论、艺术审美?这些都是范昕创作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她并没有循着传统佳节或二十四节气的推进顺序行文,而是分春、夏、秋、冬四个篇章,试图在每个篇章中用若干关键词串起古画,以及古画所映照的这个季节的节日、节气、风物、风俗,凝聚起特定时节的精气神。

“这固然是一种并不严谨的分类方式,很多思考都不够成熟,不同章节里的内容不免存在交叉,有时只好择其与关键词最为贴合的某一方面,受关键词所限,也不得不舍弃了一些难以纳入框架的内容。但我希望能形成一种更为通俗易懂的叙述,也尝试着揣摩一种更为意象化的表达,希望它能更为贴近中国画注重意境的本质。”

范昕笑称,这样去设计全书结构,自己是“无知者无畏”。“通过这样的结构,我试图打通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匠人画、文人画甚至壁画、年画、画像砖等门类,以及山水、花鸟、人物各科,工笔、写意、水墨、没骨、白描、界画等技法,从中去找寻并放大不同画风作品背后的图像学意义与社会历史价值,将它们‘混搭’成一部古画中的岁时记,从中亦可窥见中国传统绘画以意境取胜的独到表现力。”

《游春图》
《游春图》

选入书中的古画,有的未必是画史上的主流,却承载着大量社会历史信息,为人们掀开中国古代特定岁时、特定风俗的鲜活一角,如《明宪宗元宵行乐图》,还原了明代宫廷欢度元宵佳节的盛景;清代宫廷画师徐扬的《端阳故事图册》,以册页形式描绘清代端午时节的民间风俗。有的画虽找不到对应的现实场景,却以气韵为不同时节留下印记独特的心相,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定格了大好河山盎然勃发的春景,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将秋天的山色变化演绎成富于节奏的交响乐。有的画聚焦四季“限定版”物象,以小见大,激起人们对于某个特定时节的向往,如清代画家恽寿平笔下春日的桃花灼灼、清代画家任伯年笔下秋日的醉蟹与菊花。有的画俨然将镜头推向时光流转之下的人,不经意间洋溢着老祖宗们在日常生活里的智慧与诗意,如宋代佚名画家笔下夏日的莲塘泛舟,《胤禛行乐图册》中冬日的围炉观书……

《上元灯彩图》(局部)
《上元灯彩图》(局部)

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祝克懿看来,《四时雅韵》图文并茂,多模态形式(作者的叙述评论文字、图片以及图片中的诗句、题跋、印章、画家与收藏者的署名等)互动共现,堪称是“构筑感知民族文化心态和领悟绘画艺术审美的重要渠道。”

《观灯图》
《观灯图》

“范昕不仅真切细致地去感悟、体验由线条、色彩诸造型艺术手段直接塑造的绘画艺术形象,还积极调动言者、听者的心理感知,超时空联想画面中人物的百千姿态和随之生成的音响、节奏、韵律等,并用优美富丽、情感浓郁的笔触化平面为立体,变静态为动态,透过视觉画面塑造出时隔千年却栩栩如生的大千世界。通过解读古代画作中的艺术形象,描述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从学术价值、艺术审美和社会历史文化意义的角度考量,该书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值得肯定。”祝克懿表示。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范昕则很谦虚,“作为一本致敬传统文化的普及类读物,《四时雅韵》或许能让读者们看到,生活虽琐碎,但你若热爱,便能与它为友,收获众多幸福的时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立春赏花、立冬品雪,都让我们越发热爱生活。古画中有国人的浪漫,那是一种高贵的生命质感,值得我们拈花一笑,由衷地感动和赞叹。”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欣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四时雅韵》解读古画里的中华文明,作者范昕:随岁月流转感受国人的浪漫

2024-02-23 08:47:08 来源:
《四时雅韵:古画中的岁时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四时雅韵:古画中的岁时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正月十五闹元宵,大地回春又一年。元宵节又有元夕、灯节、上元节之称。中国古代,民间素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往往要到元宵节,新春的氛围才最为浓烈。元宵赏灯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民俗,这天夜里,人们走出家门,燃灯、点灯、提灯、观灯,猜灯谜、享灯戏,纵情狂欢,尽一夕之乐。

古人欢度元宵时那些动人的民俗场景,被无数文人墨客鲜活地记录下来——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唐寅《元宵》说:“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曹雪芹也在《红楼梦》中写道:“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但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渠道能帮助今天的我们穿越时光,感受千百年岁月流转之间,中国人的智慧与浪漫?

范昕。
范昕。

这个问题触发了资深媒体人范昕的思考。身为《文汇报》首席记者、主任记者、资深编辑,范昕深耕文化艺术领域多年,她敏锐地注意到,古画这一载体,丰富地呈现了古人有关时令的智慧。她将思考凝结在《四时雅韵:古画中的岁时记》(以下简称《四时雅韵》)中,龙年新春期间,该书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敦煌壁画里的唐代百姓元宵节燃灯、观灯活动。
敦煌壁画里的唐代百姓元宵节燃灯、观灯活动。

“中国传统绘画尽管不以写实取胜,却在摄影术尚未问世的漫长时光里,以别样的方式为时序更迭的特定岁时留下珍贵的图证,甚至成为难得的历史档案。”2月22日,范昕对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还是立冬、立春等二十四节气,共同构成了浓缩中华智慧的时间表,灿若星河的中国传统绘画里记录了众多传统民俗,那些在年轮转动之下中国人有滋有味的生活方式,折射的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范昕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她既有中文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力,也有语言学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特质都在《四时雅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知天时,顺四时,择时日,是中国人特有的讲究。比如紫禁城的玉日晷,它感应自然,又被赋予人文色彩,在晨昏往复、寒暑易节中,见证着中国人独特且历史悠久的时间系统,并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符号、文化标识。日晷上的一寸影子,也演化为‘一寸光阴’的文学叙事。我想通过这本书,让古画中的时间之美得以显露,让古人围绕时令生发的诸多乐趣得以绵延。”范昕说。

如何确立一个阐释框架,解读古画中的历史事件、生活形态、人物形象及其喜怒哀乐?如何确立一个基点,去展开主题评论、艺术审美?这些都是范昕创作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她并没有循着传统佳节或二十四节气的推进顺序行文,而是分春、夏、秋、冬四个篇章,试图在每个篇章中用若干关键词串起古画,以及古画所映照的这个季节的节日、节气、风物、风俗,凝聚起特定时节的精气神。

“这固然是一种并不严谨的分类方式,很多思考都不够成熟,不同章节里的内容不免存在交叉,有时只好择其与关键词最为贴合的某一方面,受关键词所限,也不得不舍弃了一些难以纳入框架的内容。但我希望能形成一种更为通俗易懂的叙述,也尝试着揣摩一种更为意象化的表达,希望它能更为贴近中国画注重意境的本质。”

范昕笑称,这样去设计全书结构,自己是“无知者无畏”。“通过这样的结构,我试图打通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匠人画、文人画甚至壁画、年画、画像砖等门类,以及山水、花鸟、人物各科,工笔、写意、水墨、没骨、白描、界画等技法,从中去找寻并放大不同画风作品背后的图像学意义与社会历史价值,将它们‘混搭’成一部古画中的岁时记,从中亦可窥见中国传统绘画以意境取胜的独到表现力。”

《游春图》
《游春图》

选入书中的古画,有的未必是画史上的主流,却承载着大量社会历史信息,为人们掀开中国古代特定岁时、特定风俗的鲜活一角,如《明宪宗元宵行乐图》,还原了明代宫廷欢度元宵佳节的盛景;清代宫廷画师徐扬的《端阳故事图册》,以册页形式描绘清代端午时节的民间风俗。有的画虽找不到对应的现实场景,却以气韵为不同时节留下印记独特的心相,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定格了大好河山盎然勃发的春景,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将秋天的山色变化演绎成富于节奏的交响乐。有的画聚焦四季“限定版”物象,以小见大,激起人们对于某个特定时节的向往,如清代画家恽寿平笔下春日的桃花灼灼、清代画家任伯年笔下秋日的醉蟹与菊花。有的画俨然将镜头推向时光流转之下的人,不经意间洋溢着老祖宗们在日常生活里的智慧与诗意,如宋代佚名画家笔下夏日的莲塘泛舟,《胤禛行乐图册》中冬日的围炉观书……

《上元灯彩图》(局部)
《上元灯彩图》(局部)

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祝克懿看来,《四时雅韵》图文并茂,多模态形式(作者的叙述评论文字、图片以及图片中的诗句、题跋、印章、画家与收藏者的署名等)互动共现,堪称是“构筑感知民族文化心态和领悟绘画艺术审美的重要渠道。”

《观灯图》
《观灯图》

“范昕不仅真切细致地去感悟、体验由线条、色彩诸造型艺术手段直接塑造的绘画艺术形象,还积极调动言者、听者的心理感知,超时空联想画面中人物的百千姿态和随之生成的音响、节奏、韵律等,并用优美富丽、情感浓郁的笔触化平面为立体,变静态为动态,透过视觉画面塑造出时隔千年却栩栩如生的大千世界。通过解读古代画作中的艺术形象,描述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从学术价值、艺术审美和社会历史文化意义的角度考量,该书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值得肯定。”祝克懿表示。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范昕则很谦虚,“作为一本致敬传统文化的普及类读物,《四时雅韵》或许能让读者们看到,生活虽琐碎,但你若热爱,便能与它为友,收获众多幸福的时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立春赏花、立冬品雪,都让我们越发热爱生活。古画中有国人的浪漫,那是一种高贵的生命质感,值得我们拈花一笑,由衷地感动和赞叹。”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欣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